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凯翔,卢芳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静脉输液是医院常见的治疗方法,而静脉药物配置是临床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配药人员的职业损伤和疲劳感在大多数医院的病区和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普遍存在[1-2]。研究显示,近94.48%的配药人员出现过手受伤,而62.1%的配药人员手指损伤部位在拇指、食指和中指[3]。陈燕兰等[4]的调查结果显示,引起PIVAS配药人员疲劳感的原因之一为反复开瓶盖动作。因此,创新安瓿瓶开瓶装置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一体式玻璃安瓿瓶,临床医务人员研发了各种安瓿瓶开启装置,例如掰玻璃安瓿保护装置、多用笔式掰安瓿工具等[5]。上述安瓿瓶开启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玻璃安瓿瓶开启方式的不足,降低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损伤,但不适用于铝塑组合盖式安瓿瓶。张媛媛等[6]设计了方便组合盖式安瓿瓶的开启装置,但其设计无法实现单手操作、随机移动和便捷整理的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高效安瓿瓶瓶盖开启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20 2 0560672.9),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可移动式高效安瓿瓶瓶盖开启装置(以下简称瓶盖开启装置)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由底板、盖板和紧固螺钉组件构成。底板由支点板、滑板、拉杆配合槽组成。支点板为一块折角斜面板块,与其上方盖板中的弧线孔洞形成空隙,以便于使用时作为着力点以及收纳时作为瓶盖滑落的坡面。拉杆配合槽上设有收集袋支架,收集袋支架包括拉杆、弹簧限位凸台、支架条、弯钩。支架条上均设有一对弯钩,可以将收集袋充分撑开。拉杆配合槽内有多个限位孔,可以根据所用收集袋大小调节拉杆的长度选择不同弹簧限位凸台。滑板上方为盖板,盖板内设有与滑板配合的滑槽,盖板整体为一块折角形板块,盖板斜面部分设有两个弧线孔洞,孔洞有大小不同的两个尺寸,满足临床铝塑组合盖式安瓿瓶开瓶需求。底板后侧边线处设有两个螺纹孔,用以固定紧固螺钉,固定整个装置,紧固螺钉为平头螺钉。整体正面图和仰视图分别见图1、图2,瓶盖开启装置实物图见图3。
图1 整体正面图
旋转紧固螺钉固定于台面边缘,从拉杆配合槽内向外拉伸出拉杆,将收集袋挂于两侧弯钩上,通过具有弹性的弹簧限位凸台选择合适的限位孔,以便于两侧的支架条拥有合适的距离,从而充分打开收集袋。将需要开启的安瓿瓶瓶盖放在合适尺寸的弧线孔洞内,下压瓶身。由于瓶颈或瓶盖的下侧抵在支点板上,瓶盖上侧边缘卡在上部的弧线孔洞内侧,可形成杠杆,撬开瓶盖后,瓶盖沿支点板斜面落入下方设置好的收集袋中,便于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增加便捷性。
图2 整体仰视图
图3 瓶盖开启装置实物图
选取肝胆胰外科的临床护士共12名,分为使用瓶盖开启装置开启药瓶组(观察组),徒手开启药瓶组(对照组1)、使用普通啤酒开瓶器开启药瓶组(对照组2),每组均包括工作3年的护士1名、工作4年的护士2名和工作5年的护士1名。3组各开启铝塑安瓿瓶90个。记录和比较每组操作者在其操作过程中,其操作手拇指疼痛感、能否单手操作、开瓶耗时及开瓶后是否需要二次清扫,以评价其应用效果。对照组1操作者拇指疼痛评分为1~2分,而对照组2和观察组操作者拇指均未直接接触瓶盖,疼痛评分为0分。观察组为单手操作开瓶,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为双手操作开瓶。开启90个铝塑安瓿瓶计时结果显示,对照组1平均耗时(196.00±0.70)s,对照组2平均耗时(145.00±0.83)s,观察组平均耗时(67.00±0.43)s,开瓶时间缩短。对照组1和对照组2操作结束后,有瓶盖垃圾产生,需要进行二次清扫,观察组无需二次清扫。
本研究设计的可移动式瓶盖开启装置,只需操作者将其固定在任意工作台边缘,随后将瓶盖卡于装置上部所留的弧线孔洞处,稍稍用力下按即可将瓶盖剥离瓶口,并且瓶盖会沿下方斜面滑落至支架上的收集袋中,无需进行二次清理。借助该装置,操作者无需直接接触安瓿瓶瓶盖,只需在瓶体上用力下压,单手即可完成整个开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有效避免锐器伤和拇指压迫受伤的发生。
本研究设计的可移动式瓶盖开启装置,一体成型,可采用数控成模或使用3D打印,只对成品抗压性有所要求,取材广,不锈钢、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亚克力等材料均可制成,但优选钢材,材料种类普通,制作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能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提高医院的静脉配置效率,降低配置人员的工作压力,其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