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莹,郝安平,章先瑜
(宣城市中心医院 安徽宣城242000)
高危妊娠后期可能会出现难产,危及母婴、胎儿性命,通常是指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或者是妊娠并发症及不良的生活环境等,可能构成较高的危险性。尤其对初产妇而言,对分娩过程欠缺经验,易产生担忧、害怕等不良情绪,且持续消极情绪易使产妇依从性降低,致使产程延长[1-2]。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观察产程并做好各方面记录,易忽略产妇心理变化,尤其对缺乏经验且合并其他疾病的高危妊娠初产妇。产前优质护理可帮助产妇降低疾病恐惧心理,树立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帮助高危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们对50例高危妊娠初产妇进行产前优质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现代妇产科治疗学》[3]中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者;③精神状态正常且进行有效语言沟通者;④本研究经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自愿同意书;⑤均进行对症治疗,且病情控制较稳定者。排除标准:①产道异常者;②引产或流产者;③自身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④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⑤依从性较差者;⑥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0~33(26.83±3.27)岁;孕周35~41(37.31±0.89)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大学及以上17例,高中21例;妊娠并发症: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心脏病1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胎位:枕前位32例,枕后位18例;孕次1~3(1.35±0.02)次。观察组年龄21~35(26.63±3.38)岁;孕周34~42(37.26±0.87)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20例,大学及以上19例;妊娠并发症:合并心脏病15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糖尿病15例;胎位:枕前位30例,枕后位20例;孕次1~3(1.37±0.03)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待患者入院后,按照医嘱做好各项检查,向患者及家属传达各种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前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产前健康教育:采用宣传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分娩过程,如何配合才能成功地分娩,为何分娩过程中疼痛会不断增加,同时向其展示阴道进行分娩的比例,以减轻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入院时,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产房环境,一方面帮助患者快速熟悉院内环境,另一方面可减轻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度。在产检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讲解产检相关专业知识如分娩时呼吸、用力、并发症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②产前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增强其信任感,助产士采用热情、温和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助产特点、资历等,耐心解答其疑问,减轻不良情绪,并详细地解释阴道分娩的益处。由专业的心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性格、受教育程度后,对其具体心理及不良情绪进行分析,随时调整患者心态及情绪。③产前检查与监测:了解患者疾病史,督促定期进行产检,同时需详细记录血压、体重、水肿、阴道出血、蛋白尿、胎盘前置、胎动变化或胎盘早剥等情况。检查胎心率、胎儿大小、羊水和胎位等情况,并在孕8~12周、28周、37周及临产前,依据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评分,必要时适当增加评分次数,依据上述评分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制订对应的干预方法;定时计数胎动、吸氧治疗。④产前饮食、运动和环境护理: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脂肪、蛋白质、热量、微量元素、糖类和维生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应建议其严格遵照医嘱进行饮食,特别注意糖的摄入量,同时充分补充体内微量元素;指导妊高征患者以高蛋白、低脂肪和高维生素食物为主,严格把控每日盐摄入量;建议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温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SDS各采用4级评分法,均包括20个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②妊娠结局:记录并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胎儿窘迫、体重异常等情况。③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完全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完全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导致高危妊娠原因很多,可能是新生儿疾病、不良的生活环境、社会因素、患有慢性疾病等方面。由于患者缺乏经验,对分娩过程及时间缺乏正确认识,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生产进程造成较大影响,且易造成产后出血、难产等[5-7]。临床对高危妊娠患者给予卧床休息、营养补充等一般治疗措施。常规产科护理更注重对患者生理功能的维护,缺少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人性化关怀,因此,很难减轻患者出现的分娩抵触情绪,不利于分娩自然进程。
产前优质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产前宣传教育及对应的心理辅导,从而提高患者分娩的专业知识[8-9]。产前优质护理通过缓解患者对生产及疾病的双重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对自然生产的信心,最终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产前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与洪冬香[12]研究结果一致。分娩的顺利进行与患者情绪有极大关系,在生产时情绪过度紧张、恐惧,会加快患者心率、升高血压,从而导致机体内神经紊乱,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分娩过程。在给予照顾同时,给予相对应的心理干预以调节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缩短整个产程时间,减少发生产后出血。产前优质护理主张在进行早期筛查、诊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重点护理服务,尽可能地提高自我效能,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妊娠结局,维护母婴健康与安全[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产妇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体重异常者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产前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分娩质量。
产前优质护理以产妇为核心,其重点在于如何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心理护理,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增加对自身疾病及生产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通过对应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其面对即将到来的生产而出现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产前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高危妊娠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分娩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