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汶君
“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建强群众“家门口”的纪委、“一卡通”变成“一卡统”……日前,一组清白文化动态海报出现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各户外LED大屏上,内容涉及该区以党风廉政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廉洁港区、助力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探索实践将廉洁文化建设贯通“三不”一体推进全过程,努力构建文化引领、品牌支撑、全域融合的清白文化建设体系,助力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城市转型发展擦亮“廉洁名片”,为干部干事创业注入“廉洁动力”,为群众生产生活绘就“廉洁底色”。
“公司门口的杂草清除了,破损的道路也修好了,员工们上下班安全不少,心情也舒畅了。”近日,四川和谐三力新型环保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拉着邱茂的手一个劲儿地感谢。
邱茂是青白江区25名营商环境监督员之一,她的职责就是负责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后形成台账反馈给区纪委监委,再由区纪委监委以《任务交办单》的形式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并跟踪回访,推动问题整改。
“通过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的作用,探索构建联动监督模式,打造‘青松有纪’监督品牌,去年以来,我们已推动解决问题20余个,落实兑现688家企业奖补资金3.5亿元。”青白江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黄元超说,为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青白江区纪委监委在全区设立4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动态收集企业问题反映,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构建推进、协作、评估闭环监督机制,确保问题找得准、改到位。
近年来,青白江区纪委监委坚持品牌塑造理念,纵深推进全域清廉建设,从清廉干部、清廉作风、清廉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注重激发和调动每个行业、每个单位、每名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文化浸染熏陶合力,持续彰显清白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港区,青白江区纪委监委探索构建廉洁高效港区监督体制机制,制定“一体协作”“吹哨报到”“派单监督”等10项制度,打造“清廉港区”护航发展品牌,助力港区营商环境高效透明、公职人员勤政廉洁、监督监管科学精准、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在学校,结合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聚焦“双减”政策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等,打造“清风校园”廉洁教育品牌,营造干部崇廉、教师奉廉、学生学廉、家长知廉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已推动铁路口岸通关效率提升30%,督促学校整改安全风险隐患188个。
不仅如此,青白江区还将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在巡察机构,坚持以党建促巡察,通过抓党建、带队伍、强业务,夯实“青江前哨”巡察品牌,实现党建与巡察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打造“清白卫士”品牌,在全区纪检监察干部中营造见贤思齐、崇尚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干事氛围。去年以来,已举办“巡察大讲堂”18期,评选出“清白卫士”40名。
“赵抃上任前,蜀地吃喝之风、奢靡之风十分严重,身处转运使要职,掌握经济财物大权,常常会经受形形色色的诱惑,但是赵抃坚持自身清廉,拒绝收受贿赂……”在赵抃清白文化馆内,解说员正向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讲述北宋铁面御史赵抃在蜀地纠奢正风的故事,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静立在赵抃雕塑前,认真学习聆听。
“吾志如此江清白……”清白江畔,赵抃自誓言犹在耳,其厚德弘善的济世情怀和勤廉奋进的为民精神也在青白江区得以传承。城市风貌在变,清白文脉的初心却未曾改变。如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清白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我们通过常态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让清白文化润物无声地渗透于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青白江区纪委监委相关同志表示。为此,青白江区在打造清白文化五大品牌的同时,还坚持推进清白文化进机关、进村社、进医院、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不断筑牢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的思想根基,培育群众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在全区营造遵纪守法、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除此之外,青白江区纪委监委坚持用“传统+现代”的宣传方式,拓展乡镇院坝、公园广场等宣传途径,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增强干部群众对清白文化的认知度、获得感和认同度。如今,在社区、村落等基层场所,已随处可见廉洁文化广场、长廊、景观,清白文化如一缕清风,润物无声地影响着青白江人。
“清白是一种文化,更是必须形成的社会共识。”青白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白江区纪委监委将继续坚持品牌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导向、引领作用,在全区营造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建设廉洁青白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