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2-04-17 07:10范淳钰
军工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弘扬工作者科学家

范淳钰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就十八大以来的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总结了八个坚持,其中就包含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精神首先要理解精神的内涵,要追寻精神形成的历史轨迹。新时代提倡科学家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和风骨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尤为强烈。以钱三强、王淦昌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以身许国、艰苦奋斗,形成了充满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的“两弹一星”精神。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更应传承家国情怀,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指明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要地位。建国初期,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铸就了“两弹一星”惊世伟业,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守正创新”的理念,再次突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一以贯之的重视程度。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更应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在“卡脖子”问题上努力担当作为。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体现了科学家探求真理的毕生追求和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当与国外数据产生分歧时,周光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进行多次计算和推演,最终证明了我国数据的正确性,避免“两弹一星”事业走上弯路,充分体现了求实精神的重要性。新时代科研工作者更应通过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展示了科学家甘坐“冷板凳”,“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当核潜艇项目下马时,彭士禄依然带领50余人的队伍坚守奉献,保持研制工作不断线。而在快堆技术研究期间,徐院士同样在项目陷入低谷时坚守研究方向,扎根三线默默奉献,最终建成中国实验快堆。在国家重视基础科研的现在,科研工作者更应瞄准世界一流,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体现了科学家坚持学术民主、发扬大力协同的团队精神。我国先天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原子弹项目奠定了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跨界融合与协作的方式让协同成为中国科研事业的主要组织方式。当前,科研领域跨学科、跨领域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科研工作者更应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传承价值理念、打造人才梯队的重要支撑。早期归国的科学家们积极培养人才,为我国打下了人才储备的基础,即便在承担“两弹一星”繁重的科研任务时,也一边教学一边钻研。当代科研工作者更应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号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后续的学习教育、宣传、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科学家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而这种精神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密不可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科学的旗帜,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让“两弹一星”精神等科学家精神融入了党的精神谱系。科学家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高度统一,其中求实精神可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相对应;爱国精神可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相对应;创新精神可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相对应;奉献精神可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相对应;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则是奋斗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精神动力、意志动力和价值动力,也构成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追求科学卓越的创新动力、实践动力。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把科学家爱国奉献故事融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大背景下,可以让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科学家精神,达到更好的弘扬效果。

重视当代奋斗在科技创新一线科学家精神的宏扬。随着我们不断宣传学习,人们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耳熟能详,乃至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如提到邓稼先就想起“三个不能说”,提到王承书就是“三个我愿意”等,产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特定行动的错觉,反而会因为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让人产生一定的距离感甚至疏离感。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科技创新领域蕴藏着无数生动感人的故事,北山人代代相传的坚守、华龙一号突出重围的创新、核电人对低碳安全的追求,都是新时代蕴含科学家精神的榜样。我们应该在传颂老一辈科学家故事的同时讲好身边科学家乃至普通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围绕新时代的成果升华精神,激发活力,树立新时代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先锋榜样。

将精神融入故事。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近八成国民通过手机上网。面对公众接受信息习惯的变化,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时也要与时俱进,开发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优秀作品。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所说,要运用影视剧、微视频、小说、诗歌、戏剧、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讲好科技工作者科学报国故事。不同类型的作品对于内容和精神融入的要求也不同,比如,音频类的作品不宜出现较为晦涩难懂的词句和专业术语、视频类的作品要考虑内容场景的美观和吸引力等,中核集团此前拍摄的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我们要多从评分较高的节目及作品中汲取经验,应用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中。5CC7151E-9E9B-41D4-97C3-A6DB1721BA57

面向不同人群选好弘扬侧重点。不同年龄、职业、知识背景的人群对事物的看法及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弘扬科学家精神也要适当有所侧重。青少年具备较强的好奇心,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方向、引入新技术,主要分为“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大的方向。“请进来”是把青少年带进博物馆、科技馆,为此要进一步依托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等设施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同时也要“走出去”,把科学家精神送进校园、送进课堂,充分结合“双减”政策,开发科学家精神相关课程,采用宣讲、观影等方式讲述科学家故事。科技工作者是科学家精神最主要的践行者,大多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对灌输式、说教式的弘扬方式带有天然的反感。因此可从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不仅以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激励人,更要深入结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展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坚决警示作风、学风败坏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社会公众是距离科学家精神较远的群体,自身对科研工作接触不多,也缺乏时间、精力和兴趣深入了解新的科学技术。因此在面向社会公众弘扬科学家精神时主要侧重于爱国、奉献、协同等具有普适性的精神,尽力引起共鸣。

利用好网络新媒体途径。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移动数据终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平台的热度持续上升。针对公众时间碎片化和猎奇心理,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时可重点介绍科学家们不为人知的事迹,在标题设置上也可设置一定的悬念,吸引普通大众点击观看。这种方式虽不能令人对科学家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却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家的兴趣,自发了解科学家,即“以獵奇为始,以严肃为终”。为此我们同样要为大众准备充足且易于取得的严肃内容,如细化百度百科词条、提供电子版科学家传记链接甚至较为详细优秀的论坛热帖链接等。虽然不够严肃,但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想对某些事情进行深入了解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索,而百科和热帖则是这种模式下最易获取的资源。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2022年1月24日,中核集团发布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倡议书,要求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新一代核工业人将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5CC7151E-9E9B-41D4-97C3-A6DB1721BA57

猜你喜欢
弘扬工作者科学家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假如我是科学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