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为室性早搏,是指因除窦房结其他的一个异位起搏点提前引发电刺激,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心肌兴奋的症状。此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其发病的几率约为15.7%。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较轻的可仅出现心悸心慌,而严重的能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致使许多恶性心血管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存[1]。现如今,西医的主要方法还是使用手术或药物的方法来治疗室性早搏。手术方法可以马上消除早搏,改善症状,但是其操作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而且费用较高,患者的接受度不高。药物方法虽然使用方便,而且同样可以长期抑制室性早搏的发生,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还有导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对应用的适应性较差[2]。而传统的中医学治疗室性早搏拥有宝贵的经验和巨大的优点。通过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诊疗理念,根据追本溯源和标本同治的诊疗方法,不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还可以从根本上祛除患者的致病基础,所以治疗效果明显,而且较少出现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此次试验使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肾阳虚型室性早搏,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选取2019年3 月~2020年3 月期间在大连市中医医院重症科收治的50例心肾阳虚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1~61 岁,平均年龄(55.7±5.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57±1.91)年。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2~63 岁,平均年龄(54.3±4.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82±2.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3]中对室性早搏的规定;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4]中对心肾阳虚型证的诊断依据。
1.2.2 纳入标准 根据Lown分级,属于Ⅱ~Ⅳa 级室性早搏,并且24 h 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发作次数>800 次。
1.2.3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有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患有精神性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入院后给予基础对症处理,如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心理疏导等。给予胺碘酮(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623,规格:0.2 g)口服,0.2 g/次,3 次/d。连续治疗2 周。
1.3.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芪30 g,桑寄生30 g,炒酸枣仁30 g,甘松30 g,熟地黄15 g,柏子仁15 g,当归12 g,人参10 g,桂枝10 g,制附子9 g,炙甘草9 g。若心神不宁,夜寐易惊加龙骨25 g,牡蛎25 g,珍珠母25 g;梦多加合欢皮20 g,夜交藤25 g,远志15 g;烦热不眠,急躁易怒加栀子15 g,柴胡15 g,牡丹皮15 g;心悸胸闷加瓜蒌12 g,薤白14 g,郁金20 g。以上中药均来自于本院中药房,按正规方法炮制。1 剂/d,水煎至300 ml(医院统一煎服),分2 次早晚服。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通过《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的标准,测量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显效:统计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次数,比治疗前下降>85%;有效:统计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次数,比治疗前下降55%~85%;无效:统计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次数,比治疗前下降<55%。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根据中华医学会全国心率变化程度协作组制定的规范测量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率变异程度。包括SDNN、SDANNI、SDNNI、PNN50。
1.4.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 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包括SV、LVEF、LVFS、血清BNP 水平。
1.4.4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心悸、乏力等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NN、SDANNI、SDNNI 长于对照组,PNN50 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V、LVFS、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发生室性早搏的病理生理较复杂,具体原因现在没有明确,多数学者同意的观点是起病不但和心肌细胞受损相关,而且还和神经介质异常也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发现[6],心脏通过神经的协调工作,而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会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能减少室性早搏的频次,所以当人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紊乱后,就会出现电生理异常,导致室性节律紊乱。中医学无室性早搏的病名,按照症状可归为“心悸”或“怔忡”等范围内,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等脏腑关系紧密,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结合。现代社会中心肾阳虚型是较为多见的病症,中医学认为患者因天生羸弱,或年长体弱,或久病失养,都会损及心阳,心阳失于温养,悸动不宁,动而气乱。胸中阳气虚弱,不足以温煦,导致四肢温阳不足,形寒肢冷。心气耗损,心气无力鼓动心脉,致使血液停滞,瘀阻脉络,气机不畅,诱发胸痛。肾阳属诸阳之根,机体所有的阳气都由此发生,所以肾阳不足,则心阳亏损,阳虚阴胜,则脉沉迟细弱,或结或代。所以心肾阳虚、心气无力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温阳补肾、益气复脉为治疗原则。
此次试验所用的桂枝甘草汤加味,其由黄芪、桑寄生、炒酸枣仁、甘松、熟地、柏子仁、当归、人参、桂枝、制附子、炙甘草组成。方中使用大量的黄芪和人参,作为君药,黄芪能健脾益气、升阳复脉,可以固表补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有明显的强心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大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氧状态,防止心肌细胞受损[7];人参有益气助阳、生津温补的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皂苷可以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度,减少血管压力,改善心肌缺氧状态,保护心肌细胞[8]。制附子、炙甘草、桂枝用量比前药要略少,共为臣药。桂枝能温通心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桂枝含有的桂皮醛和桂皮酸钠,能扩大血管的孔径,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和心功能,而且,桂枝还能镇静、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抗凝的功能[9];炙甘草能温阳补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甘草中有大量的甘草甜素,能明显阻止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可以防止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0];制附子补益心阳、脾阳和肾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制附子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需氧量,改善冠脉灌注度,保护心肌细胞。桑寄生、甘松、熟地黄、当归辅佐君药,桑寄生可补益肝肾,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桑寄生的总黄酮苷可以改善急性心肌乏氧,并能抗心律失常;甘松可理气通络、活血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甘松中的挥发油可以明显增加动作电位的工作时间,增加心肌细胞的敏感性,所有可以抗心律失常;熟地黄能滋阴补血,填精益肾,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熟地黄可以增加肾动脉的灌注度,同时有降压的功能;当归既可补血又能活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缺血,降低心肌需氧量。诸药配伍,标本同治,共奏温阳补肾、益气复脉之功。
综上所述,采用桂枝甘草汤加味能够显著减轻心肾阳虚型室性早搏的不适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