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会焚烧洛阳城

2022-04-15 07:49刘勃
廉政瞭望 2022年3期
关键词:华雄皇陵汉献帝

刘勃

《三国演义》写讨伐董卓那一段,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技巧。

罗贯中写这个故事时,面对着两份材料。一份是历史,讨董的群雄并没有十八路,也没有聚到一起,只有孙坚对董卓造成了最大威胁,而后来深受大众喜爱的人物刘备最多算个起哄凑热闹的。一份是杂剧和平话,已然有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起兵的设计,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而孙坚成为一个活宝小丑的角色。

尊重历史,则主人公根本没戏,小说没有这么写的;照搬戏台上、书场里的故事,可就不好意思再宣称“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了。《三国演义》走了一条中间路线。

十几个地方官打起反董旗号,基本在原地不动的历史,太没有戏剧性了,所以这一段《三国演义》采纳了平话。但十八路的诸侯的名号,《三国演义》改得比较贴近了历史:杂剧里桥瑁写作乔梅,刘虞写作刘羽,这种乱用同音字的现象,《三国演义》基本杜绝。平话里袁绍是冀王,这个夸张的头衔被罗贯中革去。《三国演义》还把公孙瓒拉进了讨董的队伍,这当然是为了方便让刘备也加入。

孙坚的名誉得到了恢复。他的功劳,只有斩华雄让给了关羽——但斩华雄在史书上就是一句话,那么精彩的温酒斩华雄故事,都是小说家原创的,所以也不能说关羽占了孙坚太大便宜。何况《三国演义》还让孙坚杀了胡轸,按照历史,胡轸地位比吕布还高一大截,拿胡轸换华雄,孙坚也不亏。

所以,各方面的素材,《三国演义》倒是一点都没浪费。对正史记录本身不好理解的地方,《三国演义》也做了一点技术处理。

《三国演义》写的是,刘关张打败了吕布,董卓在军事上已经失败,于是决定迁都长安,然后便倒行逆施,大肆杀戮抢掠,发掘了东汉皇陵,纵火焚烧了洛阳城。

这么写怎么看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一对照《三国志》,初平元年(190年)年初,关东群雄刚刚起兵,董卓就把洛阳的皇陵刨了,然后把汉献帝送到长安,自己留在洛阳,轻轻松松打了好些胜仗,下一年才败给孙坚,本人开始西撤。那董卓早早地刨皇陵烧洛阳,不是神经病吗?

不过《三国志》还说,董卓虽然纵容自己的手下,但严格排斥他们进入文官系统,朝廷里的任职,大多还是原来的官员或候补官员,所以还能维持基本的政治秩序。能这么干的人显然不是神经病。

如果不采用《三国演义》那个调整史实使之合理的办法,那么看《后汉书·董卓传》:“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关于董卓暴虐的所有记录里,这条最平实。这样倒是可以把不少事串起来。

董卓想把原来的皇帝废了,改立汉献帝。据说,先帝在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这孩子,本就是想让他即位的。这孩子还是先帝的母亲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因此称为“董侯”,董卓和董太后之间有(或号称有)亲戚关系。总之,董卓想立汉献帝特别自然,那他就是外戚了,外戚秉政是汉朝传统。董太后是被何后害死的,所以董卓要何后死,理由也充分。何后死了,不管怎么说,要和先帝合葬,那就要打开皇陵,这也是走流程的事。

直到這里,董卓的每一步,都可以说是理性的。但先帝汉灵帝,是个特别骄奢淫逸的皇帝,打开皇陵,看见无数珍宝耀眼生辉,局面就控制不住了。未必是董卓本人。董卓手下是广大西凉将士,多年来过着艰辛凶险的生活,浴血奋战保护着冷漠无情对待自己的洛阳城。

“我们不是一直被亏欠的吗?没有我们守护着西北边疆,皇帝能安心聚敛这么多财宝吗?结果直到今天,也还不给我们官做,我们拿点东西怎么了?”于是大家就把皇陵掏空了。

对董卓来说,则是不管他本来怎么想的,他做一个正常权臣的路,就被堵死了。于是就一不做二不休,皇陵挖了一个又一个,富户抢劫了一家又一家,洛阳城的大火,燃烧起来了。

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作为一个庸人,我倒宁可真相就是董卓是不可理喻的恶魔才造成了一切灾难。那反而是小概率事件。

猜你喜欢
华雄皇陵汉献帝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温酒斩华雄
复原地下皇陵
代我斩华雄
皇帝邻
皇帝邻
闭月羞花
说曹操曹操到
关羽获奖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