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绘本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包括了图画和文字等元素,内容简短、语言丰富、图片生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情感、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不同主题的绘本素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创新绘本教学的手段,提升绘本教学的质量。
绘本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颇受幼儿的青睐。它以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阅读内容,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对幼儿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了母鸡萝丝散步的过程,它利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狐狸的形象,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狐狸的神情、动作等,增加了绘本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幼儿年龄小,情感经验少,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效的绘本教学能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启蒙。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元素,重视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利用生动、鲜明的绘本图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接触的事物不多,经历的事情较少,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选择不同类型的绘本,开拓幼儿的视野,不断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一方面,绘本中蕴含了丰富的元素,如色彩、图画、文字等,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绘本具有丰富的阅读内容,故事情节精彩、生动,故事人物鲜活、立体,幼儿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开拓视野,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图画作为绘本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形式丰富多样的图画体现了不同的画风,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元素。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图画不仅能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故事人物形成情感共鸣,还能使幼儿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图画中色彩搭配的魅力,了解不同图画元素的作用。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
在开展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绘本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征,合理选择绘本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让幼儿感受阅读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幼儿的文字理解能力有限,他们习惯于凭借图画理解书中的内容,在脑海中想象故事的画面。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引导幼儿开展自主阅读。在实际绘本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以及幼儿的发展需求,全程操控着幼儿的阅读行为,与幼儿互动的形式过于模式化,导致幼儿无法理解绘本内容,缺乏进行自主思考及自我表达的机会。
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基地,双方可以给予幼儿不同的教育内容,通过家园共育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亲子阅读中,幼儿可以和父母共同阅读,通过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深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帮助父母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思想,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家长不重视亲子阅读活动,家庭教育意识薄弱,他们认为教育幼儿是教师的职责;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幼儿,家园合作意识不强,从而降低了家校合作的效果。
绘本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置教学方案的依据。绘本包含了情感、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元素,对于培养幼儿不同方面的能力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如今,市面上的绘本内容愈发丰富、形式多种多样。部分教师在挑选绘本时,没有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没有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对绘本素材缺少认真的考虑和甄选,导致绘本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绘本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部分教师喜欢选用一些内容简单的绘本,導致幼儿的阅读兴趣下降,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不利于提升绘本教学的整体效果。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与开展方向。但在实际绘本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没有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念,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按照幼儿教育的相关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在绘本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删减幼儿的阅读内容,没有明确绘本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选择绘本时,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绘本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绘本教学的目标,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选择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绘本,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插图较多、故事性较强的绘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绘本,引导幼儿自主吃饭、正确洗手,增强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教师要给予幼儿正确的阅读指导,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人物形象,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从多个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例如,笔者在讲完一篇绘本故事后,会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结合故事情节,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补充的方式,丰富故事内容。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探讨,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最后的提问环节,笔者还着重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幼儿的阅读信心。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方式,为幼儿打造不一样的阅读课堂,增加绘本教学的新颖性,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探索,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向幼儿讲解故事情节,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后,选取几名幼儿进行表演活动,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增强幼儿对阅读的信心,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插图是幼儿绘本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便于幼儿理解阅读的内容。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结合插图内容进行阅读,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使其顺利地完成阅读,进而提升幼儿对图片的赏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这一绘本时,笔者先让幼儿赏析了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叙述故事,让幼儿认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等,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笔者鼓励幼儿自己尝试阅读文字内容,看一看自己的猜测与文字叙述的内容是否一致。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自主阅读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这有助于幼儿突破绘本阅读的困境,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其他各项技能。因此,教师要根据绘本内容开展延伸活动,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增强幼儿的体验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例如,在学习《月亮的味道》时,笔者发现幼儿对“小动物层层堆叠最后吃到月亮”这一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在益智区设计了相应的叠罗汉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将玩具层层叠高、再现绘本故事情节。这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叠罗汉活动的积极性,还使幼儿在合作堆叠材料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提升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的情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结果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幼儿的成长情况。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估各项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准确地反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后期的教学改进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一,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评价。针对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变化,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针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幼儿园要结合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绘本教学的重视程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三,教师要重视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了解幼儿对绘本教学的认识以及对教学模式的反馈,结合幼儿的评价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保证绘本教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绘本的教育功能,結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对绘本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师要重新审视绘本教学的开展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坚持幼儿活动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的喜好、兴趣出发,提升绘本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学区丁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