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的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2022-04-22 02:23王新厂郭电渠韩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纳洛酮血肿功率

王新厂,郭电渠,韩冰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头部,从而使颅脑组织受到损伤[1]。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评定为受伤后昏迷时间大于6 h 或者再次出现昏迷现象的患者为重型颅脑损伤[2]。重型颅脑损伤需要进行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纳洛酮是一种吗啡受体的拮抗剂,口服无效,采用注射给药的方式起效较快,对预后、伤后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减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的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在该院治疗的120 例急性重型脑伤患者,纳入标准:①能配合完成该研究;②受伤时间<12 h;③对于纳洛酮不过敏;④未服用效果类似的药物;⑤年龄17~70岁;⑥符合急性重型脑伤的诊断标准[4],GCS 评分为4~8 分。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不配合该次研究或者中途退出的患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者;④使用过影响该研究的药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组,每组30 例。甲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19~66 岁,平均年龄(42.15±0.2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 例、坠落伤9 例、跌伤6 例、打击伤5 例;颅内血肿19 例、颅外血肿8 例、原发性脑损伤3 例。乙组中男18例、女12 例;年龄19~67 岁,平均年龄(42.15±0.2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 例、坠落伤8 例、跌伤6 例、打击伤6 例;颅内血肿19 例、颅外血肿9 例、原发性脑损伤2 例。丙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8~67 岁,平均年龄(42.13±0.2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1 例、坠落伤8 例、跌伤7 例、打击伤4 例;颅内血肿17 例、颅外血肿9 例、原发性脑损伤4 例。丁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8~68 岁,平均年龄(42.15±0.2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 例、坠落伤8 例、跌伤7 例、打击伤3 例;颅内血肿17 例、颅外血肿8 例、原发性脑损伤5 例。4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治疗。若发现患者脑部存在血肿,需要对患者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采取抗感染、脱水等治疗,同时需要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使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在合理的范围内。随后采用纳洛酮为患者进行治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625;规格:0.4 mg/ml),甲、乙两组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给药的剂量分别为2 mg、4 mg,丙、丁两组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给药的剂量分别为4.8 mg/d、0.3 mg/(kg·d),并保证药物注射的速度为1 mg/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定量脑电图检测的不同时间阶段[用药前、用药即刻(T0)、用药后10 min(T1)、用药后30 min(T2)、用 药 后1 h(T3)、用 药 后2 h(T4)]甲、乙、丙、丁4 组总功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乙两组在T1、T4时总功率变化较大,T1总功率明显升高,T4明显下降,且两组在T1、T2时总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9、2.095,P=0.001、0.041),其他阶段总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0.336、0.333、0.105,P=0.951、0.738、0.740、0.917)。丙、丁两组总功率在T2后不断增加,且丁组相较于丙组增加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8、12.716、11.599,P<0.05);其他阶段总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6、0.624、0.197,P=0.964、0.535、0.845),见表1。

表1 甲、乙、丙、丁四组总功率变化情况分析[(±s),μV2]

表1 甲、乙、丙、丁四组总功率变化情况分析[(±s),μV2]

组别 例数 用药前 T0 T1 T2 T3 T4甲组 30 1 285.52±176.22 1 311.23±175.14 2 004.25±208.72 2 253.60±212.32 2 018.43±196.50 1 357.54±178.32乙组 30 1 288.31±177.51 1 326.52±177.61 2 185.41±210.33 2 368.74±213.42 2 035.41±198.52 1 362.42±181.41丙组 30 1 289.32±175.81 1 322.91±178.62 1 342.55±177.11 1 382.52±176.41 1 392.64±175.23 1 463.53±201.91丁组 30 1 291.43±181.12 1 294.53±173.72 1 351.64±180.32 1 852.31±205.22 2 013.21±201.84 2 084.30±212.52

3 讨论

3.1 急性重型脑伤及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伤机制

由于外界的暴力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脑部,使脑部受到较为严重的创伤,为重型脑伤。临床表现为意识出现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瘫痪、失语等[5]。若为颅底骨折可能会造成脑脊液耳漏、鼻漏[6];倘若为脑干受到损伤则可能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严重的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7]。

纳洛酮为非特异性的阿片受体的拮抗剂,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一般2 min 内可以产生效果,但是当采用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给药时效果较为缓慢[8]。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有关[9]。肌肉注射作用时间相较于静脉注射时间较长。然而对于给药次数与阿片类物质的给药剂量、类型、途径存在很大的相关性[10]。当患者处于重型脑伤的急性期时,使用纳洛酮能够维持血压,使脑部水肿的情况减轻,脑代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受到抑制,能增加脑部血流量与脑灌注压[11]。

3.2 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的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伤患者脑功能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甲、乙两组在T1、T4时总功率变化较大,T1总功率明显升高,T4明显下降,且两组在T1、T2时总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阶段总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丁两组总功率在T2后不断增加,且丁组相较于丙组增加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阶段总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给药之后的10~30 min 内,注射给药的效果较为明显,且给药4 mg 的提升幅度更大,改善更加明显,但从30 min 之后,脑电图监测的结果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持续静脉给药在初期改善幅度不大,在前30 min 之内,与注射给药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性,但是注射给药对患者脑功能的改善是持续的、长久的,能够对患者的脑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由此说明,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伤患者在用药初期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用药后期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对于病情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2]。

3.3 结论和不足

纳洛酮在用药初期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用药后期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效果较好。但是本文中并未对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纳洛酮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在后期的试验中会加大对于不良反应的探讨,为临床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伤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纳洛酮血肿功率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破冰船推进功率与破冰能力的匹配性分析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功率”练习
功和功率的常用计算方法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化解功和功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