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4-19 05:04马翔
广西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发文港口区块

马翔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港口供应链金融作为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的重要手段,是发展世界一流强港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要显性指标,有助于推动产融结合和海港城融合,而区块链技术在当前被视为金融科技发展实践中产生的重要技术,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传统港口供应链金融具有创造性破坏功能。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技术涉及数学、信息加密、互联网、程序设计等技术问题;从应用角度看,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分散、防篡改、可跟踪、集体维护、开放透明等特点[1]。随着区块链技术跨界融合,供应链运营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战略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颁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了供应链金融内涵与发展方向。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在系列政策颁布背后,中国在港口领域占据比较优势,中国港口规模全球第一。在港口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港口发展也更加关注智能化、信息化转型。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支持供应链透明度的技术,对港口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聚焦“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港口”三个热点核心关键词,跨界融合“计算机”“管理科学工程”“金融”交叉学科领域,对创新港口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港口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以及对港口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2],对“区块链技术”与“港口供应链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作者、文献国别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期为今后“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相关领域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科技论文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结合文本数据,对最近10年(2012—2021年)与“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多角度剖析。文献计量法是在分析某一研究领域发展历程时,根据研究性文献的变化规律,对相关论文发文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能够揭示当前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并预测其研究前景与发展趋势[3]。科学知识图谱则是一种通过数据挖掘、科学计量、信息分析以及图形绘制等多种手段,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它兼具“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性。知识图谱既能揭示静态的“知识结构框架图”,描述知识在空间上的结构关系,又能展示动态的“知识发展进程谱”,体现知识在时间上的发展与流动[4]。

目前,比较常用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包括CiteSpace、VOSviewer、Net Draw、SCI2、SciMat等。本文主要运用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研究团队研发的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研究[5]。CiteSpace是基于Java编程语言编写的文献可视化计算机软件,根据文献共被引分析理论以及寻径网络算法等原理,对某具体学科领域的大量文献进行分析计量,寻找该学科领域演化的趋势路径,并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和预测学科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沿[6]。本文所使用的软件版本为CiteSpace 5.8.R3,可以系统分析“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图谱网络,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以更好地研判该领域学术研究逻辑与研究前景。

(二)研究数据

为充分揭示社会科学领域关于“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研究整体情况,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英文文献)中的引文索引。其中,中文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引文索引,数据库最新更新日期为2021年6月30日,主题为“区块链”和“供应链”,文献类型以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s)为主,时间为近5年(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结果获得1865条数据,导出Refwork格式数据信息。英文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引文索引,数据库最新更新日期为2021年6月30日,主题为“blockchain”和“supply chain”,文献类型以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s)为主,时间为近5年(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结果获得1132条数据,导出纯文本数据信息。

(三)数据处理

在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前,笔者对其进行了除重处理,结果显示,31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与Web of Science收录的228篇英文核心期刊文献均无重复。在选择分析单元时,由于不同期刊对文献信息的记录方式、详细程度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对关键词、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国家或地区、文献类别等分析单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节点进行合并处理,确保文献统计数据分类与排名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二、基于中国知网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知识基础识别:基于中国知网文献分析

从年度发文量来看,文献数量的分布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刻画出某一领域过往的研究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领域年度发表文献数量以线性增长的趋势逐年增加。从发文量的增长情况可以发现,2017年的发文量较少,仅有3.54%的文献比例,此时学者对“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关注度较低;2018—2020年的发文量逐渐增加,2020年文献比例达到了28.53%,“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走进了研究人员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虽然2021年文献数据不完整,但中国知网给出了预测值,预计该领域发文数量占比会达到36.42%。

从作者分布来看,该领域作者的发文数量分布比较平均,发文数量位于前列的作者包括何黎明(6篇)、杨望(5篇)。文献数为4篇的作者有叶春明、李迅东、林悦;文献数为3篇的作者有杨信廷、孙传恒、董允春、王小艺、何娟、许继平、周雷、李军祥、蒋亮、梅叶、戎袁杰、王玉风。

从机构分布来看,该领域发文机构主要为高等院校及研究院,发文数量位于前列的机构有北京邮电大学(19篇)、华南理工大学(15篇)、中国人民大学(14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4篇)。文献数为10篇及以上的机构有北京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工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东南大学。

从文献来源分布与学科分布来看,该领域文献来源主要为与计算机、经济金融、工程管理相关的学术期刊,包括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期刊,反映了“区块链技术”和“港口供应链金融”作为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金融及工程管理两个领域的实践应用较为广泛,在食品、机械、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实践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处理跨行业的商业活动方面促进了许多创新,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该领域文献归属学科主要为计算机类(互联网、软件、电子信息)、财经类(经济、金融、贸易、管理、会计)、传统产业类(农业、重工业、轻工业、手工业)。这既体现了“区块链技术”和“港口供应链金融”可以应用或交叉结合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也反映了“区块链技术”和“港口供应链金融”更多作为金融科技属性出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所关注。

