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妮
(庞妮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陶瓷在历史上曾经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器物,“China”不仅是指代中国,其本意就是陶瓷,从丝绸之路开始,中华文明就通过瓷器、丝绸等输出到世界各地,一方面展示了中华帝国的雄厚实力和科技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陶瓷艺术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陶瓷器成为了皇家贵族非常喜欢的艺术品,同时也让普罗大众感受到陶瓷的艺术魅力。
明清时期,陶瓷中的一大类别紫砂在短暂的时间里成为了耀眼的明星,从泥料的神秘性,到制作技艺的全手工成形,再到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的寄托,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东方韵味,只有这样的器物才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才能够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能够静下心来,品一杯茗茶,把玩摩挲一会儿紫砂,慢慢感受其在岁月的流逝和茶汤的浇淋之下形成的包浆,这是匠人们的劳动成果,令人乐在其中、爱不释手。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四方君玉壶”(见图1)采用了传统的紫砂方器设计,泥质细腻、手感顺滑,把紫砂方圆融合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陶刻装饰的锦上添花,整体上更加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审美。众所周知,紫砂方器采用了块面镶接成形的方式,相较于圆器来说,成形的难度更高,同时在整口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所以许多的艺人并不愿意在紫砂方器中专研,除非对紫砂方器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拥有非凡的恒心毅力和良好的紫砂艺术技艺。
图1 四方君玉壶
此壶壶身采用了四方形态轮廓,线条清晰勾勒而成,壶方而古朴,方圆结合之间流露出刚柔相济的融合之道,凸显出古雅大气,四方的转角均匀有度,弧线优雅自然,增强了壶形的律动质感。壶嘴微微上扬,出水迅猛有力,与之相对应的壶把则是耳廓形态,把体则是四方形,耳形转角温和,端握的手感舒适大气。壶盖压合壶口,十分严密,圆形的设计平实和润,宛如玉璧一般突出,壶钮如意桥钮一方面蕴藏着吉祥的祝福,另一方面把江南水乡的味道充分的展示出来,拿捏也非常的便捷称手、和谐自然。
壶身的陶刻装饰图案是小孩嬉戏的场景,形态惟妙惟肖,活泼之中流露出几分散淡和从容,从服饰和神情的设计,还有陶刻技艺的运用等,层次分明、细节到位,令人观之回味无穷。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四方君玉壶”,创作者把国人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玉石形态和紫砂材质结合起来,方圆之道在其中得到了具体的演绎,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气质和温润如玉的品质特征。紫砂陶刻的装饰则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喜闻乐见的非常接地气的孩童嬉戏图案,让看起来有些规整威严的器型增加了几分婉约和轻松自如的特点,这样一件紫砂艺术作品在茶座之上陪伴人们,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艺术享受,也让人们在其中更好地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包罗万象和博大精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人们对这样的描述非常熟悉,最初的来源还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乾隆皇帝送给陈家洛一块玉牌,上面写着这八个字,其中的意思就是恭谦温良的君子应该像玉石一般温润沉稳,在做事情时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一个度,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经常讲到的“中庸”二字。
善良、温厚、坦荡、平易近人,这就是君子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国人一直对于君子之风的追求。善良是从本性来说,温厚则是性格特征的表现,坦荡最为难得,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平易近人则是群众基础的体现,正是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让人们把玉石和君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玉石文化由来已久,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到“化干戈为玉帛”等术语,就能够感受到玉石的贵重和影响之深远,尤其还有“和氏璧”的故事影响深远,中国民间的玉石收藏和交易也是非常火热,不仅是玉石本身,以其作为创作题材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紫砂器也是其中的一种,从布衣壶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玉璧提梁壶”中,除了能够看到精湛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之外,更多是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人文气息。
儿童嬉戏的陶刻装饰则更是从内心深处表达了作者的童心未泯,依然葆有一颗火热的心。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四方君玉壶”,创作者在合理的把方圆融合之道和玉石的形态完美融合起来的基础之上,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气息,具有浓郁的人文内涵,从这样的紫砂作品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紫砂传统技艺的妙手天工和炉火纯青,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历史的传统之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艺术创作,也让广大的紫砂艺人能够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带给壶友们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紫砂艺术的横空出世,不仅和茶文化的发展遥相呼应,形成了壶茶同誉的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把茶叶最好的滋味挥发的非常彻底,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当人们在一壶又一壶的玉液琼浆之中品味到徐徐清香、沁人心脾,也能够欣赏到一把把紫砂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风格迥异而特点鲜明,在能工巧匠的妙手生花之下,在文人雅士的笔墨丹青之下,在陶刻匠人的老辣纵横之下,点缀着人们忙碌的生活,令人们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