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宇
摘 要:粮食安全同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加强粮食质量质检工作和做好储备粮的质量检验是粮食监管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人员要加强对粮食的检验和品质的控制,保障优质粮油的供给。本文通过对粮食检验技术发展现状的调查,指出品质控制中的常见问题,以期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提升现代化粮食检验技术,推动粮食产业由“增产”向“提质”方向转变。
关键词:粮食检验;品质控制;质量检验;科学储粮
Discussion on Grain Inspe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JIA Yu
(Chongqing Grain and Oi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Chongqing 400026, China)
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stored grai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food supervision. The personnel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grain and ensure the supply of high-quality grain and oi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ain inspe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in quality contr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rn grain inspec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ain industry from “increasing production” to “improving quality” through mor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cheme.
Keywords: grain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inspection;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质量标准与可靠的质量检验体系做好粮食的质量检验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根据粮食质量监管的具体要求,在开展粮食检验与储粮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手段或者监管方法,对粮食及粮食制成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食用品质等进行检验,并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对其卫生指标、储藏品质指标进行评定。未经过安全检验的粮食被人们购买和使用,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品质得不到控制的粮食加工产品,还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等严重的疾病问题。提升粮食的检验技术,保障粮食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是我国粮食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1 糧食检验概述
1.1 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
舌尖上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食品安全能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条件,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0.65万亿kg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已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有以下几种。
(1)稻谷。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稻谷产量一直居于首位,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主要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及粳糯稻谷5类,由于其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光照,稻谷一般生长在温暖且降水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
(2)小麦。小麦是麦类粮食中最主要的一种,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分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红小麦及混合小麦5类。由于小麦的生长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保障,其种植大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3)玉米。玉米是有助于人体健康发育的粗粮类粮食,按颜色分为白玉米、黄玉米、杂色玉米3类。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因此生长地分布广,在热带和温带地区都有种植。
(4)大豆。大豆是豆类粮食中最主要的一种,根据大豆皮色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及饲料豆5类。由于大豆的生长条件并不严苛,大部分地区都能够轻松种植。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粮食品种以外,人们经常使用的其他能够补充营养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土地上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种植与培养[1]。
1.2 粮食质量控制
粮食的整体质量好坏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由于粮食性质的特殊性,在存储期间,存储环境是否适宜,存储温度的变化,以及储存时间的长短,都可能影响到粮食营养物质、能量的分解,最终导致粮食的品质变差。而要及时发现粮食质量问题,就需要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控制,强化对粮食的检验。粮食的检验需要从其含水量、营养成分、添加物、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等多个方面进行指标监测。加强这些指标的管理控制,能够让粮食作物的质量得到提升,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2]。
1.3 粮食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粮食检验是完善粮食市场的基本途径,更是粮食加工食品流程的安全保障管理方式,粮食检验工作出现问题,粮食质量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更好地掌控市场内部粮食加工的产品质量,必须要加强对粮食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测,把好质量关,防止不合格产品涌入市场。而国家也在不断创新粮食检验技术,旨在通过更加自动化的检验手法,减少人工作业的工作负担,提高质量检测效率。
随着粮食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强化粮食检验的管理体系标准,可以让粮食质量检验工作变得更加稳定,能更好地减轻社会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负担。粮食质量检验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进行的粮食检验工作内容就是对粮食作物的常规质量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进行检验。通过运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每一批次生产的粮食进行检测与评估,了解掌握各地粮食污染情况,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保护环境和保证人们的食品卫生和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
