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葵新品种在豫西地区田间生长比较试验

2022-04-14 08:22卫勇强潘晓东张向召陈润玲吕维娜吴建梅李瑜李旭辉
特产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油葵天数抗性

卫勇强,潘晓东,张向召,陈润玲,吕维娜,吴建梅,李瑜,李旭辉

(1.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省农村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配合开展黄河生态廊道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洛阳农林科学院打造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效利用科技创新高地的实际需求,引进适宜于豫西黄河流域及辐射周边地区的新作物、新品种势在必行。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inn.)属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Helianthus)植物,是一种抗逆性极强的油料作物,适应性强、耐盐碱、耐瘠薄,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油料作物,并可有效改善百姓食用油的饮食结构,同时结合黄河沿岸各县区旅游观光产业,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实现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有必要引进并研究不同杂交油葵新品种在豫西地区的适应性,进而引种,给当地种植户从品种繁多的油葵种子市场选择适宜的品种提供参考,为杂交油葵在豫西地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在豫西油葵种植区搜集和引进的6个油葵品种为材料,因GE813在当地推广种植多年,故设为对照,参试品种均为经国家农业农村部准予登记完成并允许推广的品种,品种信息详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信息Table 1 The information of participating varieties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在洛阳市洛龙区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区土壤为褐土,质地为重壤,耕层容重1.55 g/cm3,田间持水量23.48%,饱和含水量33.36%,该区年均辐射量491.5 kJ/cm2,平均气温14℃,日平均温度超过10℃的天数约210 d,积温达4 000℃,年蒸发量1 872.1 mm,土壤耕层有机质17.2 g/kg,碱解氮(N)61.3 mg/kg,速效磷(P2O5)11.33 mg/kg,速效钾(K2O)159.6 mg/kg。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24 m2(4 m 6 m),等行距种植,行距67 cm,株距28 cm,采用开沟点播,穴深3~5 cm,每穴两粒,定苗1株,如有缺株,于育苗圃及时移苗,保证密度为5.25万株/hm2,当天完成全部播种,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播前施三元素复合肥750 kg/hm2,全部作基肥施入。

1.4 观察测定项目

生育期记录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至现蕾天数、现蕾至开花天数和开花至成熟天数。

出苗期:子叶出土展开达全区总穴数75%的日期;现蕾期:植株主茎花蕾直径达1 cm,占全区总株数75%的日期;开花期:植株主茎花蕾的舌状花完全展开,占全区总株数75%的日期;成熟期:花盘背面和茎秆上中部变成黄白色,叶片出现黄绿色;子实充实,外壳坚硬,呈现固有色泽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90%的日期。

植株性状:在收获前3 d,对第2重复各小区随机连续抽取10株测量其株高、茎粗、叶片数和盘径等。

抗性表现:在舌状花凋萎后10 d左右,调查油葵菌核病、黄萎病、褐斑病和锈病的田间发病等级,分级评定标准划分参照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整理修订的《向日葵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小区产量及产量性状:各品种充分成熟后,随机收取未缺粒的10株花盘,分别脱粒晒干后,查每盘成粒数和空壳粒数;随机取100粒晒干的饱满成粒称重,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百粒重,手工剥壳后称取籽仁重,重复3次计算籽仁率,籽仁率=籽仁重/籽实总重100%;全区收获脱粒晒干后称量小区产量,并计算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2]。

1.5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利用SPSS 17.0软件单因素方差(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变化

参试品种于2020年6月10日播种,品种不同,杂交油葵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如表2所示,CY101出苗较其他品种早1 d,生育期最长的为GE817,最短的为LD1003,二者生育期相差3 d。参试品种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现蕾至开花及开花至成熟阶段,现蕾至开花所需天数最大相差4 d,开花至成熟所需天数最大差达到6 d,而品种间出苗至现蕾所经历天数相差不大。

表2 各参试油葵品种生育期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periods for different varieties

2.2 不同品种植物学性状

由表3可见,所引进的6个品种,叶色均为深绿色,但各参试品种株高、茎粗、全株叶片数及葵盘直径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株高跨度为126.2~195.2 cm,高低相差69 cm,CY101、CY102、LD1003和GE817的株高分别为183.1 cm、182.8 cm、126.2 cm和195.2 cm,与对照差异显著,而S606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盘径分别为165.8 cm、2.6 cm、32.1片和17.3 cm,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生育期最长的品种GE817的株高最高,全株叶片数最多,达到35.4片,茎粗仅次于LD1003,达2.75 cm,除叶片数外,其他性状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生育期最短的LD1003,全株叶片仅为26.6片,但茎粗和葵盘直径均为最大,所有性状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

