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2-04-16 23:23:27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湖南

鲁 涛 杨 佩

(湖南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五门思政课程之一,它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要打好组合拳,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1]。湖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纲要”课的鲜活教材。将这些资源深度融入“纲要”课教学,是提高“纲要”课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

1 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及其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意蕴

1.1 湖南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红色文化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铸就一方红色沃土,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据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2012 年普查,全省共有革命遗址1800 多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75 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400 处,革命领导人故居488 处,烈士墓270 处。目前,湖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 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 万余件套。全省共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 余处,其中国家级29 处,省级以上158 处。湖南还孕育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例如,以“韶山五杰”和毛泽东一家牺牲的六位亲人为主要代表的韶山志士仁人铸就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长征途中的“人民至上”“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半条被子精神等。

红色文化资源是鲜活的教育素材,特别是对思政理论课来说,更是优质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宝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2]。

1.2 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意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将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将他们培养为思想合格、政治可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纲要”课的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发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岳麓书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八洞村,无一不饱含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永立潮头的时代意识,这正与“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指向是高度一致的。

其次,是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论述,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理论和方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注重启发式教育,“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要增加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1]”。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载体(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内容(伟人故里、纪念场馆、文化记忆、精神财富等)、多维化传播形式(线上、线下)等,能有效补充传统课堂教学在生动性、直观性、感染力、吸引力等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

2 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主要原则

2.1 做好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

在“纲要”课中利用好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要对课程进行深度研究,抓住重点、要点。“纲要”课是借助历史课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及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纲要”课内容多、时段长、范围广、课时有限,而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又极为丰富,因此,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难以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地整体规划。

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八个统一”的首要要求。一方面,“纲要”课选择红色文化资源素材时,要去粗取精,择取有高度的政治站位、最有说服力和论证力、最有启发性和思想性的素材。另一方面,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学生已有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或理性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已知世界要侧重拓深,对学生的未知世界要侧重拓宽。例如,学生普遍熟悉的红色故事或地点,要讲出新意与深度。对于争议性问题,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重灾区的话题,则不能蜻蜓点水,而要用穿透力和说理性强的素材,把问题讲清讲透,解答学生的现实疑惑。

2.2 创新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当前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是“00”后青年学生,从他们的成长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思想理论的需求和困惑,且乐于和易于接受新传播技术及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1]。长期以来,“纲要”课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法为主,学生侧重于被动听课和接受信息,课堂氛围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灌输有余而启发不足。“纲要”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必须在教学理念上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转变,基于学生的需要进行启发与对话,因此,教师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困惑,以学生需求作为教学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接近、积极参与课堂。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终端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与接受模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互联网+思政”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趋势。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一支粉笔一堂课”和“一张嘴巴一堂课”的时代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形式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3],“纲要”课中运用好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手段,是师生的必修课。同时,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纲要”课教学,还要注意强化师生的共建共进,尤其是要不断探索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课程获得感。

3 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拓宽“纲要”课课堂教学空间

3.1.1 深度挖掘和运用湖南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4]。“半部中国近代史,竟由湖南血写就”。百余年来,无数湖南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湖南篇章。例如,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韶山精神、秋收起义革命精神、半条被子精神、湖南抗战精神、骆驼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的十八洞村精神等,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奋斗历程的真实映照,也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线索。对青年学生来说,不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是塑造其人格、理想信仰的“精神之钙”。

3.1.2 利用优秀文艺作品丰富课堂生动性

音视频类红色文化资源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反映“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等湖南青年追求真理的《恰同学少年》、湖南军民奔赴抗日战争的《战长沙》、经典红色歌谣《浏阳河》等作品,既有深刻的红色内涵,又情节动人、艺术性强,在“纲要”课中适当将这些资源运用到相关章节,既能从思想上感染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又能增强课程的亲和力。

3.1.3 以红色网络平台拓宽“纲要”课教学空间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进入“微时代”的背景下,“纲要”课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红色网络平台等数字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例如“学习通”“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青年湖南”和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网及相应的APP 都纷纷建立并投入使用,这些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弥补纪念馆之间联系较少、资料互通率较低的缺点,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提供多角度、多学科、多维度的历史考察视角,拓宽理论教学空间。

3.2 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纲要”课多维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培育他们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进而增加青年学生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践自觉,是“纲要”课的应有之义。

3.2.1 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思政大课堂,塑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校园环境

学校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与“纲要”课的深度耦合,需要依托学校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的思政课教育合力。例如,学校的校报校刊、宣传橱窗、文娱活动、学习竞赛、学术研讨等,均是红色文化宣讲和实践的重要路径,构建机制化、常态化的协作模式,既能惊涛拍岸,又能润物无声。如湖南理工学院“纲要”课开展了“我爱我家——家乡的改革开放故事”“青春向党——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广受学生好评。

3.2.2 引导学生“走出去”,以实地调研构建思政课的社会大课堂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5]。“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应当有效利用湖南省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湖南红色景点的体验式学习、湘籍革命家红色家风的总结与传承、湖南红色资源的现状调查、湖南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主题调研活动,将教学活动由教室、学校,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实现理论到实践、学习到生活的巨大转变,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要及时将身边事、社会事、国家大事融入“纲要”课教学中。红色文化既是历史积淀的财富,又是正在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例如,脱贫攻坚战中湖南十八洞村的巨变就是生动的思政课堂和最新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和精神高度吻合。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3:56:09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3:58:53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