李晓彤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与处理知识的过程,能够推动学生高级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一课为例,就构建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高效物理课堂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趣味课堂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讲授《声音的特性》一课时,若直接引入“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困难,从而造成概念混淆,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不妨借助生活情境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钢琴上按出“Do、Re、Mi、Fa、Sol、La、Si”,让学生分析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乐理知识,可以快速反应得出是声音的“调”越来越高,由此引出音调的概念;借助实验器材,轻敲、重敲音叉,或让学生轻声呢喃、大声吆喝,都可以让学生明显感觉到声音大小的不同,从而引出响度的概念;播放两段经典音乐,一首钢琴曲,一首二胡曲,让学生思考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何明显不同,从而引出音色的概念,等等。
开展探究活动,促进知识建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进而认识物理规律。在《声音的特性》一课中,学习了音调之后,教师可设疑:音调为什么有高有低?什么因素影响音调的高低?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探究。如在拨动钢尺与橡皮筋后,学生会得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的结论,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用硬纸片接触正在工作的小电风扇,调节电风扇的转速,会听到音调发生了变化,这与学生之前得到的结论不符,学生心中充满疑问,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下,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得到较大提升。
使用教学软件,助力深度学习。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或与同学合作去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有效实现生生、师生互动,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在《声音的特性》一课中,教师可利用希沃交互白板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并以课堂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利用手机授课助手,将小组实验的过程实时拍照上传到大屏幕上,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及时做好实验分析与讨论;可使用手机示波器软件,通过屏幕共享将不同声音的波形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物体振动的情况,有效解决學习的重难点……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创造和谐互助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并从中发展物理学科思维,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如在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后,教师可通过展示传统乐器编钟,引导学生思考:编钟是如何演奏出乐曲的?能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编钟?同样的材料,如何设计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教师出示自制教具“水瓶琴”模拟编钟。敲击“水瓶琴”,会发现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而对着“水瓶琴”的瓶口吹气,其音调规律与敲击时刚好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如何改变“水瓶琴”发出声音的响度?……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抽象的思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