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一年中最灿烂的季节,明媚的春光为2022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好的开端。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雪精灵一边吃着春饼,一边眺望窗外的春景,在古诗的引领下,穿越时空,与古代名人一起欣赏千年前那个春光明媚的立春。
习俗之一:迎春
介绍人:张九龄
在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的古代,我们对每一个节气都非常重视,而我重视的方式便是把它们写进我的诗里——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译文:忽然对着林间亭子里的雪花,疑似瑶台仙花开遍人間。今年“迎春之气”祭祀开始了;昨夜雪花伴着春天回来了。窗户前的竹子如宝玉一样朗润,院落里的梅花如雪花一样繁盛。东都洛阳以东的郊外斋戒祭祀的地方,应该见到五方之神的到来。
我们在立春时,有祭五神的习惯,我诗中的“五神”指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在我们这里,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君主会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选择东郊这一地点是有原因的,因为迎春活动祭祀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但是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迎春的地点便没有那般局限了。
习俗之二:鞭春牛
介绍人:王镃
立春
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
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
梅花合让柳条新。
亲爱的小朋友,春天来了,大家可以脱掉厚厚的冬装尽情撒野啦,虽然我看不到大家,但你们的开心,我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话不多说也,由我来为大家介绍立春的又一种习俗——鞭春牛。我诗里的“泥牛”就是春牛,我们立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立春日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句芒神和土牛前,在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百姓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有的是用棍子打,然后让下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我诗也写了,习俗也介绍了,顺便再给大家科普一下鞭春牛习俗的由来吧——
鞭春牛的由来
鞭春牛是汉族风俗,据说起源于先秦时候。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暤氏率民迁居黄河下游,要大家从游牧改学耕作,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管理这项事业。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去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降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
大家都听从了句芒的号令,可是帮人犁田的老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懒得爬起来干活。看到这个情景,有人就建议用鞭子抽打它们,但是句芒不同意,说牛是我们的帮手,不许虐待,吓唬吓唬就行了。
于是他让大家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鞭响声惊醒了老牛,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吓得都站起身来,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干活去了。由于按时耕作,当年获得了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都乐于从事农业了。
此后,看灰立春、鞭挞土牛逐渐积淀成了人们判断时令及耕作的定规,句芒则被尊为专行督作农耕的神祇。
习俗之三:食春盘
介绍人:杜甫
立 春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
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
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
呼儿觅纸一题诗。
译文:今日立春,吃着春饼和生菜,我忽然想起开元、天宝年间那一段太平岁月,那时,东京洛阳和两京长安正是鼎盛之时。每当立春,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手互相馈送,以尽节日之兴。如今我流落异地,真不堪面对这眼前的巫峡寒江,昔日之盛和今日之衰,令我这杜陵远客悲不自胜。天哪!究竟哪里是我的归宿安身之处?为了散淡旅愁,姑且叫儿子找纸来写了这首诗。
我们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称之为“春盘”,那时还没有形成利用暖窖生产反季节蔬菜的技术,因此,整整一个冬天,无论贫富阶级都难以吃到鲜菜。头批破土而出的青嫩菜芽宣告着春回大地的喜信,无疑会在人们心中激发起快乐感。于是,大约在唐代,便形成了立春日制作“春盘”的习俗,把这一天能收集到的各种青菜整齐放置在一只大盘内,以满足一家人的食欲。
春盘不仅供自家享用,家家都要量力多做几盘,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赠。对于有财力的门户来说,更是要尽量多做,然后派仆人分赠给相亲相知的人家。这是古老礼俗社会特有的维系亲情与人情的方式,大家互通有无,还能照顾到那些无力置办春盘的人。
习俗之四:春幡
介绍人: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译文:从美人头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余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淡淡的忧愁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春幡也叫春旗,是用青缯编织的一种旗帜,旗帜上绣满吉祥用语,人们将旗帜套在竹竿上置于门口,树立成排,以表达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愿望。这种习俗一直到宋代还在被传承,甚至宫廷中都非常盛行。
其实,春幡还不仅仅指代“春旗”,经过漫长的演变,人们开始把“春幡”佩戴在头上。这就形成了春幡的另一个形式——簪花。把春幡佩戴出新高度的是客家女子,这些心灵手巧的客家女子,在立春时都以佩戴春幡为美。最早的春幡被制作成花朵自然盛开的形态,用以衬托女性之美,到了后来,慢慢地就开始出现各种昆虫式样,如蚂蚱、蝴蝶、蜻蜓等造型,看得人眼花缭乱。春幡的质地也从沉重的银饰,变成了轻便灵巧易于加工的纸饰、布饰等等。
亲,你还知道哪些含立春习俗的古诗吗?来信告诉雪精灵吧!
来信请寄:(410001)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227号小天使报社 雪精灵 收
也可以发邮箱哦,邮箱地址:xtsbao44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