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意见》

2022-04-22 08:02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教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现就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云南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彩的生态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在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扛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培养生态文明时代新人。

三、基本原则

——坚持思想引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教育风尚,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品质,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坚持有机融入。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创新途径,丰富载体,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构建各学段之间纵向衔接、课堂内外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坚持实践体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增长见识和丰富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绿色行动能力。

——坚持多元评价。探索开放多元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价方法,注重全员、全程、全方位评价,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四、目标和内容

(一)总体目标

构建具有全球视野、时代特征、云南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教育共育机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和参加生态文明实践,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生态文明价值,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動者。

(二)主要内容

1. 生态国情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云南、中国、全球自然生态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重点工程和重大行动,理解自然生态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全面提升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影响力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2. 生态环境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知识,充分认识云南国土山川绿化、国家公园建设、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重大举措的紧迫性,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3. 生态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知识,了解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充分认识云南做强绿色能源牌、做特绿色食品牌、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必要性,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

4. 生态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生物入侵、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法治等知识,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充分认识云南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特殊性,增强生态安全战略意识和生态危机预警意识,树立“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5. 生态文化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文明史中的生态智慧,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和云南各民族生态文化,提高参与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遵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

(三)学段要求

1. 幼儿园阶段:开展“看自然、听自然、嗅自然、摸自然、绘自然”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山水风光、季节变化等,初步认识云南特色物种。建立幼儿与自然之间的联结,充分释放幼儿天性,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启蒙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2. 小学1~3年级:感受身边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变化。学习生物、资源、能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保护环境、善待生命等行为习惯,明白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3. 小学4-6年级:学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资源枯竭、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及其原因,理解绿色产品和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做好垃圾分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4. 初中阶段:了解生物圈、温室效应、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5. 高中阶段:学习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生态工程等方面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等概念,认识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学习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生态安全意识。

五、实施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要有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和幼儿园保教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

(一)课程融合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教学目标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编写生态文明教育学生读本(绘本),建设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库,完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生态文明专题教育。

(二)实践体验

依托植物园、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环境教育基地、生态产业园区、劳动实践基地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活动、团队活動、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载体,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三)文化熏陶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贯穿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在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中,优先采用绿色材料、清洁能源,重视资源循环使用,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通过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新媒体等平台,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生态文化氛围。

(四)协同推进

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教育,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行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联合相关部门,聚合专业力量,制定实施方案。学校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要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二)加强条件保障。各地各校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机制。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生态环境宣教科普基地等,鼓励相关企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实训场所向中小学幼儿园开放,丰富和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所。

(三)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以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为主、校外辅导员、志愿者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和校本研修,提高全员育人能力。激励科研机构和学校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实践指导。

(四)加强督导评价。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探索开展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来源:云南省教育厅网站)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