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颖
摘要:游戏是幼儿进行体能锻炼,参加智能游戏、学习探索、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喜爱。适当的时间段内,家长也可以参加进来,在亲子互动中加强亲子亲密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到关键性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给儿童他们想要的观察与记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给儿童;他们想要的;观察与记录
引言
游戏是幼儿园最常见、最典型的区域游戏之一,也是幼兒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对游戏中幼儿行为的有效观察和科学分析,是教师捕捉幼儿兴趣、了解幼儿想法、全面评价幼儿、提供适宜性支持的依据。
1幼儿的特点
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幼儿时期受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影响,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对事物的热爱往往只持续一小段时间,极容易丧失对事物的兴趣。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发展,范围不断扩大。除此之外,幼儿往往在记住一个事物以后,对其遗忘很快,比如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前一天刚学习的,第二天教师再提问时,幼儿就会遗忘,仿佛是新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时常进行复习,帮助幼儿巩固已学知识点,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曾有心理学家对幼儿的记忆能力做出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幼儿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其中一岁的幼儿记忆能力最弱,其只能记住几天前的事物,三岁的幼儿记忆能力最强,能够记住几个月前的事物,这也只是理论上幼儿的记忆时间,但如果幼儿对以前的事物不时常巩固,遗忘现象也会比较严重。
2观察的意义
幼儿户外运动,是幼儿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开展多姿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这样幼儿园才能培养幼儿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才是户外运动的重要意义。幼儿在活动中能感受到户外游戏的快乐,在户外活动中还能使幼儿呼吸新鲜空气和阳光,锻炼幼儿的身体与体质,还可以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互相合作创新的精神。
3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策略
3.1角色扮演和游戏情节
角色扮演是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动作、语言等去表现某一特定角色。角色扮演作为角色游戏的表征方式,是其核心要素。对幼儿角色扮演情况的观察是评价幼儿角色游戏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具有清晰稳定的角色意识,角色之间是否有明确分工,能否履行角色职责,游戏中的动作、语言、情感态度是否符合角色要求,角色行为是否丰富[3]。游戏情节是角色扮演的具体体现。角色游戏中,幼儿以角色身份,通过对情境的假想,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是否丰富,情节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情节发展是否具有内在逻辑性。在“小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的明明看到病人来就诊,连忙戴起听诊器给病人听诊。听诊结束后,又拿出一个耳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在反复测量了几次之后,再次观察耳温计,并激动地说:“有红点”。随后引导病人来到输液区,完成抽血打点滴。可见“小医生”明明有一定的角色认知,角色意识比较清晰,角色扮演比小班幼儿更细腻,但角色行为相对简单,更多的是表现角色的几个典型行为,问诊,听诊,测体温。游戏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情节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医生”“护士”“病人”三种角色,角色之间分工相对明确,“医生”问诊,看诊,听诊,开医嘱;“护士”负责测量血压、体温,打针,抽血;“病人”配合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用动作表现发烧、咳嗽的不适,并在“护士”引导下完成抽血输液。
3.2读懂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情况
在幼儿活动区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丰富活动区的材料,有了丰富的材料,幼儿才会与材料互动起来。如何让材料玩起来,玩出深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以此来掌握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3.3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他在幼儿园学到了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可见,从小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由于幼儿年龄还小,没有自我照顾的能力,家长们把孩子高高捧在手心,什么事情都帮他们一手包办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产生了依赖性。很多原本自己能做的事也不做了,就等着父母、老师来帮他。
3.4在手工实践课期间对幼儿的观察
幼儿教师应该将自身定位成参与者。教师在活动期间,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成实践任务。当幼儿遇见困难时,相关教师应该站在观察者角度,适当给予有效建议,并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手工操作。这一行为,不但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还能使幼儿动手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幼儿凭借自身能力完成手工任务,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其在后续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一些幼儿在遇见困难时,较容易放弃。针对这部分幼儿,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带领幼儿解决问题,鼓励幼儿继续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综上所述,幼儿在游戏中,教师观察记录分析与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教师和幼儿真正参与到游戏中的契合点。教师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在身心各方面吸取知识和智慧,强化教师角色意识,打破原来仅仅看护教学的关系,在教师对幼儿理性的思考中,将尊重幼儿、保护幼儿、陪伴幼儿成长作为幼儿教学的关键和根本。真正提高幼儿游戏效能,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幼儿学会如何交流,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保护自己和关爱他人,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阎珊珊.让游戏成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路径[J].知识文库,2020(24):171-172.
[2]林文雪.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观察及有效介入[A].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6.
[3]张国霞.幼儿游戏教学中自主游戏模式的行为观察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32):167-168.
[4]顾欢.幼儿分享行为及其教育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156.
[5]庞剑敏.浅析专业视角下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意义[J].好家长,2020(70):72-73.
[6]李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刍议[J].文学教育(下),2020(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