另外,粮食的质量监测可以为粮食定价提供依据,不同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应该有明显的价格差异,使消费者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选择。不同的价格竞争能够很好地提升农业生产行业的积极性,推动第一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4]。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粮食流通方式正在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粮食质量的管理成为了市场检验产品的重要手段,为了保障在市场中流通的粮食产品都能达到检验的基本要求,粮食检验需要使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检验方式。
2 粮食检验与品质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重视粮食内在品质的检验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的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对粮食检验也提出了新要求,从最开始的凭借感官及物理方法来进行检验到现在通过各种大型仪器设备来对粮食的品质指标进行检验,分析粮食品种的内在成分。人們对于优质粮油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粮食内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视粮食内在品质的检验,能更好地对各地推广种植的优质或优良品种内在品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实施中央“三农”政策,引导农业种植及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改善市场中粮食的结构,通过更加科学的营养配比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粮食产品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方向。
2.2 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
粮食质量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粮食收购阶段出现掺假现象会对市场的良性竞争带来严重干扰,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5]。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粮食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粮食流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针对粮食质量的安全检验需要有明确的治理对策,重视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查,如镉等重金属的监测工作需要严格把关。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粮食中的微量元素的质量监测,保障粮食的营养。
3 粮食质量检验要求
3.1 注重粮食的感官品质检验
针对稻谷、小麦、玉米这一类能够通过气味和色泽进行判断的粮食产品,需要提升粮食质量感官检验的能力,让检测人员通过粮食散发出的气味以及其主要的光泽度,进行嗅觉、视觉上的检测;通过品尝熟化后的粮食口感,进行味觉上的检测。品质优劣的产品会有明显的感官区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测验者的主观意识影响,但这是最快速最直接的品质检验方式,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少。
3.2 加强粮食储存指标的监测
通过对脂肪酸值、面筋吸水量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判定粮食的储存状态,及时发现粮食质量问题,为储粮的科学轮换提供可靠的数据,避免储粮品质监测出现纰漏。特别是稻谷中的脂肪酸值的变化很容易对粮食的品质产生影响,由于酸性在粮食作物霉变的过程中急剧增加,造成粮食本来的营养价值降低,最终粮食的口感也受到严重影响[6]。
3.3 开展粮食质量检验复核工作
针对在粮食质量检验中检出的不合格样品,要开展检验复核工作,做到检验过程扎实、检验结果真实。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统一收集与及时处理,特别是对食品安全指标不合格粮食,企业要实行单收单存、技术处理和定向销售,避免不合格粮食流入市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4 粮食检验与品质控制的优化策略
4.1 完善粮食质量检验制度
结合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情况与品质检验技术来看,需要针对粮食检验做出更加明确的制度制定,通过加强管理能力的科学性,使粮食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能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建立不仅要关注章程的规范设计,更要重视制度的实用性与后期的监管落实,认真贯彻粮食生产的相关制度,让人们食用更安全、更放心的粮食产品。
4.2 加强检验团队的建设
对粮食进行品质检验的工作人员需要是了解粮食作物及其营养成分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同时具备粮食生产的理论知识与粮食检验的实际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粮食的色泽、口感、味道作出判断,即使是在简单的设备环境中,也能够对粮食质量进行有效检验。与此同时,相关检验人员需时常参加专业的培训与专家指导,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定期在内部开展技术比对对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十分必要。在检验的过程中,还应提升检验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团队综合素质建设,为人们的粮食质量安全把好质量关。
4.3 提高科研项目的投入
粮食检验不能全靠人工进行,也需要有专业的技术设备,才能提升粮食检验的工作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粮食检测设备科研项目的投入,使粮食检验成为一项简单且高效的技术,通过使用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减少后期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能减少人工工作的各种负担。通过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增加研发资金,提升粮食检验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同时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做到科学检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检验设备的先进技术,解决我国粮食质量控制问题。
5 结语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既要保证数量安全,更要确保质量安全。应通过提升粮食检验技术,运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加强对粮食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实现对粮食质量的层层把关,以此确保粮食质量的绝对安全,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林.粮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1(12):58-60.
[2]何思雨,张永辉,王倩,等.粮食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以及控制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87-88.
[3]张杰,郭红英,刘焱,等.国内粮食质量检验设备使用现状与发展方向[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35(6):7-9.
[4]李道军.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145.
[5]王桂云.浅析粮食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2015(8):9-10.
[6]张玉杰.浅析如何做好粮食的质量检验和监管工作[J].农家顾问,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