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婷
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要用爱去感受幼儿、感染幼儿、感动幼儿。在“爱满天下”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关爱、呵护每一名幼儿,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也是如此。
据笔者了解,融合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全面认识融合教育,深入思考融合教育的价值,正确把握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特殊儿童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营造友爱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形成互相信赖的家园关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个别化教育,为特殊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特殊儿童更好地成长。
基于“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关爱、照顾每一名幼儿,给予幼儿温暖、平等的爱。在融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特殊幼儿恰到好处的爱。
由于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身心发展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比较快,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比较慢。在对待语言能力发展存在迟缓问题的幼儿时,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观察幼儿,积极鼓励幼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例如,刚入园的辰辰特别安静,他不像其他幼儿哭闹着要回家,而是对新环境充满好奇。辰辰在教室到处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笔者很少听到他说话。渐渐地,笔者发现,在日常活动中辰辰说话非常不清楚,基本是靠哭表达自己的意愿,语言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同龄段的幼儿。于是,笔者对辰辰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辰辰虽然已经4周岁了,但是其语言发展水平还停留在2周岁。他表现出来的“安静”是一种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
由于语言发展迟缓,辰辰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又抢我的玩具啦!”在自由活动中,部分幼儿经常向笔者告状,说辰辰抢了他们的玩具并跑来跑去。经过多次的观察,笔者发现,辰辰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由于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经常拿走其他幼儿的玩具,想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
面对“安静”与“吵闹”并存的辰辰,笔者不断思考能让他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方法,探究缓和辰辰和其他幼儿关系的途径。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合理地安排了相应的教学内容,鼓励辰辰在日常活动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频繁的交谈和沟通,慢慢地帮助辰辰融入集体。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幼儿也是如此,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性格。面对辰辰这片独特的“叶子”,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丰富了融合教育的探究路径。
1.集体理解,温暖童心。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的内心充满爱,不会用有色眼镜看待特殊儿童。笔者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引导普通幼儿理解特殊儿童的行为,用爱温暖特殊儿童。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笔者发现,虽然辰辰语言能力比较薄弱,但是其自理能力较强,还当选了班级生活自理方面的“小荧星”。在颁发证书时,笔者特意在其他幼儿面前肯定了他的优点,这不仅让辰辰露出了甜甜的笑脸,还让其他幼儿对他刮目相看。
同时,笔者组织幼儿阅读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的优点是什么》等绘本,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鼓励幼儿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从侧面解释了辰辰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倡导幼儿给予辰辰充分的尊重,理解他、尊重他,帮助辰辰感受到集体的爱,促进辰辰身心的健康成长。
2.组内互助,激发责任。辰辰得到了集体的理解,开始和其他幼儿打成一片。他不再显得那么特别,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中,得到了组内幼儿的各种帮助。例如,当笔者发出指令:“香蕉组的宝宝们,请回到座位上进行操作活动。”香蕉组的其他幼儿基本上都马上行动起来,只有辰辰还呆坐在原地。笔者刚想上前提醒,香蕉组的祺祺搬好小椅子后又来到辰辰身边,他轻轻地拉起辰辰的手,叫他回座位。这时,辰辰才反应过来,明白了祺祺的提醒,乖乖地跟着他回到座位。
教师通过组内互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帮助他人、照顾他人。以香蕉组的幼儿为例,笔者和他们约定:“如果以后辰辰不明白要做什么的时候,大家可以去提醒他、帮助他,让他跟你一起做,好不好?”在激发了幼儿的责任感后,笔者发现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和辰辰进行交流、互动。同伴之爱感染了幼儿,培养了他们相互关爱的意识。
