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视角下常州寨桥镇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2022-04-22 09:14李子尧
河北画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居民

李子尧

(广东工业大学)

2018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为实现“精美常州”目标,在不同层面实施开展改造任务,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要努力深化乡村的建设,提升乡村质态。其中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要实施点,与此同时着手加快开展村镇社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努力改善村镇社区人民的人居环境。而常州市现存依河而建的村镇,存在较多的老旧街区,如何实现当地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运河环境系统的和谐共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设计作为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对于老旧社区的景观更新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一、服务设计理念与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

服务设计研究的是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其本体属性是人、物、行为、环境、社会之间关系的系统设计[1]。而景观本身作为连接人、环境、社会的纽带。基于服务设计的理念对老旧社区的景观改造,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对其进行创新设计。

近几年国内也不乏学者从服务设计角度进行景观改造设计的研究。魏天刚[2]等从服务设计思维的角度来研究在民宿景观设计中游客消费心理、行为路线图及触点和痛点,从而满足游客在民宿景观中的本质需求。方星星[3]等基于服务设计理念探讨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的方向与方法。针对游客的旅游体验过程提出五个服务阶段与四个体验层次,并对服务接触点进行创新,为后期的研究及国内的文化景观旅游开发提供参考。然而目前将服务设计理念运用在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的较少,由此可见,利用服务设计的特性与方法可对老旧社区景观改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

首先,对场地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寨桥镇的道路系统和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河道污染情况和植被分布,以及当地气候环境适合种植的植被,着重注意沿河的居民区的现状调查,尤其是老旧社区内部的使用情况。其次,查看沿河建筑的具体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弃置的情况,为设计阶段对建筑进行拆除和改造做准备,寻找可以承担运河文化记忆延续的空间载体。最后,利用服务设计的调研工具,如用户访谈、用户体验地图、利益相关者图、SWOT工具、绘制服务系统图,分析得出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层级,将需求转化到场所空间当中并提出相应的服务策略。

三、现状调研与分析

常州市寨桥镇位于武邑运河河畔,其主要的社区集中在河段西侧,全长876m,周边以工厂和居民区为主,场地通过改建的北寨桥分割成两个区域西侧区域有新建居民区、镇政府、小学;东侧区域为老旧的街区和部分工厂,跨过武邑运河是凤凰村,两个村落通过一个桥相连。

(一)环境现状分析

沿河区域,存在不少的消极空间,亲水性差。少部分地块居民用其做农作物、家禽养殖。另外河道中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场地东侧的老旧街区,明清民居保存较为完好,但基础设施差,老年人活动空间少,建筑与建筑间的公共空间利用不合理,导致老旧社区活力不足。社区内部,大面积的消极空间。废旧的工业厂房遗留下来的工业材料,分布在不同的建筑和河道边缘,造成拥挤(图1)。

图1 寨桥镇环境现状

(二)场地交通分析

主干道较为规整,但人车并不分流,街道两侧常有推车买菜的居民,对于以老年人居多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场地历史文化分析

寨桥镇的老街在历史上就是商贸中心,呈“丁”字型分为东、西街,自古承担着商贸水运的职责,明末清初是来往商旅的落脚和扎根之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滨水区域建有戏台,这里是居民文化生活的集中场所,听戏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乐趣之一。

(四)场地的利益相关者

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当地居民,老人居多,其次是中年和小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租住附近的房子,可见原住民已然外迁。笔者通过用户访谈获知:当地老年人多以独居形式居住,容易孤独,养老问题凸显。许多青年人因为在镇上基础设施不全、经济形式单一而选择外出务工。镇上的儿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其娱乐活动单一。而外来人员,本身不容易适应本地生活,与当地的原住民间交流产生隔阂。

四、寨桥镇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一)构建以协作式为主的社区农园服务模式

意大利学者Manzini将协作服务现象界定为:由于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的界限逐渐消融,服务的参与者转变为共同协作设计和生产的社群,参与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服务系统创新和管理的一种服务现象[4]。通过寨桥镇滨水空间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行为,发现种植行为是当地居民共有的行为,因此笔者提出以协作式的社区农园服务模式(图2),通过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提供就业、改善食品质量、节约资源的设计目标,实现环境、商业、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目标。

图2 社区农园服务模式图

从个人层面而言,居民可以参与到整个服务系统当中,通过设置互助种植活动、农夫市集、基于本地的食堂等方式,让居民间协作与分享享受生产、收获、销售观赏、种植物,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助于社区居民创造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社会层面而言,通过种植工坊、拼桌行动、垃圾堆肥再利用、种植工具共享等方式创造交往互动契机,通过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推动新的社区发展模式。

(二)构建滨水休闲空间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人化”的过程,此外水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能够调节生态环境,更能促使城市持续健康发展[5]。寨桥镇滨水区被大面积消极空间和种植区将滨水与步道隔绝,还有大量的垃圾堆积,不仅阻碍了滨水区“人化”的过程,其生态性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整治滨水空间两侧以及滨水步道,构建联系不同社区小镇的滨水商业步道、休闲步道,通过在滨水广场设置种植与售卖区(图3),引导社区居民产生亲水性的行为,并局部改动滨水建筑作为商业用地,将寨桥镇江南水运特点融入其中,保证运河文化的延续性。在生态方面可以结合亲水步道种植水生植被,以保证滨水空间的生态性。

图3 滨水空间种植区

(三)构建老旧街区分散式公共活动聚点

沟通交往是老年人们在社区活动空间的主要特征。老年人们兴奋于他们日常活动的场地能够出现不同类型的人群,在邻里空间活动中可以包容青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6]。根据老街区历史发展形成的肌理,利用建筑边缘空间、滨水空间、建筑围合公共空间,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融入绿植、观赏、晾晒、放置、交谈、儿童玩耍、休息、就餐等行为,通过不同聚点激活相应区域的活力,为当地居住老人、孩童以及外来务工青年提供交流的场所(图4)。

图4 活动据点模块示意

(四)路网重构,提升滨水区域的可达性

可以利用部分闲置空间,拆除部分弃置房屋用作通车空间,并重新梳理车道,缓解交通压力和人行安全。此外可以在滨水商铺嵌入下沉步道,保证多区域的可达性(图5)。

图5 商业区滨水下沉步道

五、结语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当下的发展中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学科汲取知识,只有通过不断丰富,才能使其更加完善。以服务设计的视角来指导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一方面通过对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与关系分析,借助设计手段试图将空间、景观、资源等方面整合,通过滨水协作种植的方式搭建和谐的社区关系网。构建居民间的共创性景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审视滨水居住区的设计出发点,尝试探索新的社区空间行为模式,以此作为一种方式从而促进社会创新,并为未来常州市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平面图》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高台居民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