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3月的山城日丽风清。在巴南区姜家镇,趁着天气好,65岁的徐林决定去街上走走。自从搬进新家,他的心情也随天气一样,逐渐明媚起来。
得益于巴南区实施的棚户区改造,2021年6月,徐林一家告别破旧的“穿斗房”,搬进崭新的住所,生活翻开新的一页。
受历史、地形等因素限制,过去姜家镇规划较为无序。其中,姜家镇老街房屋多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且多为砖木结构。除了独栋房,老街还有不少“连体房”“夹心房”,有的房屋甚至坐落在高切坡、排洪渠上。
就拿徐林一家来说,他家的老屋建于1951年,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垮塌,房顶出现裂缝,被鉴定为D级危房。和他家一样,镇上很多居民的老屋都被鉴定为D、C级危房,但由于情况复杂,居民无法单户自行排危改造,只能“望房兴叹”。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姜家镇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
刚开始,由于补偿金额未达预期,很多居民对改造工作持观望态度。
“听听群众怎么说。”党员干部们行动起来,走街串巷了解居民诉求。最终,在满足规划和用地要求的基础上,姜家镇推出了新的“棚改”补助方案:针对D级危房进行拆除并原址重建,重建费用由群众按每平方米650元的标准自筹,不足部分由政府承担;针对C级危房进行修缮加固,涉及屋顶、外墙立面、商户广告位、空调机位、防盗窗改造等,修缮加固费用由政府全額承担。
徐林算了算,自家老屋总面积420平方米,按照新方案,只需出27万余元就能在原址上建起新房,建筑面积、使用功能、产权性质都不变。于是,徐林一家很快签了约,其他居民也陆续签约。
动工前又出现新问题。过去的房屋普遍较矮,层高不足2米,现在的普通住宅层高大都接近3米。有的老屋夹在两栋房子之间,原址重建后,按现行的层高标准,新房会变高,影响邻居家的采光。为此,工作人员组织业主和邻居一起协商解决,直到双方满意。房子户型不够方正、厨房想换个地方……哪里有意见,居民都可以提出来。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姜家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了1000余处设计微调。
2019年12月,姜家镇棚户区改造房屋主体工程竣工交房。该“棚改”项目得到中央棚户区改造专项补助资金855万元,市、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套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309万元,姜家镇财政自行投入355万元。截至2021年10月,此次“棚改”项目共涉及居民171户,其中修缮加固128户,拆除重建43户,总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老屋变新房,姜家镇的公共环境同样发生着变化。2020年起,姜家镇着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10万元,用于硬化院坝、整治排水沟、修复破损花台,实施旱厕改水厕、升级公厕、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点等项目。
与此同时,姜家镇还保留了老水井、黄葛树、石桌石凳、姜家老街等老景致老建筑,让生活多一些烟火气,为居民留住一抹乡愁。一直以来,姜家镇都保留着舞龙的习俗。为更好传承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家镇建起龙舞广场,搭起大舞台。逢年过节,各支舞龙队便聚集到此,一展身手。在欢声笑语中,姜家镇居民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