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华
摘 要:色彩靜物一直是美术高考中的必修课程,通过色彩静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绘画原理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色彩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色彩静物训练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绘画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作画中,在熟练掌握色彩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是美术高考色彩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色彩静物;美术高考;色调;色彩冷暖
中图分类号:G634.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6-0147-04
色彩静物教学是色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静物并不是多种色彩的简单组合,它对学生色彩造型能力和绘画意识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色彩静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绘画训练,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通过绘画训练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色彩是一门“形色兼备”的美术科目。色彩静物的学习对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分别从色彩静物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望能对今后的美术色彩静物教学提供帮助。
一、 色彩静物教学中的调色训练
学生初学色彩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调不准颜色。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规律,通过对色彩三要素的讲解,利用色轮表从三原色推导出三间色,再从三间色推导出其他复色,通过对色相环的规律性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另外色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合理使用调色盘,调色盘的使用对今后学生的作画影响重大,掌控调色盘上颜色的分布运用也是调准颜色的基本条件。故在色彩学习的早期阶段一定要教会学生调色盘的正确使用方法。结合色彩构成,在色调训练中,初步将色调分为冷色调(冷色调又分为蓝灰和绿灰色调)和暖色调(暖色调分为黄灰和红灰色调),通过归类训练,加强学生的色彩意识。调准颜色首先要控制好颜色的明度,为了加深学生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色彩明度的训练,具体方法是,先选取一种基本色,然后不断地加入白色,形成色彩“从深变浅”的明度渐变,再用同样的方法先选取一种基本色,然后不断地加入黑色,形成色彩“从浅变深”的明度渐变。色彩的明度渐变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色彩的明度变化规律。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是比较容易辨别的,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入手教会学生观察颜色的亮暗。通过画色轮表及色彩构成的明度和纯度等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分析调和出来的颜色的色相属于哪个色系?再比较颜色的纯度,即颜色的鲜艳度。在两种颜色不搅匀的情况下分析色彩的冷暖叠加,看看是否颜色里还有其他的第二倾向色,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够准确调出想要的色彩。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多去对比和试色的习惯,就能使学生的调色能力和色彩感觉越来越准确。
二、 冷暖关系在色彩静物中的应用
色彩冷暖的含义:色彩本身并没有冷暖,色彩的冷暖是不同颜色对人产生的心理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太阳或燃烧着的烈火,从而产生“温暖”的感觉,我们将这类引起人们联想到“温暖”感觉的色彩称为暖色,反之当人们看到蓝色就会联想到大海或水,从而内心产生“冰凉”的感觉,我们将这类引起人们联想到“冰凉”感觉的色彩称为冷色。通过对色彩冷暖含义的讲解让学生清楚,色彩的冷暖其实是不同色彩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学生理解了绘画色彩冷暖的含义,才会懂得在具体绘画中如何应用和把控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的冷暖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色相对比产生的冷暖
比如:红色和绿色相比,红色为暖色,绿色为冷色。在同一色系里柠檬黄和中黄相比,中黄为暖色,柠檬黄为冷色。由此可见色彩的冷暖其实是通过相互对比产生的。
(二)不同光源引起的物体色彩的冷暖变化
单个物体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冷暖变化。例如当暖色光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的受光面(亮面)就呈现出暖色,而物体的背光面(暗面)则表现为冷色;反之当冷色光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的受光面(亮面)就呈现出冷色,而物体的背光面(暗面)则表现为暖色。让学生认识到色彩的冷暖关系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产生的,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点是色彩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因而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教学生理解并掌握色彩冷暖变形的这些基本规律。
(三)环境色对物体冷暖关系的影响
为了准确把握画面的整体色调必须考虑画面上物体同周围环境色之间的关系。即环境色对物体冷暖关系的影响。将同一个物体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受到环境色的影响,物体呈现在画面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黄苹果放在红灰色的衬布上,暗部就会呈现红灰的暖色调,而将这个黄苹果放在绿灰色的衬布上,暗部就会呈现绿灰的冷色调。这个事例说明任何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分析物体的颜色一定要将其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综合分析。从画面的整体需要出发,遵循局部服从整体的作画规律进行作画,才能真正做到画面色彩的协调统一。
(四)利用色彩冷暖关系处理画面的空间
教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色彩冷暖的原理来表现色彩静物的空间关系是决定学生色彩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学生对空间的概念和含义不理解,对一幅画的认识不到位,因而在色彩作画中将精力放在了单个物体的塑造而忽略了空间的表现。这是导致部分学生高考中拿不到高分的重要原因。在色彩静物训练中色彩的空间表现是有规律可循的。暖色总给人前进的感觉,而冷色总给人后退的感觉,这是色彩的基本特性,在具体作画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暖进冷退”的这一色彩特性进行空间的表现。色彩静物作画时,我们可以将整个画面划分为“台面和立面”两大部分。处理立面时,我们将画面前面的立面画暖、画亮,将画面后面的立面画冷、画灰就可以实现推开画面空间的目的,在细节的处理上立面如果左边画暖,右边就画冷,反之则相反。在色彩静物“台面”的处理上一定要注意将台面分为“前、中、后”“左、至、右”几个区域,作画过程中根据色彩的对比关系,将台面前面的颜色画亮画暖、中间画灰、后面画暗画冷,这样就可以利用色彩的明度和冷暖关系推开画面的空间,在细节处理上同样应该考虑,如果台面左边偏暖就要将右边画冷,反之则相反。当然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色彩的微妙变化一定要在同一色系内寻找变化,才能使画面色调协调统一。作画前理性地分析画面的整体基调是处理好画面的前提。
三、 畫面的色调关系
色调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画面色调的协调统一是决定画面成败的关键。在美术高考考试中,色调是色彩试卷评分的基础,色彩静物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在考查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对画面色彩的把控能力,以及学生灵活运用色彩技巧的能力。
色调和谐统一是画好色彩静物的前提。在色彩教学的早期阶段,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们可将画面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个基本色调。然后进一步细分将冷色调分为蓝灰色调和绿灰色调,将暖色调分为黄灰色调和红灰色调。采用这样简单的划分方式进行色调的专项训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程度不同,在色彩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理解并接受学生个性化色彩的表现。
四、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画
