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杰,王志典,路明明,张丽娟
(1.栖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栖霞 265300;2.栖霞市滨城区统计局市中统计站,山东栖霞 256600)
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农业和经济最重要的资源,耕地更是其中的精华。耕地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耕地数量和质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耕地保护既要重数量,又要重质量。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是典型的农业县,苹果栽培历史悠久。苹果栽培的常年生长性和较长周期性等特点,凸显出加强农地质量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们从酸化土壤普查及改良培肥模式进行了多方探索。
根据山东省果园养分分级标准,果园土壤有机质适宜范围在15~20 g/kg之间,10~15 g/kg属于中等范围。我市农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7 g/kg,属于4级偏低水平,很难生产出高品质农产品。
通过对全市不同作物的土壤样品化验分析,辖区农地土壤酸化、板结明显。粮田pH值众数为5.6,果园pH众数为5.1,pH最低值4.2,明显呈酸性,已经或即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障碍。
酸化土壤中根系伸展困难,发根力弱,作物长势弱,产量降低。土壤酸化后,钙、镁、钼及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率降低,容易产生缺素症。
酸化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率低于30%,果树长势减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农药喷洒次数多且效果很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果农逐渐忽视有机肥,或者有机肥施用不腐熟,完全以化肥当家。造成土壤中有机质日渐贫乏,理化性状恶化,保水保肥性能及缓冲调节能力变差,地力下降。
有机肥不腐熟,施入土壤中引发各种病虫害。施肥数量和时期不是根据土壤中养分丰缺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特点而定,而是集中“一炮轰”,导致养分挥发、流失、淋失严重,肥料利用率很低。
长期施用杀菌、杀虫药剂和大量化学除草剂,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等菌落被杀灭,各种病害加重,由此引发恶性循环。
土壤肥力涉及土壤的水、肥、气、热等诸多因素。因此,土壤的改良培肥要以酸化土壤改良为切入点,再配合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优化施肥技术,加强和巩固改良效果,稳步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第一,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首先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检测,根据不同地块的pH值,确定酸土改良剂的施用数量和次数。第二,配套优化各项技术措施,巩固改良效果。土壤酸化后,往往伴随着盐渍化。因此,在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的基础上,还需配合增施生物菌肥、果园种草、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巩固和稳定改良效果,有效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4.2.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酸化土壤普查与改良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的通知》等文件,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市、镇两级酸化土壤普查与改良培肥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巡回各镇街,进村入户免费检测土壤pH值,指导酸化土壤改良。
4.2.2 依托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强化模范带头作用。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在各镇筛选出酸化严重的地块,进行了酸土改良培肥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2.3 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市农技专家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和到重点村巡回讲课等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把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pH值在分别是4.3、4.8和5.3的三个地块,进行改良试验,并根据pH值不同而施用不同量的改良剂。pH4.3施用100 kg/667m2(处理1),pH4.8施用75 kg/667m2(处理2),pH5.3施用50 kg/667m2(处理3)。每个试验地块分为一半不用改良剂作为对照(ck)、一半用改良剂两部分。
秋季施用基肥并进行灌溉10天后,对试验地块进行改良,方法是将改良剂均匀撒施在果园地面,划锄耕翻,使改良剂充分与土壤混匀。改良剂施用后,分别于苹果春季花前和收获前取0~40cm土样,测试各处理的土壤pH值。
5.3.1 对土壤pH值和苹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化苹果园土壤施用改良剂能有效提高土壤的pH值,幅度在0.4~0.6。酸化程度不同的地块,改良后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产量,且酸化越严重的地块增产幅度越大(表1)。
表1 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pH值及苹果产量的变化影响(kg/667m2)
5.3.2 施用改良剂对苹果质量的影响。酸化程度不同的地块,施用改良剂后能不同程度地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病果率降低,优质果率增加(表2)。
表2 施用改良剂对苹果质量的影响
改良后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改善,作物长势旺盛,能有效降低施肥量和肥料流失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的投入,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