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2022-04-18 08:47静,吴珍,王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循证呼吸衰竭气道

寇 静,吴 珍,王 倩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476100)

呼吸衰竭以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为主要标志,使用机械通气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可使患者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1]。然而机械通气虽然对维持重症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机体创伤,影响生命质量[2]。故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极为重要[3]。循证护理参照大量文献和临床经验,将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于归纳和解决结局护理问题,可提高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护理敏感指标则在反映护理目标、过程及结果的同时,简化评价流程,提高评价效率,从而改善护理质量[5]。2017年9月1日~2020年7月1日,我们对48例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常规气道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6]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标准者;②认知功能正常,意识清楚,可配合问卷调查者;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机械通气前诊断为肺炎者;②具有排痰障碍,失去咳嗽反射能力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2例(45.83%)、女26例(54.17%),年龄(48.23±10.54)岁;原发病:肺水肿18例(37.50%),重症哮喘21例(43.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9例(18.75%)。对照组男23例(47.92%)、女25例(52.08%),年龄(47.07±11.36)岁;原发病:肺水肿17例(35.42%),重症哮喘22例(45.83%),慢阻肺9例(18.7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气道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定期更换、清洗医用器械并统计数量,保持病房清洁、定期灭菌消毒;定时给予患者翻身叩背、按需吸痰、使床头向上倾斜30°~45°、保持气道通畅,严格执行手卫生。

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循证的敏感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敏感指标循证护理研究小组。其中科主任1名、主管护师3名、具有3年以上气道护理经验的专科护士3名和医疗顾问1名。在指标正式使用前,研究小组确定患者各项指标检测方法、护理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顾问召开会议,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护理知识与护理敏感指标的学习培训,要求每位成员掌握呼吸衰竭患者气道护理敏感各项指标的概念、判断依据、操作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专科护理,并能熟练地依据评价方法和具体时间对护理指标进行记录和动态评估。②设立呼吸衰竭患者气道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收集气道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敏感指标,制订循证护理方案。利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急诊室护理质量相关文献,结合手术室临床护理实际需求与现行的急诊室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循证基础上经研究小组分析讨论后,初定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敏感指标初步确立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试用,试用期结束后,研究小组将指标试用情况召开会议,分析试用结果,并依据使用结果反馈,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完成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气道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评价方法的最终确立。研究小组成员根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患者病情及医护人员护理水平分别进行评分记录,统计分析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合格率、药物错用率、导管风险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及分级护理落实率。③数据评估及质量改进。小组每个月召开科室会议,集中分析本月急诊室收集的敏感指标护理存在的质量问题,将问题按照频次由多到少排序,计算问题出现的累计频率及百分比,将出现概率累计百分比高于70%的护理质量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确定后续整改计划及具体方案。

1.3 评价指标 ①护理质量:包括专科技能合格率、药物错用率、导管风险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分级护理落实率。②气道风险事件:比较并统计两组疼痛、气道黏膜损伤、痰液阻塞、气道感染发生情况。③实验室指标:比较护理前及护理24 h后两组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中脑钠肽含量(BNP)及肺动脉压。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2.2 两组气道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气道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PaO2、PaCO2、BNP及肺动脉压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aO2、PaCO2、BNP及肺动脉压比较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在内科急诊中常见且频繁发生,因各种突发因素造成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使血液含氧量迅速下降,其病死率较高[7]。临床通常使用机械通气来改善患者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衰竭症状[8]。急诊室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法一般进行模块分组管理,但组间无统一的管理标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单用数值表示且缺乏侧重点,不具有代表性,必须不断改善管控措施,提高护理质量[9]。

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以循证理论为基础,并严格遵循科学研究标准,通过制订指标监控、数据分析、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等手段而建立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信性[10]。由于敏感指标与护理方式、过程内容紧密结合,可充分突出急诊室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特色,能有效实现护理质量评价与控制,并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建立和实施基于循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有效提升急诊室护理效果,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考虑机制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与落实,有效提高急诊室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气道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率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表明了科学、敏感且实际的指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考虑机制为敏感指标对医护人员日常护理质量的评价,为医护人员手术护理工作提供极大的指导意义,持续改进改善存在的护理问题,促使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更为标准、专业,从而全提高综合护理质量[12]。气道风险事件的预防重在环节质量的把控,措施落实的好坏对患者预后有直接的影响[13]。考虑原因为科学的引领及敏感指标数据的呈现,使医护人员找到护理重点,对气道危险事件进行有效预防,进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此外,除了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护理质量提高培训外,科室以数据的形式将敏感指标落实情况及时分享至网络平台,使医护人员直观感受到自己对改善护理质量的贡献,有效提高了全员落实气道风险事件防控措施的积极性与执行力[14]。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取决于血气分析及检查[15]。BNP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标志物,其含量与呼吸衰竭患者激素调节系统状态有关,可以用于提高医生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确诊率[16]。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患者右心衰竭[1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BNP及肺动脉压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考虑机制为敏感指标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可持续稳定地接受通气,提高胸内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血氧浓度恢复正常,减轻心脏负担和肺部循环阻力,故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和血浆中BNP。

综上所述,构建与应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医护人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气道风险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循证呼吸衰竭气道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