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安平 陈晓农 沈悦凡 姚佳凯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多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前列腺上皮组织。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其死亡率列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7位[2]。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除种族、年龄、家族史外,生活方式和饮食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3],肥胖也与多种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结肠癌、肾癌等)发病有关[4]。肥胖可通过两个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肿瘤细胞向高级别类型分化;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加病死率[5]。本文探讨体重指数在前列腺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4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期内死于其他疾病27例,失访或临床资料不全32例,术后行辅助内分泌治疗58例,最终纳入376例。
1.2 方法 根据WHO体重指数(BMI)分型[10]将患者分成正常组(BMI<23 kg/m2);超重组(23 kg/m2≤BMI≤27.5 kg/m2);肥胖组(BMI>27.5 kg/m2),分析各组年龄、BMI、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切缘阳性情况。手术后通过电话或微信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复查PSA,2年后每6个月复查PSA,5年后每年复查PSA。根治术后若连续2次PSA≥0.2 ng/mL定义为生化复发[1]。根据术后生化复发状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三者年龄、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切缘阳性数量、术后生化复发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高Gleason评分占比30.6%、病例分期≥T3a占比为31.6%、切缘阳性占比为15.3%、生化复发占比为34.6%,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超重组。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术后生化复发情况 肥胖组生化复发数明显高于超重组与正常组(P<0.05)。见图1。
图1 三组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生存曲线图
前列腺癌是严重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在男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3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6]。肥胖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据统计较多癌症死亡患者同时患有肥胖[7]。癌症患者主要是死于全身肿瘤转移,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是影响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之一。肥胖会导致机体血脂、血糖等代谢异常以及炎症因子改变,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瘦素等[8],这些因子可改变前列腺细胞的微生态环境,损伤前列腺细胞。另外肥胖在垂体-睾丸性腺轴的调控中亦发挥一定的作用,BMI升高可降低血清睾酮水平[9],游离睾酮水平的降低会增加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以及加速生化复发[10]。一系列炎症因子的改变和游离睾酮水平的降低使前列腺细胞遭受多重打击,最终产生基因突变。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慢性炎症是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11],肥胖患者的机体长期暴露于低水平的慢性炎症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本资料结果显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切缘阳性数量、术后生化复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高Gleason评分占比为30.6%、病例分期≥T3a占比为31.6%、切缘阳性占比为15.3%、生化复发占比为34.6%,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超重组。肥胖是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肥胖症的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分期高,因此手术的切缘阳性也较高,这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影响术后生化复发。本次随访的生存曲线图也印证了这一现象,证实高BMI可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以及影响肿瘤细胞分化,增加术后生化复发风险。
本资料结果为防治前列腺癌提供依据,通过合理饮食,积极锻炼,降低体重等措施将有助于防治前列腺癌,降低前列腺癌术后的生化复发率,从而提高患病人群的总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