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优秀?标准在于他有没有自主性,能够自己给自己拧上发条。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功?标准在于他能不能“自燃”,“点燃”充满激情的自己。
是否主动,永远把选择权牢牢抓在手里,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生活和工作中,确实有很多令人沮丧的事情:老板逼我做不喜欢的事情,同事把任务推给我,家人也不理解我……那种感觉,仿佛整个世界与我作对。
叹气、抱怨是人们最常见的反应,然后,一天接着一天,重复、重复,还是重复。如果你问他,你为什么不积极一点呢?他也许会说:“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没办法啊。我没得选啊。”
真的没得选吗?
你知道自己永远都可以保持主动,永远都可以有选择权,但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心甘情愿交出了选择权?
也许是这两个原因造成的:逃避和贪心。
选择,对很多人来说是件辛苦的事——列出选项、作出判断、给出决策、承担结果。这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如果耗费大量心力,经过那么多犹豫和纠结,万一最后还是不如所愿,怎么办?很多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和责任,放弃自己的选择主动权。
一些人本来有勇气去选择,为什么最后还是变得消极?因为他们太贪心了。有些事情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可他偏偏想着都要,想着想着,又变成了空想。如果他们先选择一个,坚定地走下去,勇敢地为此努力和承担责任,结局会大不同。
站在社会协作的角度看,没有自主性的人会让团队内的人敬而远之。
奈飞公司招人有一条经典原则是:我们只招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就是不需要哄著,给定了目标后,能自己想办法拆解、推进、交付结果的人。如果需要别人像父母一样哄着你才能干活,这不是成年人,而是长不大的“巨婴”。
在真实的协作中,有些人可能更加包容、更有耐心,对于没有自主性的人,虽然说这是“本性难移”的,但他们相信“事在人为”,愿意付出时间和成本培养和等待。如果碰巧遇上这样的人,没有自主性的那些人是幸运的。
但是有些人可能相对没那么有耐心,虽然“事在人为”,但过程却犹如“愚公移山”。最终的结果就是:干脆不合作。
在现实中,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份幸运碰到更有耐心的人。所以在协作之前,自己要先变成有自主性的人,这样才会遇上更多机会。
怎样才能变成有自主性的人?
首先转变人生态度,其次去经历或旁观一些事情——看看那些没有自主性的人最后会因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如果你还年轻,可以适当经历挫折和失败。越年轻,犯错的成本越低。在失败和挫折中习得自主性,是年轻人的特权。
如果你已不再年轻,经不起折腾,也可以去旁观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旁观他们的失望和痛苦,体会那种不可挽救的后果。
就像有些人一辈子玩世不恭,突然有一天因变故而破产,辛苦地做一份卑微的工作,才突然明白勤奋和努力的意义。如果那些坑里遍布前人的身影和脚印,自己又何必摔进去再次经历?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想要真正拥有自主性,都要旁观或者经历巨大的挫折,意识到巨大的痛和享受战胜它的乐趣,才会变成真正主动的人。
祝福那些曾经遭受挫折和苦难而习得自主性的人。也祝愿你不用吃那么多苦就能拥有这项珍贵的品质和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一把夺回自己的选择权,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