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爱梅
山东寿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同于很多地方没有报社只有广电的“自我化融合”,不同于无刊号报纸与广电的“挂靠式融合”,也不同于双方强弱悬殊的“吞并式融合”,更不同于全额财政支持的“包办式融合”,寿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特殊之处在于:寿光日报和寿光广电,都是在全国县域报社与广电体系中的第一梯队,属于两个媒体的强强融合,更是面临体制之难的回归融合。
寿光媒体融合的第一难题,是寿光有着全国唯一改制为民营体制的县市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寿光日报社在2004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市场化运营15年之久,股东、职工、原事业编制人员的经济利益诉求与政策诉求纷繁复杂,矛盾激烈。
这种情况下,媒体融合怎么做?在中央布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战略决策中,寿光市委、市政府和寿光融媒体建设领导小组一班人,把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社会担当摆在第一位置,确定了“一合两改三体系”的发展思路,推动媒体全面整合,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政治担当好、发展生态优、服务能力强、经营发展快的重塑之路。“寿光云”客户端、应急广播“村村响”等被省政府、省广播电视局在全省推广。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2021年度全国15个“媒体融合典型案例”之一,全国县域仅两个;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21年9月,中宣部专题调研组专题调研寿光媒体融合经验。
2021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市场准入负责清单征求意见重申: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在国家媒体融合战略中积极响应、破除各方面难题回归国有体制的寿光日报社,尤其庆幸积极地响应了国家号召。
党媒必须姓党,报社必须回归。2019年1月,寿光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的寿光日报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顶住重重压力,经过广泛调研,确定五条原则:融合是坚定不移方向,“党管媒体”是政治要求;历史遗留问题必须依法依规解决;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律不予解决;历史问题不能逾越历史背景和条件予以解决;面上普遍存在的同类问题不单独解决。寿光市委常委会第63次会议决议通过,确定了报社体制回归的原则方向。
经过9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改革小组摸清并解决了报社回归的相关问题。为企业员工补缴了社会保险;为原事业编制人员补偿了保险差额;发放了积压15年之久的2004年民营企业改制补偿金等,最大限度保障了职工的利益诉求。经过先后四次资产评估后,10月17日,报社改革方案确定:股东、职工诉求化解率、章程修改和股权转让通过率“三个100%”,采取国资回购办法,10月25日完成日报股权变更,15年民营企业重回国有。2019年11月4日,改制后的寿光日报与寿光广电“胜利会师”,寿光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寿光融媒发展的新时代。
物理的整合不等于融合。寿光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体制、机制”双改,推动媒体资源融、宣传渠道融、服务平台融、发展预期融、军心人心融,让整合发生质变、产生聚变。
整合后,寿光融媒体中心党委设立了中心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编委会、经委会、管委会、技委会四个委员会,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公司一体运行、机构扁平管理的体制,实现了人员统一调配、资源统一整合、平台统一运行,原广电和报社由两股线拧成了一股绳。
全面打破职务、职称、身份界限,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中层岗位竞聘上岗,一般岗位双向选择;职工工资“三资定薪”: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以岗位定薪酬、以绩效定奖惩,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工作动力和活力。
寿光融媒坚持把政治担当作为第一责任、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能、经营发展作为第一基础,全面深化“媒体+”战略,构建起了高效运转、成效卓越的立体化宣传、综合化服务、现代化运营三大体系。
一是升级“大脑”。投资1510万元,对指挥调度等五大设施系统实施全面提升,高标准打造融媒信息大脑中枢“中央厨房”,全面连通央视、人民日报等高端信息平台,连天线接地气,守牢舆论主阵地。二是拓展“渠道”。架设了直达975个村居社区的应急广播“村村响”平台,开发了“寿光云”“蔬菜云”两个手机客户端,启用了面向全国菜农的“蔬菜视频云校”,构建起了“两台、两报、两云一网、一户外若干新媒体”等35个平台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受众650万人,使阵地全掌控,传播无死角。三是延伸“触角”。全国首创建立了镇街、部门、大中型企业三大体系的宣传主要负责人共千余人组成的微信宣传指导群,重点信息层层转发、辐射传播;首创全媒体记者全面进驻覆盖全市975个村的微信“千村千群”,与群众线上面对面;成立民政局备案的全国首家县级新媒体协会,发展会员单位22家,团结了总粉丝量2000多万的网络大V108人,做到了信息秒入户,宣传秒到人。紧扣中央决策和县域中心工作,全媒体、全渠道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灾后重建、水利建设、疫情防控等重大报道,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奋进攻坚的强大气场。
□ 寿光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厨房指挥调度系统。
