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留置针堵管风险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

2022-04-18 08:47杨玲玲陆殿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计划性静脉炎品管圈

杨玲玲,陆殿霞,张 倩

(扬州洪泉医院 江苏扬州225200)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将药物输入体内的方法[1]。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输液器械,在临床已经普遍使用,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刺激小、容易固定等[2],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导致的痛苦,保护血管,确保合理用药,也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根据指南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72~96 h,部分留置针未满足上述时间,而出现非计划性拔管[3]。品管圈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管理手法,是在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近或互补的人为解决问题,自发形成团体,组建头脑风暴,从而解决关节问题的一种方法[4]。近年来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留置针堵管风险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留置24 G静脉留置针;②患儿均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③所有入选研究的患儿均已获得家长的同意,并在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管疾病的患儿;②合并中枢系统疾病的患儿;③无法有效配合的患儿。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1(9.9±2.4)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11(8.6±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品管圈:本着随机自愿的原则,由护理人员自愿报名,选出18名护理成员,并由护士长担任品管圈组长,组建完成后,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所有组员均能掌握品管圈活动的主要流程和方法,确保品管圈活动的顺利进行。②明确品管圈的圈名及活动:本次品管圈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静脉留置针导致的堵管风险和非计划性拔管,全体成员通过互相探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并拟定好每次品管圈的主题及圈名,明确相应的护理措施。③目标设定:降低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堵管率(%)=堵管人数/总人数×100%,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拔管人数/该组总人数×100%,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比值≥95%。④分析原因:是品管圈最重要的环节,分析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如下。a.操作因素: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专业技能不强,手法不熟练,固定不稳定,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产生静脉炎;b.药物因素:药物外渗或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导致血管壁损伤,出现静脉炎;c.患儿因素:患儿自身活动过大导致输液时血管损伤也容易发生静脉炎。⑤制订护理对策:针对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拟定护理对策。a.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品管圈活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与专业知识,如果存在穿刺困难的话,患者则应该先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随后加强对操作技术不太熟练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以便提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b.展开留置针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展开留置针安全使用,教育者通过发放小卡片、手册、播放相关的视频、PPT等方式,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留置针的认知程度,尤其是要对家属进行留置针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c.护理人员需要合理选择血管,告知护理人员留置针的输液标准,加强护理人员的熟练操作,在选择血管时要选择正确的部位和血管,尽量选择粗直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选择已经有并发症的部位或关节部位,保证穿刺成功率,随时对输液部位进行观察,在输液结束时进行冲管。对给予高渗药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的患儿,加强对患儿部位的观察,防止渗液水肿的出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拔除留置针,重新穿刺固定,针对不同的留置部位采用合理的固定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知识掌握程度、留置时间和对留管适应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每项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提示该项越好。②比较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肿胀、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等。③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评分[5]。

2 结果

2.1 两组留置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留置效果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采用留置针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同时也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对比较好动的婴幼儿来说,采用留置针的效果更佳[6]。采用留置针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提升穿刺成功率[7]。在留置的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静脉炎,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品管圈活动是由护理人员组成并对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制订合理的对策,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品管圈活动中需要制订合理的留置针输液标准并对其进行落实和监督,提升输液的效率[8]。

留置针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的血管[9]。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静脉炎、堵管、导管移位、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医务人员都增加负担,因此,如何降低多种原因导致的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显得十分重要[10]。本研究采用品管圈活动,在活动调查阶段,明确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静脉炎、患者疼痛不适等,静脉炎发生后,由于炎性渗出,血管部位充血水肿、管腔狭窄导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堵管[11],一旦堵管就需要治疗,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增加经济负担,使医务人员和家属均处在一种不良的情绪中。而品管圈活动是由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对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对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原因分析发现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家属的自护能力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2]。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家属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刺方法,在加强在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和观察,强化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通过品管圈活动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负责性[13],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护理人员改变以往临床的惯性思维,在工作的流程上进行标准化,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更加专业,也使患儿及家属更加满意,提高其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同和信任,在这种科室环境中,品管圈活动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负责心。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知识掌握度高、留置时间、留管适应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是本研究通过留置针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展开留置针安全使用,教育者通过发放小卡片、手册、播放相关的视频、PPT等方式,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留置针的认知程度,尤其是要对家属讲解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通过查找资料和头脑风暴,并在活动中通过查阅资料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护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方法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重要原因[1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教育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另外,本次品管圈活动也激发了小组成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整个护理团队护理质量的提升[15]。

通过采用品管圈活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减轻输注药物的刺激性,加强开展技能培训和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研究未全部达成目标,仍有部分患儿出现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原因可能为在设定目标值时本科室的评估可能偏高,因此,将目标定得过高,而在调查问题时可能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彻底,未能找出影响不良事件产生的真正原因。在落实护理措施是时不到位导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最后影响实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计划性静脉炎品管圈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