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真
闲暇时有个习惯,散步,当把这两字敲进电脑,却更想写成“走路”。
“走路”,比起“散步”,听起来有更为踏实的感觉,你看有人说“行万里路”,却没人说“散万里步”。
也不知哪个文人骚客或语言学者,造出“散步”一词,居然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走路,听起来充满了小资情调。宗白华先生写了一本专著《美学散步》,字里行间透露着斐然的文采,拜读之深感辞藻绝伦,同时也惭愧自身知识匮乏。
我喜欢走路,上了初中后,因为学校离得不远,就一直走路上学,母亲总是不理解,催促着:“骑车不快些吗?非得走路去。”
这一走,就是两年多。每天清晨6点起床,走路到学校,中午放学走回家,午饭后走回学校,下午在学校吃饭,晚自习之后再走回家。
刚上初中时正值秋冬季节,有时早晚上学都看不清路,尤其是在有雾的早晨。还记得第一次去学校,母亲在黑暗中爬起来,给我做了一餐简单的早饭。我就在黑暗中拿着手电筒,走去学校。当时,村里读书的孩子还不少,走到村中间的水泥路上,能看到不远处的手电筒的灯光闪烁,大家奔跑着、嬉戏着,一同溜着去学校,用现在的话说,十足的“街溜子”……
最令人难忘的,或许是冬季的某个晚上。
犹记得大雪纷飞的深夜,我独自一人穿着厚厚的胶鞋,从学校走回家。胶鞋很厚,积雪也很厚,再深些,都能把胶鞋淹没。走在雪地里,脚下发出咯咯吱吱的声响,简直是深夜里的独奏。
再后来,读到高中、大学,更喜欢走路。无事的时候,就会约上几个知心的朋友在操场上走路,谈天说地,或指点江山,或激扬文字,留下一段珍贵难忘的青春记忆。常一起走路的朋友给我毕业留言:“如果说你和别人的关系是一杯烈酒,而我们的关系则更像一杯香茗,回味绵长。”
直到今日,在古城西安的中心地带,面积不大的音乐学院也是我常常走路的地方。走在散落着落叶的大道上,感悟人生沧桑,走在夜晚的操场上,品味岁月悠长。
走路,也内含一种人生哲学的况味。走什么样的路?有人在喧嚣社会迷失方向,有人在繁盛花丛迷乱双眼,有人在享乐年华做着苦行僧,有人手捧黄卷伴青灯。走路,走什么样的路?走自己的路。
(常朔摘自《亳州晚报》202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