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实效

2022-04-19 09:08褚晓霞
考试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地学科素养

摘 要: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文中试图通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實践力等的培养,以教学进程的组织、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的丰富等方面为分析途径,立足于教学实效的增强与提升,以期实现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中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改革。

关键词:地理学科素养;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实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5-0135-04

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取决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是学科内在性质总结,区域认知是基本思想与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围绕着这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地理教学,就要从组织教学进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式、丰富教学评价等环节,着眼于教学实效的提升,才能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走向深度学习。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学要紧跟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教学与活动相融合的学用一体教学组织过程,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全面发展相联系,才能真正使地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 教学相长,紧紧围绕人地协调观素养来组织教学进程

人地协调观也称人地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所持的价值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不仅要渗透到整个教学进程中,更要使之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从教学设计的层面来看,人地协调观要基于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层面来加以渗透。尤其是在当下地理环境日益恶化、极端气候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只有把人地协调观作为整个地理教学的主线,才能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并自觉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双碳”政策,增强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整册教材都立足于中国的疆域、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产业来编写,那么地理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就更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教学进程进行设计与组织,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整册教材有全面的理解,并形成一条人地协调观下的学习主线。因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人地协调观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可持续发展向人地协调观转变,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内在机理,从而保障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把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与人地协调观联系起来,通过这一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从教学过程的其他层面来看,无论是教学导入、知识传授、教学互动,还是练习小结,都应当在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展开,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人地协调观从理解、掌握到逐步演进为自觉接受与运用的过程,并能在具体地理问题中加以实践,从而使人地协调观成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部分。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一节时,在教学导入中,结合南方地区不缺水与近几年来南方地区下雨减少的社会现实,从而激发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深刻认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则要把南方地区降雨量与近年来的极端气候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增强人地协调观;在教学互动中,更要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类环境变化融合一体,使学生对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不是仅仅停留于知道或认识的角度,而是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视角去认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引导学生通过对气候、水资源分布等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得到进一步检验与增强,而且还能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出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全局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地协调观不仅仅是宏观上的基本价值观,而且也是个体微观上解决实际问题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是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应有立场。只有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才能切实保障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推动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由此可见,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习的基本观念,地理教师要从大局或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深刻认识到人地协调观不仅关系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是必须贯穿到地理教学始终的主线;更要从培养学生较好环境保护观念、理解国家环保举措等层面,从实际出发,对人地协调观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使之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主线,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 拓宽视野,基于全局性综合思维素养来激发学习兴趣

综合思维是由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不仅事关自然科学的规律发展探究,还事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研究。没有全局性的综合思维,就不可能对地理学科综合性有深刻的理解,更无法体会到地理学科带来的深刻影响。如在产业分布中,不仅仅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更要考虑到产业政策、产业文化、产业供应链及社会氛围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没有综合思维素养的支撑,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通过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其视野的拓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因为在综合思维下,学生逐步完善对复杂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逐步找到自己走向深度学习的方向,甚至有学生会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与职业生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综合思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重视三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挖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潜力

无论是教学导入中,还是教学过程、教学互动中,都要时刻重视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潜力挖掘,把学生综合思维发展作为教学实效的重要表现,才能使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中,拓展学生视野。如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考虑人口因素、经济利益等,更要从全国发展、资源统筹及军事国防等方面去挖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潜力,使学生通过社会学、人口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形成全新的看法,进而使自己的综合思维潜力得到有效的挖掘。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有兴趣。

(二)重视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实践运用

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要重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學习中,要保障学生拥有长久的学习动力,就要让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而这恰恰需要重视综合思维素养的实践运用,如通过对地理环境现状的考察,结合产业发展要素,引导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富有成效的调查报告。尽管这种调查报告不一定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并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使其对综合能力素养的理解更深刻。而这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综合思维素养的“实践—运用—培养—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对学生学习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能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的传播,使学生的调查报告获得认可,就会使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进一步加强,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增强地理学习的教学实效。