表3 各参试油葵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otanical characters for different varieties

2.3 不同品种抗病性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从4种病害发生程度来看,黄萎病的发生较为严重,其中又以CY101和GE817发病较重,而LD1003、CY102和S606对该病抗性较好,受侵染植株和叶片发病面积较少;菌核病和褐斑病在试验品种上的症状相对较轻,均表现出了对两种病害不同程度的抗性。综合来看,LD1003和CY102两个品种田间自然发病率最低,抗性最好;参试品种中植株最高的GE817倒伏率最高,而最矮的LD1003田间未发现倒伏。

表4 各参试油葵品种抗性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tress resistance for different varieties

2.4 不同品种产量性状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各品种在该地区产量为2 926.5kg~3 472.5 kg/hm2,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3个,以LD1003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8%,CY102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6.8%,S606比对照增产5%,其中LD1003和CY102相比于对照差异显著,S60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GE817各个性状指标均最低,盘粒数、籽仁率和百粒重相比对照差异显著。比对照减产的两个品种CY101和GE817,其各项经济性状都较低,其中籽仁率、百粒重均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

表5 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economic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3 结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6个油葵品种的平均折合产量以LD1003最高,达3 472.5 kg/hm2,较对照增产7.8%;其次是CY102,折合产量为3 439.5 kg/hm2,较对照增产6.8%;S606居试验第3位,为3 384 kg/hm2,较对照增产5%。上述3个品种的折合产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且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其中又以LD1003和CY102抗性最好。

3.2 6个油葵新品种生育期为93~96 d,不同品种间相差不明显,在豫西地区的天气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但从生育期上来看,这6个品种均属于中早熟品种;在豫西地区,LD1003和CY102,这两个品种稳产性和丰产性好,植株高度错落有别,基本可以满足广大种植户对于植株高度的不同需求,且生育期基本一致,可针对不同地势及需求搭配种植,花盘盘径大,产量突出,为豫西地区油葵种植的首选品种。

4 讨论

4.1 参试品种中只有LD1003为矮秆品种,其植株高度最低,生育期也最短,这与张金富等[3]在油葵新品种比较试验中的结果一致。

4.2 植株较粗可增强植株的抗倒性,而葵盘较大则对提高产量有利,植株茎粗与盘径存在正相关,盘径越大,茎粗越大,这种趋势不仅存在于品种间,同样存在于同一品种的种植群体内,较大的茎粗为葵盘提供充足养分,同时为其自身赋予足以支撑相当葵盘重量的茎秆支撑能力,使其不易倒伏或倒折,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4]。

4.3 品种的最终产量与其病害发生轻重有直接关系,在植株生长后期,病原菌的逐步侵染对籽实灌浆有很大影响,从而导致百粒重下降,产量受损。在今后的油葵大面积引种推广中,一是选择对菌核病和黄萎病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二是在现蕾期至盛花期选用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剂,每隔7 d 1次,连喷2~3次进行预防[5];所有参试品种均未发现锈病,可能与试验地轮作倒茬,且没有重茬种植,加上向日葵出苗至6月中下旬,雨水量较少有关[6]。

4.4 品种的倒伏率与株高呈正相关,参照当地往年的气象资料,播期的确定应考虑油葵生长后期,尽量避开刮风天数较多、风势较大的大致时间段,或选择植株较矮的品种,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4.5 近些年,随着一批抗菌核病的向日葵品种推向市场以及栽培措施的改进,向日葵菌核病得到控制,其对产量的影响在逐年减小,而黄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向日葵籽粒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将是控制黄萎病发生最根本的防治途径[7,8]。

4.6 但此次试验还存在局限性,需要继续设置年份连续、地点覆盖广、品种类型更加多样的引种尝试,从中筛选出类型和数量较多的油葵新品种供种植户选择。

猜你喜欢
油葵天数抗性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Pib、Pi9、Pi2、Pi54和Pish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26.67公顷油葵盛开“致富花”
油葵种植技术要点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亚洲玉米螟Bt抗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