(二)研究热点研判:基于主题词与关键词分析

从文献主题词来看,该领域文献主要主题词差异明显,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4个主要主题词分别为“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供应链”“供应链技术”,出现次数较多的主要主题词主要为经济金融或计算机的学科术语及研究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物联网”“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等。该领域文献次要主题词差异明显,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5个次要主题词分别为“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出现次数较多的次要主题词主要为经济金融或计算机的学科术语及研究内容,包括“物联网”“比特币”“共识机制”“数字货币”“联盟链”“供应链管理”“分布式账本”等。

从文献关键词来看,使用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导出频数位列前40的高频关键词,同时记录相应的中介中心性。关键词频数最多的前5个关键词分别为“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智能合约”,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数均大于100,远远大于其他关键词(见表1)。使用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1),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关键词聚类网络(见图2)。主要的15个聚类包括“食品供应链”“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供应链”“银行业”“物流供应链”“溯源”“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业务”“联盟链”“区块链技术”“中小微企业”“耦合机理”“区块链金融”。

图1 中国知网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2 中国知网关键词聚类网络

表1 中国知网高频关键词

(三)研究观点评述:基于经典文献分析

区块链技术可以重塑供应链金融,内在机制在于区块链技术具有运营优势,可以提升港口供应链金融配置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异质性,供应链上的上链企业数量和上链信息质量以及库存量、利润率不同,影响金融配置效率程度也不同,邓爱民等[7]、龚强等[8]、李健等[9]、刘露等[10]、杨斌等[11]的研究均支持该观点(见表2),同时区块链技术还通过价值创造和颠覆性创新来重塑核心竞争力[12],创新商业模式或组织形态,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低端锁定”。

表2 “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领域经典文献汇总表

三、基于Web of Scien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知识基础识别: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分析

从年度发文量来看,“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领域年发文数量逐年增加,增长数量较为明显。从发文数量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7—2018年的发文数量较少,说明各国家或地区学者对“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关注度较少,占比不足7%;2019—2020年的发文量逐渐增加,其中2020年发文量占比为33.86%,学者对“区块链”研究兴趣在2018年底激增,这与公众对比特币的巨大兴趣密切相关。可以预计,2021年发文数量将稳步增长,预计会达到40.79%,“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仍是关注焦点。从国家或地区分布来看,该领域发文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于综合实力靠前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量较大且人口较多,存在规模效应,为“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提供了现实基础(见表3)。

表3 Web of Science文献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从表3的发文数量来看,第一梯队的国家或地区为中国大陆(337篇)和美国(241篇)。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国明显领先美国。第二梯队的国家或地区为英国(150篇)和印度(123篇)。英国和印度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不到第一梯队国家或地区的一半,但也明显超过其后的国家或地区,英国明显领先印度。第三梯队的国家或地区为德国(78篇)、澳大利亚(75篇)、意大利(61篇)。发文数量较多的国家或地区还有加拿大、法国、韩国、中国台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俄罗斯、巴西、西班牙、沙特阿拉伯、瑞典、瑞士、日本、荷兰。

从国家或地区分布来看,在该研究领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一定相互合作关系,但相对来说,中国学者所做的研究工作较为独立,主要依靠国家内部学者之间的合作,中国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不需要完全依赖其他国家的技术支持;美国、英国、印度以及其他一些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得益于已有的合作关系以及共同的语言,其学者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区块链”与“供应链”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货币主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可以预计,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之下,中美两国在此领域的合作将会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国内统一市场,港口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在把“区块链”与“供应链”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从作者分布来看,该领域发文数量在6篇及以上的作者有JAYARAMAN R.、CHOI T.M.、SALAH K.、SARKIS J.、KUMAR N.、GUNASEKARAN A.、TANWAR S.、KUMAR A.、LI Z.、QUEIROZ M.M.、LIU Y.、OMAR M.、WAMBA S.F.、WANG B.、CHEN Y.、KOUHIZADEH M.、KSHETRI N.、KUMAR V.、LI Y.。

从研究文献机构分布来看,该领域发文机构主要为国际著名高等院校以及研究中心。发文数量在12篇及以上的机构主要有香港理工大学、哈里发科学技术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北卡罗来那大学、中国科学院、伍斯特理工学院、伦敦大学。

从文献来源分布与学科分布来看,该领域文献来源主要为与工程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相关的学术期刊,涵盖了如IEEE、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Management Science等SCI与SSCI国际著名刊物,体现了“区块链技术”和“港口供应链金融”是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在各领域都得到高度的关注,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如表4所示,该领域文献归属学科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商业经济学、电子信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运筹学管理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区块链技术”和“港口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受到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关注,其中计算机科学、商业经济学、工程学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最高,取得了更为广泛的研究成果;在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表4 Web of Science文献学科分布

(二)研究热点研判:基于关键词分析

使用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导出频数位列前40的高频关键词,同时记录相对应的中介中心性。关键词频数最多的前3个关键词分别为“blockchain”“supply chain”“technology”(见表5)。

