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探索与思考

2022-04-19 04:08李明晶孙进杰赵远超王维乐
中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蓬莱种质普查

李明晶 郭 雪 孙进杰 蔡 晨 赵远超 王维乐

(1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蓬莱 265600;2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农业农村局,蓬莱 265600)

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物育种、理论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首要任务[2]。烟台市蓬莱区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37°25′~37°50′N,120°35′~121°08′E。属中纬度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2℃,年降水量664mm,相对湿度65%,年日照时长2814h,无霜期185~205d。全区陆域面积1009km2,以低山丘陵为主,现有耕地面积5.2 万hm2,主栽农作物有苹果、樱桃、葡萄、花生、玉米、小麦等。2020年烟台市蓬莱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农业农村部下发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遵照国家、省、市3 级部署,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线路图和时间表,扎实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1 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

1.1 建立组织机构,为普查与收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做好此次普查与收集工作,蓬莱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协调、方案制定、经费保障和检查督导工作;成立了由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家组,负责开展技术培训、实施项目评价等工作;成立了粮油组、果树组和蔬菜组3 个普查组,负责数据调查、现场勘查、资源定位、样本收集、资料整理、样本送存、汇总上报等工作。

1.2 做好技术培训,为普查与收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此项工作涉及学科多,普查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为把工作做到全面、精准,普查组成员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及培训材料,参加省、市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并对镇街普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培训,提高普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1.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首先,制定下发《烟台市蓬莱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逐级召开区、镇、村各级会议,拜访农业专家,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进行宣传发动;其次,在区街道和镇街悬挂宣传横幅、张贴通告、印发明白纸进行宣传;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结合手机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网络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发动,在全社会营造出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召开各种会议45 次,走访专家、农户400 多人次,悬挂宣传横幅36 条次,印发宣传单8000 余份。

1.4 做好前期调研,为表格填报和资源普查提供信息来源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的要求,组织专班前往统计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教育局、气象局、档案馆等多个部门及相关单位查询和借阅相关资料文件,同时积极走访老专家、老农技人员,寻找线索,汇总分析,为完成1956 年、1981 年和2014 年3 个时间节点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的填报和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提供了信息来源。

1.5 深入田间地头,为圆满完成普查征集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为圆满完成此次普查与征集工作,普查组成员共走访6 个镇、5 个街道办事处、50 多个自然村,高质量地完成了1956 年、1981 年和2014 年3 个时间节点的普查表填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区地方农作物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品种的情况。

2 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对1956 年、1981 年和2014 年3 个时间节点的普查表填报和分析

2.1.1 土地状况结构变化从表1 可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56 年的57733hm2下降到2014 年的36981hm2,加上植树造林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林地面积从1956 年的9000hm2大幅增加到2014 年的52281hm2,湿地(滩涂)面积也稳步增加。水域面积呈逐渐降低趋势,从1956 年的7353hm2下降到2014 年的4826hm2,主要是近些年大气降水减少,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大幅增加,地下水和地表水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水域面积减少,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

表1 土地状况结构调查表 (hm2)

2.1.2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受当地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一系列综合条件的影响[3]。蓬莱区境内多低山丘陵,大面积农业机械化作业难以普及,种植粮食作物效益较低。20 世纪80 年代,烟台苹果产业强势崛起,蓬莱37°N 黄金海岸地理气候条件可以媲美世界著名葡萄酒海岸产区,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品牌效应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蓬莱区作物种植结构从粮食种植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苹果和葡萄为代表的果业产业为主,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表2可知,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从1956 年的71.17%缩减到2014 年的29.19%。与此相反,主要果树种植面积占比从1956 年的0.15%增加到2014 年的49.10%,尤其是1981-2014 年,苹果和葡萄产业发展迅速,苹果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国内领先,蓬莱逐渐成为苹果生产重点地区和中国三大酿酒葡萄产区之一,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956 年花生种植面积占比为27.64%,1981 年增加到29.65%,到2014 年,大幅下降为15.76%。新中国成立之初花生为蓬莱区农产品出口的大宗产品,素有“蓬莱花生甲天下”之称,到1981 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先进县,总产达到53900t,面积21330hm2,是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14 年,受经济效益和市场自主调节影响,花生面积大幅缩减,曾经的主要经济作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表2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 (%)

2.1.3 农作物种植品种的演变从表3 可以看出,1956 年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各占半壁江山,花生育种工作起步较晚,1956 年种植的全部为地方品种。到1981 年,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地方品种消失殆尽,全部被高产的培育品种取代。且2014 年种植品种与1981 年种植品种变化较大,说明农作物新品种繁育推广工作步伐较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1956 年蔬菜、苹果、葡萄全部为地方品种,到1981年,培育品种崭露头角,1981-2014 年经济作物产业快速发展,从国外引进大量蔬菜、苹果、葡萄的优质高产品种,国内的育种工作也突飞猛进,培育品种大面积应用推广,只有葡萄还保留了一部分地方品种作为鲜食葡萄品种,培育品种主要为酿酒葡萄,用于发展葡萄酒产业。从1956-2014 年几十年的历史变迁来看,一些宝贵的古老地方品种濒临失传,地方品种的保护挖掘工作迫在眉睫。

表3 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变化分析 (hm2)

2.2 种质资源收集成效自2020 年7 月至今,普查组通过走访老专家、组织农户座谈、野外普查等大量工作,收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41 份,其中谷子2份、梨7 份、豇豆3 份、野生茄子1 份、菜豆1 份、苹果8 份、板栗2 份、核桃1 份、柿树1 份、杏树2 份、根用芥菜1 份、洋葱3 份、萝卜3 份、胡萝卜1 份、玉米3 份、莲藕1 份、黄瓜1 份,其中大部分是老品种和野生品种,苹果和洋葱品种为本地育种工作者培育的新品种。并通过GPS 定位标注,对已征集资源的分布区域进行了精准确定。截至目前,苹果、梨、桃、柿、核桃等品种已上交国家种质资源库,其他种质资源的提交工作正在进行中。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由于征集年代间隔时间较长,现代种业的快速发展和品种的商业化普及,新品种不断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加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原因,导致地方品种或老品种资源丢失快,很多优质珍稀的地方种质资源已灭绝。种业工作部门应加大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力度,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做到发现一个,保护一个,系统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同时加强与地方育种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力度,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蓬莱种质普查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我国唯一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改扩建
蓬莱小面有性格
基于SSR 标记和表型性状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研究
醉蓬莱 秋游九寨沟
老妻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你不知道的蓬莱书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