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而出”,科技作笔描绘中国浪漫

2022-04-22 19:44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五环双面冰球

一滴从天而降的冰蓝色水墨幻化成黄河之水,飞流直下、从天而降,当场内全部被奔腾而来的黄河之水笼罩之时,国人的心也随着这股汹涌而至的浪潮一起升腾起满怀热情——第二十四届冬奥盛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湍急的水流逐渐归于静谧,最终奔汇成“冰”。随后,场地中央“一方水”从“冰面”中缓缓升起,筑成“冰台”,而过往23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历史,在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下,闪回在“冰立方”上,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当冰球运动员击打影像冰球后,“冰立方”在冰球的“撞击”下逐渐碎裂,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一个节目,3种形态,背后却调动了数种技术,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冰瀑”

支撑“黄河之水”的是一块近60米高、20米宽的发光二极管(LED)屏,名为“冰瀑”。呈现其上的水流图像经过图像处理算法而形成。机器“学习”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用以构建水墨纹理特征模型,最终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用数字技术还原了国人心中埋藏千年的“留白式浪漫”。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解释道:“我们将三维动画转化为激光机需要的点位数据,并实现快速的效果迭代,满足创意更新需求,这是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

此外,平地升起如此巨大的一块屏幕并非易事,首要的危险因素就是大风。因此,支撑团队为了研究鸟巢场内的风是如何刮的,记录了一两百种风况,并设置了数次严谨的模拟实验,最终决定将屏幕的宽度从30米降到了20米,还采用了透风的格栅屏,才解决了“风险”的问题。

“地幕”

开幕式上流光溢彩的舞台与演员表演交相辉映,无疑造就了一个历史性的画面。据悉,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地屏整体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组成模块超过42,000块,采用了多个8K+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超大规模的光学校正算法可对每个显示画面进行像素点级的光学校正,可实现100000∶1的超高對比度、3840Hz超高刷新率的超高清绚丽画面。通过搭载超大规模显示模组控制与同步系统,地面显示系统还可实时捕捉演员行进轨迹,实现画面与演员的互动,例如放飞“和平鸽”时,孩子们拿着一只只发光小鸽子自由欢愉地奔跑,与脚下晶莹的“星星雪花”嬉戏互动,真正实现了一幕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画面,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表演方式的自然、逼真与灵动。

“冰五环”

冰立方长22米、宽7米、高10米,同样是由LED屏组成的。冰五环本质上其实也是一个LED屏,当它亮相的时候,位于看台4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配合着激光的“雕刻”,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碴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绝美画面。

这种将中国传统的“观象取意”方法融入五环升起的经典场景,既有东方底蕴,又有现代科技表达。“有科技含量,有文化韵味,又有炫酷的现代感。”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该环节的创意作如是诠释。

主火炬

最后,火炬的点亮毋庸置疑是每一场奥运盛会的“高光时刻”。2022年,为响应奥组委此前提出的“节俭办赛”的殷切希望,我国在鸟巢创新性地点燃了世界上火苗最小的一簇火炬。

然而,火焰虽小,技术却繁杂。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主火炬台直径为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构成,双面镂空设计。其中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每个LED灯珠都由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独立控制。

为实现火炬台要像“钻石般璀璨闪耀”的创意理念,核心研发团队通过500多张设计图纸和近10轮的制样,研发出目前行业内发光面最窄的单像素可控异形显示产品,把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完美展现了出来。

火炬点燃后巨型雪花屏向四周散开,这项技术背后是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体系及自主研发的同/异步兼容信发系统。异步集控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大规模视频内容快速下发,同步集控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同时,通过采用远距离无线电(LoRa)低延迟控制系统搭配同步播放时间校正技术,确保了视频画面完美同步。

北京冬奥会会是一届载入史册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是一场开创冬奥会历史的盛典。北京冬奥会的冬奥之火就是一捧光明永驻、直入人心、连接你我、一起向未来的奥林匹克之火。

(责编:关弋)

猜你喜欢
五环双面冰球
Ice Hockey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双面人生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丁当黑天鹅华丽变身双面女神
一只双面猫老死了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