□ 连续16年举办菜农集体婚礼,图为寿光第十六届大型集体婚礼现场。
重点打造了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一个蔬菜助农平台、一个文化惠民平台。
一是推动技术便民,“发力一个端”。自主开发了“寿光云”客户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中心、大数据中心5个中心全部打通,五心联动;与发改、法院、交通等30个部门数据共享,整合社保、公积金等73个政务项目,开通了求职招聘、线上购房等23项便民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云端办理;镇街、部门131个政务微信公众号上云,实现全市所有政务信息集成发布;尤其是立足民意诉求的“掌上通”“寿光民声”,被中纪委称为“扩大基层民主的寿光实践”,曾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客户端20个月下载即达92万人次,是全国下载增速最快、下载比率最高的县级客户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打造智慧便民全国第一端,全力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是以菜为媒助农,“服务一棵菜”。寿光融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指示,主动融入中国现代农业主战场。“以菜为媒”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农业融媒服务矩阵,创办全国最早的电视蔬菜频道、全国唯一蔬菜专业报纸《北方蔬菜报》,全国最大的“蔬菜视频云校”,服务全国200多万菜农。自主开发了“蔬菜云”App、“棚管家”“棚师傅”小程序,全国40多名蔬菜专家和310名技术员组成为农服务队全天坐镇,每年为菜农解决问题20多万个,24小时畅通菜农权益保护专线“蔬菜110”。推动全国80%的设施蔬菜有寿光元素,让“寿光模式”在西藏、贵州、云南、新疆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地开花;与山东电视台联合录制的《蔬菜改变中国》,全网播放量突破3500万;2021年5月,全国37家农民报总编辑齐聚寿光,专题调研“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富裕和城乡融合经验”。可以说,“寿光模式”推广到哪,寿光融媒就跟到哪,全力助推全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三是着眼文化惠民,“温暖一座城”。寿光融媒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滋养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力公益性活动策划,发挥人才、平台优势,高扛乡村文化振兴大旗,每年举办公益性活动520多场。高标准策划举办了“文明之夏”“群众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了18届“感动寿光”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组织的“幸福金婚”免费为2600多对金婚老人拍照1万多张。“寿光云”开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累计发布志愿项目4300多个,260多名编辑记者注册志愿者,开展的“冬暖-旧衣新送”“爱心寿光”“童心同圆”等10多项活动惠及二十多万个家庭。助推寿光成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连续3年居山东第一,目前已推选出25名“中国好人”,列全国县域前列。我们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盈利能力是媒体发展的基础。在财政支持有限、传统媒体广告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寿光融媒以强烈的危机感超前布局,围绕“大活动、大影视、大培训、大技术、大策划”等七大产业,在传统市场基础上,全面发力服务力提升、专业化运作、产业链拓展,彻底扭转干部职工靠广告、等客户的老思维,通过细分市场、目标管理、成本运营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由“财政输血”到“自我造血”的现代传媒运营新路径。
一是发力大视频生产。启动大视频制作“思勰计划”,成立了视频制作中心,围绕政务、商务需求,量身定制大视频制作、全媒体宣传一站式服务,被寿光市委市政府,组织、纪监、宣传等部门确定制片基地,与300个镇街、部门、企业、协会、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去年创收3600多万元。
二是发力大农业市场。实施“品牌农资共成长”行动,联合打造“农资冠名产品”15种,开发的“菜都鲜生”电商平台,辐射100多个小区十多万人;《北方蔬菜报》设立海南服务站,打开海南市场。融媒体大农业板块整体创收2000万元,实现了与农资品牌发展的双赢。
三是发力新产业拓展。瞄准影院市场,成立了中晟国际电影公司,建设了新世纪、中晟国际影城2座影城和1支公益电影放映队。瞄准培训产业,开展中小学生“小记者”“小主持人”等才艺培训,蔬菜育苗、蔬菜种植、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智能手机、摄影、书法等“夕阳红”兴趣培训;策划举办乡村振兴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强大的自我造血机能,护航传媒事业,使寿光融媒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2020年,寿光融媒有效应对疫情挑战,综合营收8813万元。2021年,综合营收同比增长35%。
使命在肩,征程猎猎。寿光融媒将牢记“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坚定党媒姓党不动摇、守正创新不止步,力争2022年实现“十百千万亿”总体目标,即职工年人均收入过10万元、“寿光云”下载量突破120万、融媒体矩阵受众、粉丝达到1000万、年度策划推出原创优质新媒体内容超过10000条、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将寿光融媒打造成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经营力强劲的县级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