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2-04-14 11:12徐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徐冶

心脑血管疾病为当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旦患者发生脑卒中,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而这一问题更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中老年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显著升高,且大部分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2]。所以,医生及时有效的诊断患者颈动脉存在的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疾病。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2019年1 月~2020年1 月本院内进行彩超检查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彩超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 月~2020年1 月本院收治的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年龄50~70 岁,平均年龄(63.84±4.69)岁。对照组年龄50~70 岁,平均年龄(63.92±4.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实验组患者确诊为外周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②患者的意识较为清晰且沟通无障碍;③自愿配合彩超检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系统以及组织严重病变的患者;②孕期内以及哺乳期内的患者;③检查配合度很差以及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采用院内彩超对两组进行检查,并从颈部的动脉根部逐渐向受检者的头部移动,最终将检查结果显示出来。应用探头频率4~11 MHz 的超声诊断仪,再依照《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对颈动脉斑块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再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异常者采取进一步的分类。检查人员需要根据受检者的颈动脉血管前侧进行纵向检查,并沿着颈部总动脉血管的走向进行检查,随后对其实现纵向扫描检查,同时越过血管膨大位置,将颈动脉血管长度充分显示出来。医生通过这一检查方法,可以将受检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实际厚度检查出来,并测量受检者的斑块长度、厚度以及表面情况,进而进行有效的检查以及诊断。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斑块检出率 对受检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措施后,医生需要观察受检者的颈动脉内膜与中膜的距离,若二者差为11 cm,或者受检者局限性内膜与中膜的厚度差为11.5 cm,则可以诊断为发生斑块。斑块的回声强度低于管壁,则为软斑块;若斑块回声强,则为硬斑块;如果斑块回声不均匀,为混合斑块。

1.4.2 颈动脉狭窄程度 判定标准:如果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管腔<50%,且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125 cm/s,则判断患者为轻度狭窄;如果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管腔在50%~69%,且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125~230 cm/s,则判定患者为中度狭窄;若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管腔在70%~99%,且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230 cm/s,则判定患者为重度狭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斑块检出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检出斑块20例,其中软斑块7例、硬斑块8例、混合斑块5例,斑块检出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检出斑块29例,其中软斑块11例、硬斑块10例、混合斑块8例,斑块检出率为96.67%。实验组患者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脑梗死患者人数的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均发生这一疾病,且脑梗死患者常是由颈动脉狭窄所致[3,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约有20%的脑梗死患者常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其是当前临床医学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更是心血管科室进行分析的主要方向[5,6]。对患者存在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及时诊断以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效果,值得更多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7]。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属于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是血管内膜出现典型的脂质沉淀,并逐渐形成粥样的斑块组织,最终导致患者发生血管等病变。人体血管内存在的粥样斑块病变会由于血管内膜存在的溃疡逐渐发展为粥样溃疡,当其发生破溃后,对应的物质会进入血液内,且最终发展为栓子,导致人体远端血管出现阻塞的情况。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特点为受累颈动脉病变是由内膜开始的,常累及弹性和大中等肌性颈动脉,如果颈动脉腔发生阻塞的现象,则供应此颈动脉的组织或者是器官就会发生缺血或坏死的情况。人体颈动脉发生斑块的常见部位多为颈总动脉,且常以人体颈总动脉分叉部位比较多见,且患者的病变部位常会形成涡流,增加患者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且患者的左侧颈动脉发生病变几率要显著高于右侧动脉。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患者动脉壁的内膜是常见的病变部位,当动脉内形成斑块并突出管腔时,由于其存在一定的脂质聚集或者管壁应力显著增加,斑块极易发生破裂,且暴露的脂质以及胶原可以激活人体内的血小板,并启动血凝反应,进而形成血栓,其是导致患者脏器发生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现如今,针对外周血管颈动脉粥样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T 血管成像以及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首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是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是其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而且禁忌证范围也比较广,尤其是老年人群或者体质比较弱的患者都不能进行检查,也不能有效显示出斑块内部的结构和表面的形态特征。其次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此项技术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善渐渐的取代了CT 血管成像技术,但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设备非常昂贵,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上没有广泛推广。而彩超可以将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管壁实际结构、血流情况等信息充分显示出来。并且,彩超对患者血管壁内膜-中层或者微小病变较为敏感,进而分辨患者的不同斑块类型,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以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彩超在外周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中操作非常方便,而且诊断率也非常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创诊断方法。此外,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作为一种人体全身慢性疾病,主要对人体的大中型动脉进行侵袭,并以患者的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脑动脉居多。由于人体的颈动脉与心脏、大脑两个重要器官相连接,再加上颈动脉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部位,患者一旦发生病理改变将主要侵袭冠状动脉以及脑动脉。并且,患者的颈动脉位于人体的表浅位置,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干扰相对比较小,再加上对患者进行高频探头的检查,可以获取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患者的临床准确率比较高。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医生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与临床解剖结果基本一致[8-10]。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67,P<0.05)。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彩超检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意义。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