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亚龙,李晨曦,康 静
1.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延安 716000;2.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延安 716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供血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及早诊断、及时制订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尤为重要。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是人体内清蛋白在流经组织时由于缺血低氧而形成,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病情评估[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血管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3];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升高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4]。脑侧支循环是脑部供血不足时,血流通过侧支血管或新生血管到达缺血部位,使缺血部位得到代偿性灌注[5]。本研究主要探讨IMA、Lp-PLA2、sdLDL-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以期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5~70岁,平均(56.29±10.57)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证实;(2)资料完整,依从性高。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血液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3)有颅内肿瘤史或颅脑出血史;(4)合并未有效控制的高血压;(5)近3个月内曾服用过抗凝药物。同期收集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5~70岁,平均(55.87±10.3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研究对象知情且同意。
1.2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空腹8 h以上抽取静脉血6 mL,3 mL注入红色无添加剂干燥试管,3 mL注入黄色促凝管,颠倒混匀3~5次,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5 cm,保存于—80 ℃的超低温冰箱中集中检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Lp-PLA2、sd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MA,试剂盒由美国RnD公司生产,酶标仪为赛默飞世尔公司Multiskan FC酶标仪。所有检测项目均由同一检验师完成,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室内、室间质控均在控。
1.3侧支循环分级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脑部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依据《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指南》[7]中的标准,按照脑侧支循环的发展分为三级:一级即脑底部willis环,是侧支循环最重要、最快的方式,共33例;二级即眼动脉、软脑膜等颅内外分支动脉吻合,共48例;三级即脑缺血后新生血管形成,共19例。
2.1两组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比较
2.2不同脑侧支循环分级患者IMA、Lp-PLA2、sdLDL-C水平比较 不同脑侧支循环分级患者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分级升高,3项指标逐渐升高。见表2。
表2 不同脑侧支循环分级患者IMA、Lp-PLA2、sdLDL-C水平比较
2.33项指标对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影响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项指标对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影响,IMA、Lp-PLA2、sdLDL-C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3项指标对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影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我国每年有1 200 000~1 500 000新发脑卒中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1%[8]。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85%[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常导致脑组织坏死及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早期诊断及判断脑卒中严重程度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极其重要。目前临床诊断脑卒中的依据以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为主。但影像学检查耗时较长,少数患者依从性较差,且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兴起的血清学标志物可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IMA是一种在肝脏中合成的血清清蛋白,是在被降解修饰、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与钴离子、镍离子等过渡金属结合而产生的心肌缺血标志物,也是急性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比较有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1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过程中,脑灌注长时间无法恢复,导致缺血病灶部位持续低灌注,发生坏死,氧自由基和代谢产物不断增加,导致IMA水平升高[11]。Lp-PLA2被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是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血管炎症因子。它可以促进吞噬细胞捕获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诱发初期的脂肪斑块形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最终裂解的过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转归密切相关[12]。sd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亚组分之一,比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sdLDL-C体积较小,在血液中含量稳定,半衰期较长,血浆清除率较低,更容易进入血液导致动脉粥样硬化[4]。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这些指标均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进展。王华梅等[13]的研究报告指出,IMA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杨春生等[14]的研究也显示,Lp-PLA2、sdLDL-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评判病情严重程度及溶栓效果。本研究结论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脑部主要供血血管局部狭窄甚至闭塞时发挥代偿作用的旁路动脉或者血管吻合支,可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状态[15]。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本研究显示,脑侧支循环分级越高,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越高。三级脑侧支循环为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缺血一段时间后才会发生,而新生血管的形成需要一些黏附分子、炎症因子、蛋白酶参与。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IMA、Lp-PLA2、sdLDL-C水平越高,脑侧支循环分级越高,而三级脑侧支循环正好是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与既往研究相符[16]。本研究还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IMA、Lp-PLA2、sdLDL-C与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关系。结果显示,IMA、Lp-PLA2、sdLDL-C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影响因素(P<0.05),说明这些指标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A、Lp-PLA2、sdLDL-C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脑侧支循环分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