(三)重视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迁移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理学科与语文、英语、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思维的培养,进行迁移运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生物中生物多样化与环境的关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来,通过地理环境变化,把地理因素与生物多样化变化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最经典的就是大颅榄树与渡渡鸟之间的生态关系,两者的关系既可以从生物学角度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地理学角度进行思考,但其综合思维是可以相互迁移的。因此,重视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迁移,也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通过综合思维素养的挖掘与运用,反过来也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见识与综合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与拓宽视野是一个同步化的过程,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 有的放矢,立足现实下区域认知素养来转变学习方式

区域认知是区域全面分析、区域比较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落实因地制宜思想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其价值在于学生能够立足于现实地理条件下去深度分析与比较,从而形成有的放矢的方案,转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为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拥有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实效并获得学生的认可。在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懂得区域认知的基本方法,又要推动学生运用这一基本方法服务于学习,并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以合作学习方式为例,在区域认知素养下,初中学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地理情况、自然资源等条件,对区域特色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如通过本地食材资源的挖掘,把湘菜某一道菜品的发展与推广作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对象,以区域认知为方法论进行研究,那么学生就会从湘菜文化、地域气候、烹饪技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湘菜推广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这种建议未必是科学合理的,但学生在区域认知素养上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区域发展也会有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突破了原有课内课外的界限,使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融为一体,共同作用于学习过程中,推动学生从原有的听讲式学习转向了学做一体式的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区域认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全面性,从而转变观念开展学习。因此,重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既有利于人地协调观的落实,有利于综合思维素养的实践,又有利于学生立足现实进行区域分析与比较,使之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知。

当然,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要求地理教师拥有较全面的知识与独特的分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抓住关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真正树立起学习与实践一体的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并使之服务于地理学习,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有学生在工业布局的学习中,结合湖南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关设想,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有学生认为,从资源、产业布局、工业基础、产业链来看,湖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更可能在与上海、广州(广东)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错失了发展机遇。但也有学生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通过这一产业的推动来升级湖南地区的工业发展,在填补空白的同时,也有助于湖南的转型发展,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这一前提下,地理教师只有拥有较全面的地理知识与素养,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其区域认识素养、综合思维素养等。由此可见,立足于地区发展来培养学生区域认识素养,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现实条件下去开展合作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四、 归于实践,着眼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来评价教学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着眼于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在于学生能将地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培养的理念、学习的方法都运用到实践中,努力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反馈教学,因而通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来进行检测、评价并客观反映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要反馈出在实践活动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不足与优势,扬长避短,才能使地理实践力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但现实教学中,受到时间、地点、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实践活动很难单独开展,地理教师应当利用好研学旅行活动,把地理实践活动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起来,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气候的角度收集本地区的气候数据(如年平均温度、降雨量等基础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相应有效的结论,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理念下的环境建议,促使学生向学用一体学习方式转变;也可以针对气候变化,就研学旅行中所见所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看法与建议,如有学生就在研学旅行中结合当地农林业发展,提出了山茶油发展的构想及论证报告,获得了农林部门的肯定;还可以用土壤、水文变化等数据作为辅助,对本地区气候变化提供可预见性的分析报告,为气候变化和地区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如有学生通过2021年春、夏两季南方少雨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认识,并把自己考察的实际素材与得出的结论进行分享,不仅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赞同,更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地理实践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了地理学习立足实践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研学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的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他们能从兴趣出发组织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并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推动初中地理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积极深化改革。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地理教师要千方百计组织好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学生的实践机会,在各种活动中见缝插针式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并增强地理实践力素养,使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自觉开展地理实践,从而为地理实践力培养搭建更多平台,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由此可见,作为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学要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增强地理实践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在学以致用中使地理实践力内化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去探索初中地理教学实效的提升,才能推动地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动,更要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学用一体中逐步培养并增强,使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连成一体化发展,才能促进地理课程改革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勇.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06-107.

[2]蒋丹.地理实践力导向的初中生项目式学习[J].地理教学,2020(22):35-37.

[3]邢中卫.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J].中华少年,2018(3):155.

作者简介:褚晓霞(1977~),女,汉族,福建福鼎人,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五中学,研究方向: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人地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宿州“人地”挂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神秘的玛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