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莎
摘 要: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的体现。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应以优化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为目标,结合海绵城市的理论知识,在研究生态过程和景观模式的基础上,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质公园环境。本文尝试以海绵城市视角分析现代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态公园;海绵城市;设计策略;
一、海绵城市与和生态公园的相互关系
海绵城市理念是当今时代的新发展,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传统人工化的公园景观设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管养维护,天然的雨水资源冲刷至市政管道统一排走,公园景观植物的养护则另需灌溉给水设施的人工养护。海绵城市的推行,可应对城市在不同气候变化中的水资源利用,降水期间能够降低地表冲刷,吸收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压力;干旱季节则能释放和再利用土壤中储存的水分。海绵城市往往通过“净、滞、渗、蓄”四大措施提高雨水收集率,改善水质,常用景观设施包括人工湿地、雨水花园和植草沟等,均具有很强的景观应用性。
生态公园以生态文化为基调,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弱化人工干预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与海绵城市弹性应对和利用水资源的理念相契合。生态公园可以为海绵城市理念提供承载空间,海绵城市可以为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及管理养护提供可持续性的指导。
二、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海绵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中,应注意保护公园所在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自然水系,确保相关区域地上地下水资源的安全,注重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利用公园自然资源净化、储存和再利用场地内的水资源。尊重公园内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状态,保护受公园建设而遭受影响的原生动植物,预留迁徙路径和生存空间。由于生态公园往往布局在较远地区,在设计公园方案的同时,协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利用绿带绿楔串联起城市公园与生态公园,以便发挥系统性生态恢复效应。
2.弱化人工干预影响。
生态公园应以现有地形、自然植被、气候和水文等现状条件为依据,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据场地特性和生态布局合理规划生态公园功能分区,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减少人工管网的铺设密度,辅以绿色基础设施管理雨水资源,在生态保护和自然恢复区域,减少人类活动范围,弱化人工干预影响。在生态公园设计过程中,可以搜集区域内可利用的本土材料、废弃物料等,改造应用到园建设施中,同时降低后续建设、维护和管理成本。
3、 兼顾公园景观功能
生态公园的建设目的依然还是以人为本,从人类活动需求层次出发。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弱化人工干预影响的基础之上,体现公园休闲、休憩、活动、观景、游玩等基本功能。依据公园生态功能布局,在活动区展现公园景观功能,在生态保育区合理搭配植物景观效果,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作为生态公园独特的环境空间背景,提供亲近自然、空气清新、便于游玩、科普体验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场所。
三、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策略
1. 透水性材料应用
公园建设中硬质铺装场地是人类活动的基础空间,占有不少比例。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首先可从园建铺装材料的选用着手,在兼顾使用功能、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之上,优先选用透水性材料和垫层,减少硬质场地地块雨水径流速度,使得部分雨水资源通过透水性铺装直接渗透至土壤及地下水空间。透水性路面可
铺设沥青混凝土和透水性石料等,雨季时期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和透水性石材能有效地实现雨水渗流效果,其他透水性材料还包括透水砖、嵌草砖、透水混凝土、天然木材等。结合植草沟的设计,减轻雨水管网压力,通过自然渗透作用和植物根部的拦截净化,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雨水的渗透吸收。
2. 海绵式人工湿地。
生态公园设计可以结合功能分区和场地径流布局,规划人工水体的规模、位置和堤岸形态。与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连成体系,建立海绵式水网应对雨水期地表径流量和雨水收集问题,使雨洪资源得到最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人工湿地的水位控制范围可适度扩展,为雨季时期预留相应的蓄水空间,同時也为人类亲水活动提供相应空间。洪水位与低水位之间的消落带区域可设置成自然石材与湿生植物结合的弹性驳岸,不仅可以阻挡雨水入湖带来的流沙杂质,提升湖水的水质和清澈度,还为枯水期低水面人工湖提升了景观效果,丰富了季节变化的湿地空间差异性,兼顾了景观效果和游览观赏性。
在不适宜设置人工湿地或人工湖泊,又需要雨水储蓄设施的区域,还可以布置雨水花园,通过花园中湿生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对雨水花园中蓄纳的水资源进行生态净化。与人工湖泊相比,雨水花园体量较小,池底较浅,成本较低,可以多点式灵活布局,对海绵水网的搭建提供多样性的补充。雨季过后的雨水花园多样性的植物景观同样可以独立成景。
3. 因地制宜的植物配置。
在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中,以乔木为主,藤、灌木、花卉、地被等植物群落融为一体,为人工栽培群落的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设计前应对生态公园现状场地的土壤、环境、位置及资源进行调查,并结合具体的公园定位进行针对性的植物设计。不应破坏所在的特殊小气候,应种植适应性强、稳定性强的植物,如果公园基址存在土壤条件较差的问题,可以适当种植改善土壤的植物。如果原生土完全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还可以使用人工种植土换填,为植物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在筛选植物品种时,要注意慎重选择外来物种。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适应性、正常成熟度等问题,适度考虑生长缓慢的植物品种,慢生植物对生态群落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体现了生态公园的自然特性。
四、结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地表径流和雨水调蓄能力,通过相关绿色基础设施提高雨水收集率,改善水质,维持良性水循环系统,兼顾公园的活动功能和观景效果,降低后期管理养护成本,创造绿色、舒适、美观、可持续性的生态公园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兴.城市生态公园规划研究,2019.
[2]俞洋洋.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