表5 Web of Science高频关键词

使用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关键词聚类网络,如图3和图4所示。主要的13个聚类包括“technology adoption”“utaut”“stakeholders”“circular economy”“value chain”“road traceability”“traceability”“blockchain technology”“risk manag ement”“framework”“consortium blockchain”“bitcoin”“transparency”。

图3 Web of Science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4 Web of Science关键词聚类网络

(三)研究观点评述:基于经典文献分析

从国外经典文献来看,“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从代理、成本、管理、资源维度提出了以区块链为导向的供应链融资平台业务模式[13],探索了如何降低金融风险[14],以及深究了区块链技术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原理[15],也有学者设计提出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流程,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的影响主要在于业务流程设计[16],但更多的学者关注理论机理分析,如Chod J.[17]、Choi T.M.[18]、Du M.[19]、Li J.[20]、Zheng K.等[21],采取博弈、耦合、信号理论来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并尝试解释区块链技术支持供应链金融可以取得相对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见表6)。这些经典文献研究范式为今后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表6 “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经典文献汇总表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基于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收录的“区块链”与“供应链”的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和聚类网络、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等分析,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研究理论框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区块链”与“供应链”联系密切。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与中间人干预有关的风险,包括黑客攻击、隐私泄露、易受政治动荡影响、遵守政府规则和条例的代价高昂、金融机构不稳定以及合同纠纷;可以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增强供应链的弹性,为港口供应链赋能[22]。从研究文献学科来看,“区块链”与“供应链”已经进入各国家或地区学者的研究视野,各国家或地区相关学术机构对此保持高度关注,相关学术文献发文数目前仍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已有研究热点更多集中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未来研究热点将更多地集中在“区块链”与“供应链”应用领域,包括经济金融、工商管理、农业工业等学科的学术研究。

第二,从研究文献国家或地区分布及关键词来看,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发文数量均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文数量;中国对技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主动权;美国、英国、印度之间的研究合作相对紧密。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区块链”与“供应链”已成为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竞争焦点。适当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术合作,推进相关技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与融资问题。从“区块链”与“供应链”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可看出,各国家或地区学术研究更多聚焦企业与居民等微观研究对象,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态势,有利于推动“区块链”与“供应链”技术在港口经济中的创新应用,推动我国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从研究理论逻辑及范式来看,博弈论和信号传递激励、信号吻合、反信号理论最合适用以解释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机理。在博弈论解释范式上,代表有邓爱民等提出的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机制的博弈模型[23]、龚强等构建的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向银行抵押融资的理论博弈模型[24]、杨斌等提出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及银行等多方参与金融博弈模型[25]、Choi T.M.等提出的传统和区块链技术支持的供应链金融博弈模型[26]。在信号理论解释范式上,Chod J.等[27]利用库存信号理论,从信号传递视角提出激励机制是传递高质量信号的关键,而信号吻合是体现信号质量的重要维度。同时,反信号理论(Countersignaling)更能解释优质供应链中小企业声誉问题。刘露等则利用信用传递技术理论与Stackelberg博弈方法集成来解释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博弈决策过程[28]。

(二)展望

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港口供应链金融”研究前沿,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格局下,应推进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的理论逻辑、思维范式和应用场景的创新研究。为此,未来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一,注重基础技术和原理创新研究。“区块链技术”与“港口供应链金融”基础技术仍有待发展,密码学、共识算法、跨链、隐私保护等技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前景。建议加强对加快基础技术创新与原创性原理的思考,避免由于区块链技术底层系统“不集成、不统一、不融合”造成浪费和损失,重点研究港口供应链金融企业资产交易真实性、客户偿债信用等级评定、港口企业风险管控等“卡脖子”技术;同时,探索港口供应链融资各方主体博弈决策以及信号传递激励、信号吻合、反信号理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新理论依据以及解释范式。

第二,强化“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立法探索。技术是数字化场景的内在规则,而法律是数字化场景的外在规则。在区块链技术于各个领域应用发展的初期,相关法律制度缺位,法律制度滞后于科技变革与金融创新。新金融需要匹配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强化探索数据存储、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网络协议、隐私保护以及区块链技术下数字资产、无形资产的权属等立法问题。

第三,拓展港口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场景研究。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应立足应用模式及场景研究,重点考虑以“金融枢纽”为特征的“联盟链”模式及场景,在此模式及场景上的供应链主体应拥有足够多企业数量,同时要闭环获取足够高质量的企业信息。从路径上看,研究落脚点在于支持信用良好、产业链成熟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试点区域的核心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民营银行、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培育一批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便捷化的配套综合金融服务。

第四,实施金融闭环运行的风险管理研究。港口供应链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在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必须按照金融功能特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按照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逻辑设计金融业务流程,深入探究如何在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平衡的基础上依托“联盟链”载体构建适宜的港口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在架构上应注重从应用层、合约层、激励层、共识层、网络层、数据层六个层次设计港口供应链金融场景,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闭环监管。

猜你喜欢
发文港口区块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港口上的笑脸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