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展鹏,杨晓钟,陈梦雪,张梦辉,王宏刚*
为什么做本研究?
国外通过调整改良现有的炎症性肠病(IBD)评分系统而诞生的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简便易操作,在直接比较IBD两种亚型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方面有着很大应用价值,已在国外应用,然而其对国内IBD患者疾病活动的评估价值尚不明确。
本研究主要结果:
本研究首次将IBDSI应用于中国IBD患者中,得出IBDSI评分与IBD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自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快速评估IBD患者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由环境、遗传以及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消化内镜检查是评估IBD疾病活动的可靠方法,但由于经济花费较高、检查有创伤性、肠道准备较痛苦等因素,患者对内镜检查积极性不高[2]。临床常用的检验指标比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粪钙卫蛋白等也难以准确判断IBD疾病严重程度[3-4]。目前临床尚缺乏简便易行的患者自我评估量表。
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是近年在国外报道的可用于评价IBD疾病活动的自我报告量表[5],该量表包括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肠道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这5个子量表,主要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自我报告各项症状评分。该量表的应用在国外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但目前尚未在国内IBD患者中进行验证[6]。本研究旨在分析IBDSI及其子量表评分与临床常用的改良的Mayo评分[7]和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8]的关联性,以此验证IBDSI评价我国IB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适用性。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2例,其中UC患者59例,CD患者43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9]中关于IBD的诊断;(2)年龄14~75岁;(3)处于疾病活动期。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肝肾疾病、肿瘤疾病;(2)患有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4)不能理解量表。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YX-2020-249-01),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基本资料的收集: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程、大便次数等,计算体质指数(BMI)。标本的收集和处理: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填写由本院消化内科医生翻译的中文版IBDSI,后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反应蛋白。完善结肠镜检查,并记录结果,由研究开始前经过专业培训的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完善患者的各项评分,并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和CDAI评分分别评估UC和CD疾病活动度。改良的Mayo评分和CDAI评分是目前临床上评价疾病活动度及疗效最常用的指标,改良的Mayo评分:<2分为缓解期,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7];CDAI评分:<150分为临床缓解,150~220分为轻度活动,219~450分为中度活动,>450 分为重度活动[8]。
IBDSI由5个IBD症状子量表组成,包括:肠道症状(10个问题)、腹部不适(11个问题)、疲劳(6个问题)、肠道并发症(3个问题)、全身并发症(5个问题),总分137分,总分越高表示疾病活动度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IBD患者的基本情况 102例IBD患者中男70例,女32例。59例UC患者中男43例,女16例;改良的Mayo评分:临床缓解1例,轻度活动8例,中度活动46例,重度活动4例。43例CD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CDAI评分:临床缓解11例,轻度活动8例,中度活动22例,重度活动2例。IBD患者年龄、BMI、疾病活动度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详见表1。
表1 10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102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2 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与UC的改良的Mayo评分和CD的CD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中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疲劳评分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肠道并发症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5);IBDSI总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表2)。
表2 UC患者中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s值)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cores of IBDSI and its 5 subscales with Modified Mayo Endoscopic Score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UC
CD患者中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疲劳评分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IBDSI总分、疲劳评分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IBDSI总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肠道并发症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5);IBDSI总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表 3)。
表3 CD患者中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CDAI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s值)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cores of IBDSI and its 5 subscales with CDAI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CD
2.3 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 绘制IBDSI总分及其各子量表评分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评分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见图1、表4。
图1 IBDSI及各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s of IBDSI score and its 5 subscales to assess disease activity of UC
表4 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AUCTable 4 AUC of IBDSI score and its 5 subscales to assess disease activity of UC
2.4 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 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全身并发症评分评价CD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911、0.806、0.785、0.867、0.734(P<0.05),见图2、表5。
图2 IBDSI及各子量表评估CD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Figure 2 ROC curves of IBDSI score and its 5 subscales to assess disease activity of CD
表5 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估CD疾病活动度的AUCTable 5 AUC of IBDSI score and its 5 subscales to assess disease activity of CD
IBD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通过消化道内镜检查判断IBD疾病活动度对于评估病情复发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较为重要。然而,IBD患者的肠道准备和内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性,且为侵入性操作,患者接受度不高。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和粪钙卫蛋白这些指标单独或组合,对于反映IBD的疾病活动有一定的价值[10-15],但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尚不能代替内镜检查,准确度相对偏低,且增加患者往返医院就诊的经济负担[7,17]。因此,临床需要一种更加简便、经济而又相对准确的方法评估IBD的疾病活动。在国外,通过调整改良现有的IBD评分系统而诞生的IBDSI具有简便易操作、准确性高的特点,且已得到初步应用[6,15],但其对国内IB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将IBDSI应用于国内IBD患者,进一步验证其对于国内患者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首次将IBDSI应用于评估中国IBD患者,结果显示,UC患者中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疲劳评分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肠道并发症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IBDSI总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CD患者中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疲劳评分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IBDSI总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肠道并发症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IBDSI总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这表明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能够评价UC和C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并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患者自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BDSI总分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评分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表明IBDSI总分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评分能够较好地评估IBD疾病活动度。既往研究表明,自我评估与临床诊疗方案的实施存在相关性,例如鲍威尔-塔克指数、UC的简单临床结肠炎活动指数和CD的Harvey Bradshaw指数[5,18-19]。但目前现有的IBDSI没有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且项目和评级标准的措辞尚需进一步修订,因此需要更多研究来评估IBDSI的使用价值。
IBDSI是一种比现有的临床评价工具更简便、可靠的“患者报告式”评估[20],能够不借助任何辅助检查,在短时间内帮助医生评估IBD患者疾病活动度,其评价内容非专业化,通俗易懂,经过简单的指导后患者甚至可以利用IBDSI评分结果自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一项关于IBD的队列研究发现,在以人群为基础的社区样本中,疲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而IBDSI的易操作性使得医生可以通过患者定期的自我评分持续性地追踪IBDSI中疲劳评分的动态变化,进而形成疾病的连续性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地综合评估,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21]。
综上,IBDSI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评价IBD患者病情的新工具,有着操作简便、评估迅速、经济节约且相对准确的特点,其评分不仅与IBD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自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作者贡献:王宏刚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统计学处理,对文章整体负责;陈梦雪、张梦辉进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图表的绘制;刘展鹏负责研究的实施,撰写论文初稿;杨晓钟进行论文的修订和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本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考虑纳入单中心研究存在的偏倚对结果的影响,后期拟扩大样本容量进行多中心研究。IBDSI为本院医生翻译,尚无相应的中文版转译的相关研究,也未进行信效度的进一步检验,今后可以进行转译及规模性的调查使用,评价其信效度情况,以得到准确的中文版方便国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