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20 10:42:46胡雅坤王志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慢性病脑组织

胡雅坤,王志强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一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的脑小血管疾病,占急性脑梗死的20%~30%,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头痛眩晕、认知障碍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能够有效恢复脑组织血供,减轻脑组织损伤,但部分患者经溶栓治疗后仍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因此,为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明确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腔隙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②经头颅MRI确诊;③符合溶栓治疗指征[3];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②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③严重脏器功能衰竭;④合并脑血管病史、脑外伤等。入选患者中男40例,女31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85±9.24)岁;发病至溶栓时间1~4.5 h,平均(3.04±0.73)h。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0.9 mg/kg阿替普酶(生产批号:20190213,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规格20 mg)溶栓治疗,总剂量10%在1 min内予以静脉注射,剩余90%予以静脉滴注,1 h内滴完;溶栓后持续予以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10 d。

1.2.2 资料收集 统计患者的性别 (男、女)、年龄、合并慢性病(有、无)、发病至溶栓时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专科及以上)、吸烟史 (有、无)、梗死部位 (左侧、右侧)。

1.3 认知障碍判断标准溶栓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4]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量表包含语言、记忆、定向力等11项,总分0~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MoCA评分≥26分为正常,<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受教育<12年另加1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障碍发生情况7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有42例(59.15%)发生认知障碍,29例(40.85%)未发生认知障碍。

2.2 单因素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不受性别、吸烟史影响(P>0.05),可能受年龄、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梗死部位、发病至溶栓时间影响(P<0.05)。见表1。

表1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单因素分析[n(%),±s]

表1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单因素分析[n(%),±s]

?

2.3 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低、左侧脑梗死、年龄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小动脉病变相关,可引起脑小动脉结构发生改变,损伤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通常可在多个脑区域中同时发生。溶栓治疗是在梗死发生短时间内通过溶栓药物将血栓溶解,恢复脑组织血供,以达到治疗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溶栓后出现认知障碍。因此,找出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7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59.15%,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经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低、左侧脑梗死、年龄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合并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加重对小血管损伤,尤其是慢性高糖状态,可激活凋亡相关蛋白,损伤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故患者溶栓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更高[5]。②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受过的教育、训练相对越少,因此,大脑对脑细胞一定数量减少的耐受程度较低,并且受教育程度可影响脑神经网络,对认知损伤具有一定影响。③左侧脑梗死。由于学习功能、记忆力的神经核团、纤维主要集中于左侧大脑半球,因此,左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高于右侧脑梗死患者[6]。④年龄偏高。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脑功能衰退程度越高,对脑组织破坏更加明显,主要为表达力、记忆力、注意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可呈不同程度的衰退,导致溶栓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较高[7]。⑤发病至溶栓时间长。当发生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时,脑组织缺血、缺氧时间越长,受损伤程度越高,故发病至溶栓时间越长,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越高,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风险越高。因此,在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警惕不可控因素,并对可控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预防溶栓后认知障碍的发生、进展。

综上所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其年龄、梗死部位、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发病至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慢性病脑组织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6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4:06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4
癌症只是慢性病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