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写作而言,这里的“丰富”就是我们常说的“充实”。鉴于此,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内容充实”作为一项考查的重要指标,作为作文“基础等级”中的“一等卷”必须的要求之一。可以这样说,内容是否充实,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成败,也关系到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所谓“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并且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对于记叙文来说,要求记叙要素完整,写出事情的全貌,人物和事件具体实在,不堆砌材料而着重生动形象的描写,具有丰富的情感或精神,能够充分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旨。要知道:要使袋子站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让袋子装满东西。
下面,请大家借鉴一些名家名作并从中学习充实文章内容的几个技巧吧!
一、捕捉细节,添枝加叶
文章充实是以具体细微为基础的,高明的作者往往能捕捉精彩的细节,诚如老舍先生所说:“叙述不怕不细致,而怕不生动。在细微处要显出才华。”所谓“细微”,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在写人、叙事、状物、描景时,我们可以“添枝加叶”,就是加入一些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或者加入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或者加入关于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从而使文章充实生动,令人过目不忘。
模本: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朱自清《背影》)
作者先是写父亲的外貌衣帽,然后特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准确地使用“探”“穿”“爬”“攀”“缩”等一连串动词,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而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
仿文:加时赛刚进行了三分钟,突然有人摔倒,原来是“筷子手”。“小诸葛”急忙去扶他,把手中的球也扔了,失去了投球得分的好机会。两人起身后,两队又大战起来。这时只见“0.1号炮弹”接过球来,自以为得势,可以露脸了洋洋自得,刚想投球,却被“稳传球”先跨一步,勾下了球。“稳传球”把球稳而快地传给了“机灵鬼”。“机灵鬼”一个远射,球应声入网,蓝队获胜。场上一片欢腾,蓝队队员高兴得抱成了一团。“小诸葛”红着脸,向队友检讨:“都怪我,扔掉了一次绝对的得分机会……”“没关系。”队长“邪点多”安慰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走,我们一起去祝贺他们。”此时,夕阳西下,双方队员一一握手,在绚丽晚霞的映照下,握得更紧,更紧。
(习作《“巨人”之战》)
此段描写加时赛的情形,非常出彩。作者先描写“0.1号炮弹”的心理活动(“自以为得势,可以露脸了洋洋自得”),接着刻画“稳传球”的动作细节(“先跨一步,勾下了球”,“稳而快地传”),以及“机灵鬼”的“远射”动作,生动逼真,宛如目睹。同时还描绘“小诸葛”的神态(“红着脸”)及其检讨的话语,最后展现当时的环境“绚丽晚霞”,犹如直播现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篮球比赛的情景。
二、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记叙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張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来说,善用比喻,能让你的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拟人手法,能够把某种事物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倍感亲切,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合理地引用、化用一些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能够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有理有据、充实饱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模本: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杨沫《青春之歌》)
作者运用精彩的比喻,把碧空上的“白云”分别比作“银色的浪花”“层峦叠嶂的远山”“怒放的海石花”,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云朵的形状、色彩和大小,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白云飘动的美丽画面。虚实相生,充实生动。
仿文:秋妹妹把调色盘里的颜色洒到花园里,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紫的、橙的、黄的、红的、绿的……一片盛开的菊花是秋妹妹在大地上勾勒出的金色的画,一棵棵一串红则是那红色的镶边,真美。秋妹妹的魔法棒点到树上,变起了魔术:银杏树举起了一把把金扇,柿子树则挂起了一盏盏小灯笼。甜甜的香气从哪里来?找找看,原来是可爱的小桂花。
(习作《秋天的花园》)
语段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花园里的色彩美,而后描绘银杏叶和柿子的形状,想象丰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多方描绘,凸现特征
为了让笔下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山河湖海等景象令人神往,栩栩如生,我们要善于调动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的效用,从视觉上绘其形,从听觉上摹其声,从触觉上写感受,从嗅觉上写气味,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能显示景物的整体面貌。
模本: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段描写可谓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小球”是形状,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声音,“又酸又甜”是味道,景物明丽,美妙感人。
仿文:金鞭溪是一条天然形成的美丽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它“久旱不断流,久雨石清”。它虽没有九寨沟的神秘幽深,也没有长江黄河的博大浩渺,却自有小家碧玉的温婉。沿溪而走,满目青翠,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透过清亮的水,溪底的鹅卵石与山峰树影相映成趣,真是“奇峰险壑千幅画,鸟语花香一溪诗”。优雅地漫步在溪边,伴着潺潺流水,声声鸟鸣,习习微风,阵阵花香,真是一种安谧静美的享受啊!溪的两岸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两只乌龟在嬉戏玩耍,有的好像文豪在凝视沉思,还有两座山被称为“千里相会”——即将戎装出征的丈夫不忍与家中的妻子相别,频频回头相望,眼中流露出脉脉的情意……
(习作《人间仙境张家界》)
文段描写金鞭溪上的见闻,有色(“满目青翠”“清亮的水”),有声(“潺潺流水,声声鸟鸣”),有味(“阵阵花香”),有形(“溪的两岸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幕幕美景,赞美了张家界带给“我”的赏景感怀,激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