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斌
摘 要:伏羲和女娲作为我国重要的神话人物,在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中拥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神话传说中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汉代的墓葬壁画中发现伏羲女娲为题材的壁画,这就表明伏羲和女娲作为信仰在当时的民间十分流行。在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伏羲女娲作为信仰得到了广泛传播,在魏晋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伏羲女娲的图像壁画,为我国的科研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料。
关键词:魏晋壁画墓;伏羲女娲图;图像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44
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游牧民族驻扎放牧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所以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在我国都有重要的地位,河西走廊在我国古代进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传世的文献中关于这一地区民族信仰的记载很少,所以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对研究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有重要作用。
1 魏晋壁画墓中伏羲女娲图的分析
1.1 1994骆驼城南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骆驼城南墓位于骆驼城乡西南6千米处,向北2.5千米就是骆驼城故址,在这里一共东西排列着3座墓,其中伏羲女娲图位于中间的一座墓中。该墓由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和后室五部分组成,墓中大部分的图像被破坏以及盗取,共发现图像58幅,主要的壁画内容为表现当时的生活状况,如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以及畜牧狩猎以及各种家畜屠宰等,其中就有3幅伏羲女娲图,如图1所示。
壁画长39厘米,宽19.5厘米。在画中,伏羲为人首蛇身,身穿宽袖袍,一手持日轮,日轮中有一只飞翔的金乌,另一手持矩。同一墓葬中发现女娲壁画一块,尺寸与伏羲壁画完全一致。女娲为人首蛇尾,一手持规,另一手持月轮,在月轮中有一只蟾蜍,女娲周围有很多飘飞的云彩。这三幅壁画都有脱落现象,但是基本保存完好。
1.2 1999水口M1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这座墓葬位于骆驼城乡的苦水口,主要由墓道、照墙、前室、中室及后室这几部分组成。其中,在前室发现的壁画题材主要为西王母、东王公、狩猎、出行、宴请、农耕等内容,中室壁画主要以宴请以及墓主人的家居生活为主,中后室的主要题材包括衣服、兵器等。该墓中发现了伏羲女娲壁画共两块,如图2所示。每块壁画尺寸均为长43厘米、宽20.5厘米。两块幅壁画的砖面分别以白粉进行底部涂抹,同时采用丹砂以及墨线进行绘画。壁画中的伏羲人首蛇尾兽足,头戴山形状冠,高髻,身穿宽松袖袍,手中持规,腹部有一日轮,日轮内有一飞翔的金乌。女娲同样为人首蛇尾兽足,女娲头戴红色丝带,高髻,手中持矩,腹部有一月轮,由于壁画受损,很难辨认月轮内的内容,经推测月轮内应是一个蟾蜍。壁画中的伏羲和女娲两尾相交。两幅壁画基本保存完整。①
1.3 许三湾1999Q3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该墓穴位于高台县,往西北2.5千米就是许三湾古城遗址。该墓穴于1999年被发现,曾经发生过盗墓现象。由于墓穴只挖掘了墓室部分,所以墓穴的其他情况还不是特别明确。墓葬主要包括墓道、前室、中室、后室这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均发现有壁画,但是由于墓葬被盗严重,无法详细得知在墓葬中壁画的详细内容。根据保存的壁画可以发现这座墓室中壁画的主要题材包括牛车、奏事、青龙、衣架、酒器等。该墓中也出土了女娲壁画一块,如图3所示。
在这幅壁画中,女娲在图画正中,表现为妇女形象,席地而坐。女娲手中持矩,前方有一内绘蟾蜍的月轮。与其他壁画表现不同,这幅壁画中的女娲形象完全是人形,改变了原有的人首蛇身的形象,在其他的壁画中未发现有类似风格的壁画,所以对研究当地的壁画风格有重要作用。②
1.4 2001骆驼城M2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这座墓葬由墓道、墓门、照墙、甬道四部分组成。墓室中所有的壁画均来自二号墓,并且均为一砖一画。由于壁画绘制的布局问题,导致部分壁画中出现全部内容未能在一块砖中展现从而出现占用临砖的现象。这座墓穴的壁画绘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在墓室青砖上进行壁画绘制;另一种是先在墓室的青砖上涂一层白粉打底,然后再进行壁画的绘制。墓中的伏羲女娲图位于二号墓室东壁的南北两侧,壁画的绘制为首先用墨线进行轮廓勾勒,然后用朱红进行敷彩。伏羲位于墓室的北侧,伏羲手中持规,人首蛇身,腹部绘有日轮,并且在日轮中有一三足金乌;女娲壁画位于墓室南侧,女娲手中持矩,人首蛇身,胸腹处有一个内有蟾蜍的月轮,与伏羲对应。③
