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泓位
近年来,高职单招不论是招生院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四川省参与单招考试的高职院校从2008年的2所,扩大到国家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再到目前已经达到94所,招生规模已经从当年计划的几十、几百人至几千人,再到现在已经占高职计划的60%以上的10多万人[1],高职单招考试已占据半数以上规模并处于继续扩大的态势,可见,单独招生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当前招生考试的主渠道。如何做好高职单招考试的组考工作,有效防控管理中的风险,成为当前所有参加组织单招考试的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2]。
(一)贯彻落实国家考试制度的必须之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单招是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改革的重要内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群众的普遍关心。高职院校在实施单招考试组织管理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及考试院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履行组织管理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内控风险防范,特别是落实教育部针对招生考试制定的30条禁令,必须作为遵循的铁律,尤其是正确理解其中针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招办的11条要求在高职院校单招考试组织管理的落实。高职院校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规范、科学严谨、公开透明组织管理单招考试[3]。
(二)展示高职院校形象的必要手段。学校形象是指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某个学校经过主观努力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所持有的整体看法、最终印象和综合评价。加强单招考试管理,确保考试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单招考试信息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单招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是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展示,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吸引力。
(三)发挥高校基本职能的重要体现。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高职院校单招考试组织管理是一种社会服务。加强单招考试管理,根据考试需要及学校自身资源条件,制定科学的考试方案和服务学生的方案,确保考试秩序井然、家长和学生满意。
(一)单招考试模式单一。目前,四川省内高职院校采用的是“单考单招”模式,即在全省统一规定的时间各高职院校组织实施,分为文化+综合素质测试(技能测试)两个部分,文化考试时间全省统一确定,技能综合测试具体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这种模式下,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高职院校的一个或两个专业志愿,而非像普通高考那样可以填报多所高校多个志愿。这样,考生一旦单招未被录取,调配志愿的机会非常小,只有参加后面的普通高考,不利于提高考生报考单招的积极性。
(二)单招考试内容针对性不强。单招考试内容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单招考试内容针对的考生不强。2018年以前,高职院校单招考生的来源主要有四类,即普高应届生、普通往届生、中职应届生、中职往届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也就是“高职院校百万扩招”。面对考生的多样化,原有的文化考试+综合素质测试(技能测试)的考试内容已难以适应扩招的“四类考生”的报考需求。二是综合素质测试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作为高职单招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分析、文字应用、思辨能力、职业倾向等基本素质,专业性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由于报考的人数较多,时间较紧,单招学校无法顾及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通常采取编制几个通用性题目对所有考生(非中职类)进行测试,不利于选出适合专业发展的考生。
(三)单招考试技能考核标准差异较大。根据高职单招考试政策,单招考试属于授权高职院校进行组织和管理,既是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践,最大的特点是“自主性”与“公平性”和谐统一。在技能考核方面,虽然在省级层面制定了技能考核大纲,但技能考核的组织管理全部下放给高职院校,每所学校既要组织命题、制卷,还要组织考试、阅卷、录取等,形成了“考评管办”一体化。一些院校为了更多的生源,常常存在认识的偏差、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流于形式、考核标准过于宽松等等,很容易把“自主”变为“自由”,从而会导致单招考试公平性、公信力的丧失。
(四)单招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单招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报名、缴费、考试各有系统,数据不共享。单招考试涉及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命题、考试等十几个环节,而且跨时较长,一般由学校招生办、财务处、教务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但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招考系统,报名、缴费、录取以及考场安排、准考证打印、登分、划线等工作不能有机衔接,数据不能共享。二是技能考试、综合测试与阅卷大多采用人工方式。由于参加单招考试的考生较多,特别是技能考试耗时较长,考官多且标准把握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大,容易出错,管理成本高,效率较低,安全风险大,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一)积极探索“联考单招”的考试模式。为改变单招考试模式单一的问题,在现有“单考单招”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联考单招”的考试模式。相关高职院校可以联合起来,按照专业分类(如电子类、机械类、计算机类等),由联合院校选择部分教师统一命题(笔试、面试),各单招学校组考,联合院校统一阅卷,成绩供联合院校共同使用。这种“联考单招”模式,命题针对性强、质量高,改变了全省一张卷的局面;阅卷效率较高,对考生来说,更加公平;在录取上,考生可以填报同一专业的所有联合院校,给予考生更多的择校机会,基本上避免了考生未被录取参加普通高考的局面,解决了考生的后顾之忧。
(二)探索建立标准化技能考场。高职单招的核心在于技能高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加强省级统筹,分类管理,合理布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技能考核标准考场,建立地区考试院监管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以高职为主体的办考模式。既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又能较好地解决技能考核标准不统一,实现教考分离提升办学、办考质量,为省级统一考试奠定基础。
(三)科学合理设置考试科目及内容。当前,参加单招考试的考生呈多元群体性特点,除了统一测试文化基础知识外,各高职院校应重点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考生的类型及文化基础、生活经验等不同,科学合理设置单招考试科目及内容(见表1),更大限度地让每个考生发挥自己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表1 单招考生类型及考试重点
(四)提高单招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研发单招考试管理系统。针对单招考试人工操作费时费力问题,高职院校可以联合起来,组建系统研发团队,根据考试科目、内容、形式等组建单招题库,研发设计单招考试管理系统,实现大幅度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成本、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的目的。二是实现单招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单招考试管理系统,彻底改变过去招生、缴费、考试等多个系统各自为政的状态,促进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共同协作,实现数据共享。
单招考试作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考试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面对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应用积极探索“联考单招”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保证考试过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为高职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