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青 袁哲
62岁的徐振理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半生竟会和“寻找”二字联系在一起。
从2014年12月16日起,到2021年8月22日,7年间,他5次上央视《等着我》栏目,为新四军老战士寻找战友、救命恩人,为烈士后人寻找烈士牺牲地,捧回英雄遗骸……
央视《等着我》栏目自开办以来,5次登上该栏目为新四军英烈寻亲的红色志愿者仅他一人。
2022年3月,春暖花开,在江苏省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工作室,我们见到了他,他是这个县的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他调侃:在全国像他这样的草根会长也许只有他一人。因为他只是乡镇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
徐振理与央视《等着我》栏目结缘是在2014年。
2014年12月16日晚,央视《等着我》栏目首播,91岁的阜宁籍新四军老战士王博夫给主持人倪萍拿出一张18人的残损老照片,并说这是他的护身符。原来,这张残损照片是新四军三师八旅和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4支宣传队,于1941年4月,在江苏省阜宁县二区辛荡村举行“五卅”汇演大会时拍摄的。后来,王博夫的战友朱子龙住宿在一个老乡家,无意间在床下捡到这张残损照片,看到上面有王博夫,就转送给了他。因战火倥偬,王博夫和朱子龙失去了联系。跨越73年后,徐振理受托寻找朱子龙和这张18人的残损老照片的另一半,几经周折,被徐振理考证为是85人的大合影,并为王博夫找到了当年赠送给他照片的战友朱子龙的子女,帮助老人完成了73年的未了心愿。在《等着我》节目现场,王博夫老人和朱子龙子女喜泣相拥。倪萍说:老人寻找的是一代生命,找回的是那一代年轻人无悔的青春啊!
徐振理再上央视《等着我》栏目是在兩年后,他作为志愿者为滨海县87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王飞吼,找到了救命恩人“刘嫂子”的后人。
1943年,13岁的王飞吼是一名儿童团长,他在一次书写抗战标语时,突遭侵华日军的袭击,日军的刺刀向他胸前刺来,生死攸关之际,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孕妇猛地为他挡开刺刀,救了他一命。事后,区长告诉他,那位孕妇的丈夫姓刘,村里人称“刘嫂子”,生下孩子后悲愤而死。王飞吼为给刘嫂报仇,毅然参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结婚成家后,每年清明节都在家中为刘嫂祭奠,他一直想找到刘嫂的后人报恩,可是多年寻找无果。经过徐振理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滨海县案东村为这位老战士找到了救命恩人“刘嫂子”的后人、在扬中市姚桥找到了“刘嫂子”的坟墓……
寻找的脚步没有停息,徐振理第3次出现在《等着我》现场是在2019年7月21日,那期的节目是《耄耋老人76载寻找英雄父亲遗骸》。
2019年4月底,徐振理接到滨海新四军后人79岁辛道香和77岁辛道凤兄妹寻找父亲辛立珍烈士牺牲地、墓地的请求,他立即展开寻找。根据相关线索,首先翻阅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到辛立珍1943年12月在家乡阜东(今滨海)参加新四军,先后由苏北辗转东北、天津等地作战,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曾经荣立战时大功一次,新中国成立后在广西剿匪。随后他联系到了广西、北京等地的志愿者,并找到辛立珍烈士的生前部队。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的指导下,他和全国多地志愿者以及新四军烈士、将士后代紧密合作,终于在广西忻城县马泗乡椅子山上,找到一块由陆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1950年7月20日竖立的墓碑,墓碑上记载着考洞剿匪战斗中牺牲的12位烈士的英名,辛立珍的名字赫然镌刻在第一列第一位、部队番号、战斗日期、战斗名称、牺牲战友、匪首姓名和滨海烈士史料、忻城烈士史料生前部队史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2019年6月21日,徐振理带着烈士3位亲人由北京飞抵广西,来到辛立珍烈士牺牲地拜谒烈士墓地,辛道香老人双手捧起一抔墓土,小心翼翼地放入红布,这位耄耋老人出生以来第一次呼喊“爸爸!”“爸爸,跟我们回家!”
2021年3月27日,清明节前,春雨淅沥。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古城战斗烈士陵园,94岁的王玉恩和94岁的陈士英坐着轮椅,在徐振理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被抬上石鼓山。迈过130多级台阶,山顶便是古城战斗烈士墓。两位老人,白发苍苍,眼含期待。73年的苦苦寻找和漫长等待,为的就是这一天的“相见”。
1944年,17岁的陈士英嫁给了大自己1岁的刘炳昌,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是“娃娃亲”。新婚不久,刘炳昌挥别亲人,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没想到从此天各一方,竟成永别。
在前线,刘炳昌和滨海老乡王玉恩成了亲密的战友。王玉恩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1948年3月7日,古城攻坚战打响。刘炳昌在冲锋时倒在了血泊中,身上的军装都被战火烧光了。当晚,王玉恩亲手将刘炳昌的遗体掩埋好,又随部队继续战斗。同年4月25日,在九龙口战斗中,王玉恩失去左腿。王玉恩记得,连长命令两个战士架着他离开战场,与他同村的战友王长楼将他背到安全的地方,交给救护队后又重返阵地。后来,王玉恩得知,连长、副连长和王长楼等战友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了。“刚刚,他们还在抢救我,一转眼人就没了。”王玉恩泪眼婆娑。
1948年8月,刘炳昌妻子陈士英找到失去左腿、复员回乡的王玉恩,询问丈夫下落,得知刘炳昌牺牲的消息后,陈士英大哭一场。
“他个子高,很英俊,下巴上有一个疤。”73年过去,在陈士英脑海中,丈夫刘炳昌永远是20岁离开家时的年轻模样。
徐振理接受王玉恩的请求后,用了整整6年时间,查阅大量史料,并3赴三河流域考证。2021年3月14日,央视《等着我》首播王玉恩找到牺牲战友墓地的故事,恰巧被刘炳昌烈士遗孀陈士英看到,一下子泛起波澜。于是,陈士英发动全家与王玉恩老人取得联系,并由此找到徐振理。至此,陈士英“想去丈夫牺牲地、墓地看一看他”的心愿终于在73年后得以实现。
“炳昌,今天我终于来看你了。这么多年,我天天等,日日盼,却见不到你!今天,你跟我一起回家!”73年后,陈士英对着烈士墓声泪俱下。
在徐振理的人生历程中,曾先后为168位烈士找到亲人,为122位烈士修墓立碑,为本县10位烈士补发证书,申请为121位烈军残复人员修建新房300多间,为10位复退军人遗孀找到证据办理生活补助,为2位外乡新四军老兵申领补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迄今为止,滨海县境内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他挖掘发现的红色文物就有6处。
见到这位退伍老兵时,他真情地对我们说:“39年前,我退役不褪色,现在,我退休不退责。为烈士寻亲,为英雄圆梦,已经成为我的终生事业。
徐振理为烈士寻亲的传奇仍在继续,2021年8月22日央视《等着我》栏目又播出了徐振理帮助河北邯郸新四军后人许院文代父寻找恩人的故事……
踏山跨海,只为找到你!哪怕征程漫漫,千里万里!(责任编辑 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