美术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理论学习来推动学生的实际动手作画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只凭借教师的理论说教很难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因此教师必须把足够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的动手作画上。静物教学中我们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造型不够准确,一些明显错误频繁出现在画面上。这就必须引起我们教学的高度重视,要培养学生严谨而理性的作画习惯,从而避免学生作画随意性太强导致学生不良作画习惯的养成。在基础造型训练阶段,一定要重视形体比例的准确性。轴对称图形和圆的透视是学生画面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学中面对轴对称的物体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数学中学习到的轴对称图形的理论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具体作画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圆的透视在美术基础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问题。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理解并掌握圆的透视规律导致学生在画到罐子、高脚杯等圆形物体时,频繁出现圆的透视错误。在以往的绘画理论教学中总是将平行透视和圆的透视分开讲解。结果学生在学习圆的透视时已经将前面学习的平行透视忘记。故在以立方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平行透视及成角透视的讲解时,可将圆的透视穿插在这两种透视规律中进行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假定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这时正方形的边就是圆的切线。根据正方形和圆的关系,从立方体的透视推画圆的透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要教学生认真学习绘画理论知识,学会分析问题,从绘画的原理出发才能克服学生作画中缺少理论依据、盲目凭感觉作画的弊端。
五、 反思性教学与小组教学的有效尝试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绘画学习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对绘画基础还没有熟练掌握,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精心设计制定了《美术阶段性测试自评互评表》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以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美术阶段性训练任务结束,每位同学将自己代表性的习作张贴在画室墙壁上进行阶段性习作展评。请每位同学依据《美术阶段性测试自评互评表》中设计的内容认真查找问题。注意设计该表的目的是通过表中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故表中的内容一定要精心设计。例如色彩静物阶段性训练结束,根据本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设计问题:①画面构图;②画面色调是否协调统一;③画面色彩冷暖关系的表现;④画面的空间表现;⑤单个物体的深入塑造。
1.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五个方面认真分析全班同学的习作,分别找出你认为画面构图、色调关系、色彩冷暖关系、画面的空间表现、单个物体的深入塑造这几方面表现最好的5张习作,并分析这些习作每个方面的优点具体体现在哪里。
2. 认真分析全班同学的习作,请找出你认为画面存在明显问题的1张习作。分析这张习作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怎样调整才能解决画面中存在的问题。
3. 认真分析自己的习作,请思考自己画面的优点和不足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怎样解决画面中存在的问题。
4.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每张学生习作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讲解,指出画面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解决画面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作画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避免画面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再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5. 通过美术阶段性测试,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在大班额教学中,根据学生性格及绘画水平的强弱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可采取如下做法:
(1)每次阶段性教学结束,根据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必须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为分组的出发点。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分组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将性格相投的学生放在一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出现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
(2)注意将绘画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安排责任心较强的同学做组长,组员强弱搭配并指定帮扶对象,给每一位专业较好的学生安排一到两名专业较弱的同学,在座位的安排上,尽量将他们安排在一起,以便于在实际作画过程中专业较弱的同学随时向专业好的同学学习请教,每节课结束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对本次作业进行认真分析讲评,通过画面分析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有理解掌握,画面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后分析与总结是小组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这一教学环节的把控,不能流于形式,这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尽量安排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通过课堂巡视的方式加入这一教学环节中,对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观察对各个互助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同一班级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安排专业较好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专业较弱的学生进行辅导。采用这种互助学习的方法,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授的基本知识点,使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专业水平都得以提升。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鼓励专业较好的同学对专业较弱的学生进行画面的修改,改画有两大好处:其一,改画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学生间的示范性教学,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无法对学生画面上存在的问题一一修改,这时通过小组教学模式,让专业好的同学给专业弱的同学改画,一边修改一边讲解作画的方法与技巧,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帮助专业较弱的同学尽快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其二,专业较好的学生在改画过程中巩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六、 注意画面构成的形式美感,归纳总结绘画的规律,灵活运用绘画的形式语言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很多地方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而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学习和总结规律。在绘画教学中一定要将优秀作品赏析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并渗透在绘画教学的各个阶段。优秀作品赏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讲解绘画中基本的构图规律,用笔技巧,主体物在画面中的位置,为突出画面主体物,应该怎样处理主体物与周围物体相互间的关系,怎样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才能使画面主体物更加突出。绘画学习的不同阶段,临摹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讲解再让学生进行临摹,才能真正达到通过临摹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目的。
七、 结语
当前的美术高考教学,内容以知识技能为体系,重视技法训练,是对美术技能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审美意识欠缺,缺乏鉴赏艺术的基本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美术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绘画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对视觉艺术的思考与解读。高中美术教育应该根据未来发展对美术人才的需要,建立规范的美术高考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尚坤.论当下美术高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科普童话,2019(37):167.
[2]邢振学.浅议色彩静物写生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4):46-47.
[3]杨芳涛.浅谈高考美术色彩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6(12):120.
[4]葛永军.浅谈美术高考色彩科教学中色稿练习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9(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