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跨地域就医难,一直是医疗行业发展的痛点。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听过一些小城乡身患疾病的老百姓,从基层医院辗转到省会医院,再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型三甲医院求医问诊的故事。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的连接和智能化的发展,相续衍生出了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多种业态,“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智慧医疗、健康医疗必须提及的一个主题。百姓就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上医院看病,到现在坐在家里问医生,“互联网+医疗”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万千百姓的日常生活,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患者就医一度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对于身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疑难杂症患者,跨省异地就诊遭遇到了很大阻碍。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和医疗企业开始探索将优质医疗资源和诊疗能力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下沉和辐射到边远地区的可能性。
坐标,深圳。一场相距5000多公里的超声影像检查正在进行。
这位身处新疆喀什的中年女性,一直觉得脖子不舒服,脖子一侧还出现了肿大的情况。在当地医院,医生只能检测出她脖子的异常是甲状腺出现肿块,但却无法辨明肿块的具体性质。
这位患者原本的计划是,前往14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看病。通过“瑞影云++”平台,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徐金锋开始对患者进行远程超声检查,他指导当地医生全面扫查患者的甲状腺,详细观察甲状腺结节大小、形态、包膜完整度以及甲状腺血流、周边淋巴结情况等,并为患者下一步的诊疗方向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就像我在她身边一样。”徐金锋说,我还可以实时指导医生的操作手法,告诉他怎么调整部位。不管是横切、纵切还是扇扫,都可以直接指导。
在众多“互联网+医疗”的主题中,医疗影像一直是大众和传统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徐金锋介绍,由于远程超声对存储器的要求很高,且需要高清晰的上传数据,以前通过4G传输,速度就慢了。现在有了5G,通过5G远程超声平台,就可以实现对几千公里之外的患者“近在咫尺”的诊疗。
“很快还会有6G问世。相信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在未来,远程会诊将更加普及。”徐金锋信心满满地说。
除了“面对面”诊疗,利用远程技术对医学培训、质控、学术交流以及疫情救护等,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徐金锋介绍,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当时的一些重症病例,只需要有一名医生在监护室采集影像,其他医生通过远程平台就能进行实时会诊。这一有效方法在之后的疫情救护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图像及数据的无压缩传输和5G切片技术,犹如赋予了两地医生“千里眼”和“遥控手”,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型医疗机构的专家资源,助力“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快步走进现实。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从局限于疾病防治,开始转向对自身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的关注。
很多大型医院的超声业务量急剧增加,超声从业队伍不断扩大。然而,掣肘于超声医学本身的特性,超声医生对图像的判断存在主观性,各层次的超声医生业务能力也参差不齐,超声质控标准和规范难以统一,超声检查非同质化问题日益突显,基层医院对超声规范化指导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的超声会诊,由于看不到实时图像和操作手法,会诊专家无法观察扫查切面是否标准、完整。诊疗质控方面,由于各地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质控也难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传统的超声诊疗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投入大、成本高、频率低、时间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且实际操作示教较少。
通过远程超声平台,既可以助力医疗专家“线上下基层”,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配难题,也可以高效输出资深超声专家的优质专业技能,分享前沿医学技术,最大程度地对一线医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给予支持,从而实现“线上强基层”。
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相续印发《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同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风口之下,如何利用好新技术及政策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成为指导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2021年8月,深圳市5G远程超声医学中心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依靠“瑞影云++”平台和5G技术支持,打通地域、交通及人员等多重屏障,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质控、远程教学、学术研讨等功能,深圳市人民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及边疆地区,架设起一条穿越时空的“丝绸之路”。
“5G远程超声医学中心的成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超声报告非同质化问题。”深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叶秀峰表示,深圳市人民医院是深圳最大的三甲医院及广东省高水平醫院,中心的建立体现了高水平医院的责任与担当,不仅可以实时(和分时)对远程医疗单位(包括基层医院、扶贫医院,边疆地区等)的疑难病例连线会诊,而且可以远程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沟通、技能培训、行业规范及超声医师权益保护等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技术输出。
“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徐金锋称,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大多是专科学校毕业,很少有机会出来学习进修,光靠自学很难有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瑞影云++”平台,把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组织起来,开展远程培训、远程质控和远程教学。
他举例称,比如,一周组织几次线上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病例讨论、新技术介绍、文献分享等,让更多基层医生能够随时随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人民医院与新疆喀什人民医院的“互联”并非个例。从广东深圳到新疆喀什,从东部沿海到西北边陲,像这样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实现生命互联的空中“丝绸之路”,在中国还有很多。
而作为“瑞影云++”平台的创建方,据迈瑞医疗的公开资料介绍,目前,“瑞影云++”平台已覆盖我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未来,迈瑞将贴合国内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需要,加速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智慧医疗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去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运行,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及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开放,涵盖诊前咨询、在线复诊、双向转诊等。患者可以在当地医院申请中日互联网医院联合门诊,专家与当地医师一起接诊“基层首诊”患者。
通过远程超声平台,既可以助力医疗专家“线上下基层”,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配难题,也可以高效输出资深超声专家的优质专业技能,分享前沿医学技术,最大程度地对一线医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给予支持,从而实现“线上强基层”。
“要让百姓相信基层医院,而不是一窝蜂挤到大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主任卢清君告诉记者,通过医联体协同和远程会诊,帮助下级医院不断提升接诊能力,是促成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
“通过5G信号传输系统,专家可以远程指导数千公里以外的医生实施治疗。对偏远地区患者来说,相当于三甲医院的大夫‘常驻’家门口。”卢清君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林辉表示,互联网医院能够实现区域内部资源的高效协同,满足基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愿望。“基层医院缺乏医疗资源,很多患者只能转到大医院,又要重新走一遍常规流程。同理,在大医院需要等待数日的普通检查,患者可以选择去离家近的社区医院做。”
“平臺逐渐完善后,大医院的轻症病人会被分流,更多重症患者能挂上号。
基层医院节省了自建互联网医院的高额成本,而且随时能获得来自上级医院的支持。”卢清君对未来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全国实体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2020年平均每天接诊约55例,参与科室31.5个、医生320位。即使碰上疫情,公立医院的线上诊疗也暂未表现出足够的吸引力。
林辉分析称,目前互联网医疗只允许复诊,按照线下最低标准收费。这也决定了线上诊疗的体量较小,更多则是无法收费的诊前咨询。“公立医院的医生动力不足,若想将其日常化,需要一个长久合理的绩效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席科学家钱步月认为,平台只是优化就诊流程的工具,要靠线下资源支撑。医生在移动端随时随地响应患者需求,将慢性病患者分组管理,在线下只能服务100个患者,利用平台可以服务500个,自然会更有热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曾表示,大部分公立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不够理想。“一家互联网医院就是一个信息孤岛。患者要找多少个医院的专家,就需要下载多少个APP。”
“医疗服务的重点是质量和安全,放在互联网上也一样。”卢清君指出,要保障医疗安全、数据安全、患者身心安全,堵住一切可能的漏洞,公立医院的探索注定漫长。“通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密钥有一定风险,目前我们采用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银行卡、医保卡、手机号等身份识别系统,各医院之间亟须达成一致。”
卢清君说:“技术、运营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医院大多没有技术人才,需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建,后者又不懂医疗,只能一起边做边摸索。”
◎ 来源|综合人民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