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井”这个字,看起来就像是一口井,四周是井栏,中间是井水。
井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居住在河流的旁边,逐水草而居,方便生活用水。后来学会了凿井,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了一点儿。有一首古老的歌谣《击壤歌》,里面描写了尧帝时代的百姓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凿井。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都要安排一个青壮年,专门负责到外面挑水。日子久了,这家人感觉实在太麻烦了,就花了一笔钱,让人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口井。这下子,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丁家人特别高兴,跟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以后觉得稀奇,就各处传播:“听说了吗?丁家挖井的时候,从里面挖出来了一个人!”没多久,整个宋国的人几乎都知道了,就连国君也听说了。他覺得不可思议,就派人到丁家去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丁家人说:“我们说的是自己家挖了井之后,就不用专门派人担水了,这样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挖出了大活人。”后来人们用“穿井得人”比喻话被传来传去而失真。
挖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和时间。如果等到口渴了,再开始凿井,那就晚了。“临渴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庄子·秋水》里有一个寓言,说是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来自东海的大鳖。青蛙就跟大鳖夸耀说:“你看,我住在井里多快乐!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跳跳,累了就回到井里歇会儿。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咯肢窝和面颊;踩泥巴的时候,泥正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那些虾、螃蟹和蝌蚪谁都比不上我。我在井里真是自由自在啊!你不进来玩玩吗?”大鳖听了,倒也想进去看看,但是左脚还没整个儿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停了下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何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大禹的时候,十年九涝,连续发洪水,海里的水也不见涨多少;商汤的时候,连续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浅多少。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里的蛙听了大鳖的话,惊呆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现在我们就用“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有个成语叫“背井离乡”,难道是背着井,离开家乡吗?可是井怎么背啊?原来,这里的“背”是背离、离开的意思;“井”也不是水井,而是古人围着水井居住,形成居民区,八户人家共用一井,所以“井”引申为人家、乡里。可以说“背井”和“离乡”是一样的,就是离开家乡到外地的意思。
在古代曾经实行“井田制”,就是把田地按照“井”字的形状分为几块,大家各种一块,中间的那块是公田,由大家一起种。井田的划分十分整齐、有条理,所以成语“井井有条”,就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成语“井然有序”也是这个意思,形容整齐不乱、次序分明。
(马谷天摘自《科普时报》2021年11月19日 图/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