1.5 南华镇2003GNM10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这座墓穴位于高台县的南华镇,主要由前室、中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后室棺木保存完整,并且在棺木上发现了伏羲女娲图,如图4所示。
伏羲女娲位置位于木棺盖板内侧,先用白色对棺材盖板进行打底,然后采用红色以及黑色进行圖画绘制。伏羲为人首,头戴山形状冠,手中持矩,胸腹处有一个内有蟾蜍的月轮。女娲手中持规,腹部绘有日轮,日轮中有一三足金乌。伏羲女娲尾部相交,反映出当地民众在死后向往升仙的思想。④
2 伏羲女娲壁画反映的丧葬信仰
西汉时期厚葬之风开始盛行,东汉时期这一风气变得更盛。古人认为人在死后会以另一形态存在,所以在当时厚葬、祭祀盛行,各种信仰泛滥,也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心中灵魂不灭的观念。在墓葬中,壁画已经逐渐成为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羲女娲是三皇五帝之首,是神话中创造万物的始祖,所以在古人的思想中普遍认为伏羲女娲在冥冥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古人通过对伏羲女娲的敬畏以及崇拜,从而想要得到伏羲女娲的保护以及赐福。我国研究学者认为伏羲女娲结为夫妻从而创造了人类,人们将伏羲女娲图像绘制于墓室的壁画中,希望能够得到伏羲女娲的重要力量,从而保证子孙香火不断。伏羲女娲在壁画中通常与日月相伴,伏羲女娲手持日月双轮,在双轮中伴有金乌、金蟾,这也体现出了古人阴阳调和理念,想要通过在墓葬中绘制伏羲女娲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后来经过时代的不断演变,伏羲女娲象征阴阳的地位逐渐被东王公以及西王母所取代,所以我国东汉后期的墓葬中会出现伏羲女娲与东西王母伴随出现的情况。⑤
3 伏羲女娲壁画表现出的意义与价值
伏羲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在我国人民的信仰中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伏羲女娲各种壁画资料不断出现,为我国专家学者研究当时的信仰习惯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发现伏羲女娲图的材质主要有木棺板、石壁画等,伏羲女娲图多绘制于棺盖顶内侧中央位置,并且整体图案多用墨线进行构图,然后采用红、白、黄等色彩进行点染,伏羲大多头戴山形状冠,伏羲女娲手持规矩,胸腹前多伴有日月双轮,日轮中有金乌,月轮中有蟾蜍。壁画的不断出土,为研究伏羲女娲的演变以及流传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例如,毛庄子魏晋墓女棺上伏羲女娲日月星河图属于河西地区伏羲女娲图的首次出现,这幅图的构图以及意境与吐鲁番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图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就可以推断出河西地区属于伏羲女娲图传入吐鲁番地区的一个中间环节。很多伏羲女娲图都来自民间的画师之手,同一墓葬中的伏羲女娲图也有差异,所以伏羲女娲图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绘画工作也有重要意义。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历史中,魏晋时期属于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伏羲女娲图的不断出土对研究魏晋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以及丧葬习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历史实物资料,在我国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及研究价值,可以有效加深研究人员对古代人民生活的了解。■
注释
①程琦,王睿颖.河西走廊的伏羲女娲图像与道教信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11-15.
②王晰.高台魏晋壁画墓伏羲女娲图像解读[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20(3):123-128.
③吕媛媛.伏羲女娲图中天象刍议[J].收藏家,2020(7):55-60.
④杨嘉明.伏羲女娲缠绕图像的形成与寓意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24):145-146.
⑤张同胜.伏羲女娲对偶图像的符号意义阐释[J].中原文化研究,2019,7(6):95-101.
⑥梁奇,刘红玲.淮阳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及其演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