1.构建信任,深入了解。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身边不再有熟悉的人、事、物,他们的内心充满恐惧和抗拒。虽然辰辰表现得很安静,没有哭闹,但是他满教室跑的行为还是让笔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不安。在这个时候,笔者细心地指导和帮助辰辰,接受他最真实的样子,让他感受到笔者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辰辰,你跑来跑去是在找什么吗?”辰辰没有回答。笔者接着问道:“那你能不能坐下来,我们稍微休息一会呢?”他还是没有回答。“你要不要去小便呢?”辰辰依旧没有回答。當发现了辰辰的特殊之处后,笔者改变了与辰辰对话的方式。笔者会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呀?”“辰辰。”“辰辰,跟我说早上好,好吗?”“嗯,好的,早上好。”虽然音调很奇怪,但是笔者始终不放弃,并鼓励辰辰“明天还要跟我说哦”。
渐渐地,辰辰对笔者说的话会产生更多的反应了。虽然辰辰口齿依旧不清,但是他偶尔可以说出两到三个重复的音节,能把单个的音节说得比较清楚。在笔者的慢慢引导下,辰辰开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及时鼓励并肯定了他的表现,帮助他慢慢克服了语言表达障碍。
2.创造机会,游戏交往。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能得到较快的发展。笔者根据辰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游戏内容,为辰辰创造了参与游戏的机会,鼓励辰辰与游戏材料互动,改善了辰辰与其他幼儿的关系,增强了辰辰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灵活地调整游戏的任务,促进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一开始辰辰出现满场乱跑的情况,他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任务。于是,笔者以“妈妈”的身份参与了活动,以母亲的口吻引导辰辰:“辰辰,回来啦,我们要去菜市场买东西了!”在游戏过程中,辰辰和菜市场的小老板以及娃娃家的邻居进行了交流。这极大地提高了辰辰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锻炼了辰辰与人互动、交流的能力。
1.彼此信任,坦诚相待。教师要与幼儿家长充分进行沟通,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全面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在互相沟通中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面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时,教师要理解家长希望幼儿能正常融入集体的迫切愿望,引导家长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具体情况。
最初,辰辰的安静让笔者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向辰辰的妈妈询问了幼儿的在家表现。妈妈答复说:“宝宝表达没问题,就是口齿不太清楚,希望老师能多多包涵。”随着接触的时间变长,笔者发现辰辰的语言能力发展十分迟缓,于是又和辰辰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这一次,笔者列举了辰辰的在园表现,提醒妈妈要重视辰辰的语言表达能力,辰辰妈妈这才说出了辰辰语言发育迟缓的事实。
在与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幼儿的关爱,展现出自己的善意,以平等、友好、互助的态度对待家长,鼓励家长告知幼儿的真实情况。在真正了解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特殊治疗课程,针对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安排具有针对性的个别训练。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为特殊儿童提供特有的、个别化的幼儿教育,帮助特殊儿童逐步缩小与普通幼儿之间的差距。
2.及时沟通,共享进步。在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对辰辰的关注更多了。在幼儿园中,每一次辰辰有了新的进步,笔者都会迫不及待地和家长一起分享,如“今天在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居然回答了‘知道了,有进步呢!”家园之间的良好互动,既能讓教师和家长分享幼儿进步的喜悦,又能增强家园共育的信心,让融合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结合笔者所在班级辰辰的实例,教师在将“爱满天下”教育理念融入融合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基于“爱满天下”教育理念,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给予特殊儿童充分的关爱,尊重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平等、友好地对待特殊儿童。教师不能将成人思维带入融合教育,要从特殊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在尊重他们想法的基础上,帮助特殊儿童解决各种在园问题,逐步引导幼儿适应在园的生活作息,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尊重幼儿受教育的权利,将爱融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当特殊儿童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在活动中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引导特殊儿
童的学习行为,丰富特殊儿童的知识储备量。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为特殊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特殊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融合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融合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革新教育的模式,提升融合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以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发展为目标,合理安排融合教育的内容,利用多元的游戏活动,满足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教师要以“爱”为主导,将“爱满天下”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
总的来说,教师要重视融合教育的促进作用,深入学习“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用爱浇灌幼儿,用真心对待每一名幼儿,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