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手表、一副眼镜、一个背包……这些记录并见证了光辉岁月的“老物件”弥足珍贵,其背后都有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随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大丰“老物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炮火纷飞、革命建设的年代,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皮包:
见证英勇赴死的果敢和决心
这是烈士程步凤的皮包,人们常见他身挎着这个黄色牛皮文件包,腰配一把红绸包裹的驳壳枪,日夜奔波,带领同志们打击敌人。
1948年6月8日中午12时许,程步凤和县委书记胡特庸一起,经北洋岸东侧的新洋港金山渡口(今射阳特庸镇境内),乘渡船回县委所在地的南洋岸开会。船至河心时,发现船上有伪装的敌人,胡特庸纵身跳入水中,不幸被敌人开枪击中牺牲。
程步凤反击不济,被敌人逮捕。被关押期间,敌人要他写反省书,他断然拒绝。6月11日凌晨,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口号,英勇就义,年仅27岁。这个黄色牛皮文件包,包上的背带不堪时间的“重负”早已断裂,包上的配件也锈迹斑斑,但质地坚硬的牛皮经过岁月的洗礼仍旧坚固厚实。
这个文件包一直陪伴着程步凤辗转各个战场,他用它来装文件和书籍,也许还有日记本和一支笔。如今,它静静躺在烈士陵园展示柜里,仍然闪耀着那个年轻战士英勇赴死的果敢和决心。
一块手表:
見证战斗必胜的信仰
这是一块长4厘米、直径3.1厘米、厚0.5厘米的手表,重量是25.5克。资料卡上显示,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李宝璋使用过的一块手表,由他的战友王法捐赠了出来。
李宝璋是谁?这块表为什么会在他的战友王法那里?原来,在有名的沈灶战斗中,李宝璋同志正是三十一旅九十三团三营教导员。
1947年1月31日那天,为了加强攻击力量,团部调整了兵力部署,营长王法向李宝璋打招呼,叫他留在指挥所接电话,做好上下联络工作,但李宝璋坚持要跟营长一道去各连走走,于是两人一起离开指挥所。
这时天已经渐黑了,突然飞来一颗敌人的流弹,打中了李宝璋的腹部,顿时,李宝璋倒在地上血流不止。当时的医院在十数里以外,而且这样的重伤很难治愈,李宝璋忍着疼对营长说:“老王,看这情形,我是不能亲自打赢这场战斗了,希望你们一定要胜利。”
他咬着牙把手表摘下来:“我这只手表是缴获敌人的战利品,你留着,把握好时间,精准消灭敌人。”
王法回答:“你坚持住,咱们会治好你的!手表你戴着到后方养伤吧。”李宝璋坚持道:“你打完这仗去看我,若我那时还活着,就还给我,如果见不到,就做个永久纪念吧!”见他如此执着,王法只能接过来。
随后李宝璋被送去医院救治,部队也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夜战准备中。听到李宝璋负伤的消息,战士们一面希望他能逢凶化吉,一面对敌人恨得牙痒痒。经过激烈的战斗,敌人悉数被歼,该战斗(包括吴家桥阻击战)计歼灭、俘虏、瓦解敌正规军近400人,加上瓦解的还乡团、保安队、自卫队近1000人。
粉碎了敌人重新占领沈灶、小海、西团的阴谋,扩大了解放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斗争形势,增强了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为以后战斗奠定了胜利基础。
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李宝璋牺牲的噩耗也随之传来,全营官兵都陷入哀痛之中,无法抑制悲痛的营长王法更是泣不成声。自那以后,王法始终随身带着那块手表,如同带着李宝璋最后的胜利期盼。
一副眼镜:
见证盐东亮起的火种
这副不起眼的圆边黑框眼镜,镜片直径4.3厘米,厚0.2厘米,通长11.7厘米,其重量不过19.5克。它的主人就是给盐东地区带来革命火种的袁文彬,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方强。
他真正与卯酉大地结缘要从1940年说起。那年冬天,袁文彬接受党组织指派,带领新四军民运工作队来到苏北盐阜这片新区工作。他被分配到盐城二区伍佑东部的斗龙港北岸地区,为了隐蔽身份,袁文彬化名为方强。
方强的到来,使得原本沉寂的盐东大地活跃起来,像黄海浪潮一样掀起了抗日的怒涛。方强对群众的苦难感同身受,他组织成立农救会、青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发动贫苦农民进行“二五”减租斗争,并建立人民武装,组织人民打日寇、除汉奸。他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盐东地区第一批党员刘亦宏、柏志庚等人,以及泰和、正皆乡、腰港乡等最早的党支部,就是在这期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为了伪装身份,方强平日里都戴着这副圆边黑框眼镜,身着布袍草鞋,一副斯文先生模样,对外也是自称为管账先生,因此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1941年夏,一天,方强带领4名民运队同志来到大佑公司召集乡绅等开明人士开会。当天夜里,正当他们秘密开会时,日伪军突然袭击,包围了大佑公司。方强立即组织隐蔽和突围,却不幸被捕。
党组织获悉方强被捕后,积极组织营救。就在方强即将获释时,不料一个汉奸见到了他,为了升官发财,指认他就是新四军民运队队长、盐东行署主任方强。随即,方强被日寇重新收押,并加以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铮铮傲骨令敌人感到胆寒。最后,丧心病狂的日寇把方强活埋于伍佑镇东郊荒野中。那一年,方强40岁。
1978年,他的妻子周淑珍托人将这副曾经陪伴方强的眼镜捐赠了出来,仿佛那双坚定的眼睛,仍在镜片后面深情地注视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