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阳
一、背景分析
教育部2014年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皆明确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立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编织课程不单纯是制作作品,而是追根溯源的过程。该课程从学生感兴趣的编织不同的材料和不同寓意作为切入口,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由于该课程采用体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所以对学生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观察与发现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提高与发展也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二、活动实施
(一)绳编课程的启动与实践
2014年3月,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下,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美术教学。学校要求在每周的美术课堂上,以课堂授课的形式让学生来学习绳编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2015年6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美术组的老师们,经过多次研讨,一起申报了《关于“益智手工”课程开发实施的课题研究》的课题,其中包括绳编课程,在9月份,省级课题立项后,学校安排五年级的美术课堂上也学习绳编课程,同时,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还组织成立了绳编社团——绳结部落。我将绳编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材料准备阶段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绳编,丰富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我和学生一起边学边收集资料。
我准备一些:人物、动物、吉祥物等大量书籍图片资料和编制成的手链、项链、生活装饰品等。
学生收集准备一些:毛线、呢绒线、玉线、中国结编织线、各种珠子等。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绳编作品分为平面作品和立体作品,在教学活动中,我总体依据“以学生为本”、课内外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观察欣赏、精讲多练、经验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绳编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学校将每周的美术课中调出一节作为绳编教学。
2.每周一、三、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绳编社团的活动时间。
3.由绳编社团的学生在班级中,主动带动其他的同学,做到全班、全年級绳编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掌握。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根据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我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他们的作品。首先让学生自评,互相说出优点和不足,在互评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是我评价总结,优秀的作品,我会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年5月,我们参加了三门峡市青少年动漫节活动,我校很多学生的绳编作品均荣获市级一二等奖。在动漫节展出的过程中,引来了众人的欣赏与赞许,把绳编作品称之为艺术品,都纷纷表示想够买,问学生编这个作品寓意是什么,多少钱可以出售等等。这样更一步的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手工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益智活动,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从绳编到编织的转变
1.贴近生活,以美育劳
我在教学中利用身边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走出思维僵局,进入大自然,将课内所学的技能、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完成知识的应用与巩固,帮助学生体会与感受传统文化与美术知识学习魅力。在最初的学习中,以花朵、帽子这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和生活技能编织发型、利用绳子提拿物品等,进行编织艺术的体验。再结合传统节日将课堂上制作的作品送给朋友或将这些作品拿回家里装饰房间,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民间传统美术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民间美术并不只存在于书本上、课堂上,它和我们的生活也是联系紧密的。
2.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在编织课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比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纸餐具、纸杯等。这些材料制作技法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穿插、剪画、粘结、拼摆就能够创作出一个个精致的宝物。学生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白变废为宝的道理,学生不再随意浪费资源,为建设节约社会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在进行编织花篮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纸杯、纸盘和废旧的绳子。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全程参与,和教师一同探索与制作,在探究中解决制作问题,在创作中体会动手乐趣。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会形成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也学会劳动技能。他们不仅领略到了实践活动带来的专属快乐,展现了多才多艺的自我。相信他们必将忘我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中,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继续享受劳动的快乐。
三、成效
近年来,学生的编织作品也获得省市级赛事和艺术展览一、二等奖;教师执教的微课《快乐绳编》---中国结,荣获省级二等奖,优质课《吉祥结》荣获市级一等奖;编写校本课程《快乐绳编》荣获市级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美术《益智手工》绳编教学的认识与策略荣获省级一等奖等等。
四、社会反响
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编织活动,多次应邀到市级的各项活动观摩和交流,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处好评,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独特品牌。
五、探讨
定期邀请传统民间艺术学者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向学生介绍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表现特点,还可以现场进行技艺展演,把民间艺术融入到学校艺术教育,使学生从多方面接触和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存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个平台,开展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和专题展览,让学生参与其中,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有利于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培养。也将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制作民间艺术作品并进行比赛,让学生通过所见所分析对民间艺术有深入认知和传承,从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