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近年来的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

2022-04-14 19:37谢丹婷田庆霍一帆
公关世界 2022年6期

谢丹婷 田庆 霍一帆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外之间的交流无法避免也愈发频繁,而民族冲突愈发明显。2012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在飞速的经济发展的加持下,中国人民的奢侈品购买力不容小觑,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却仍未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在各国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中,屡次出现了国外品牌引发的舆论事件的情况,激起了中国网民的爱国主义情绪。

关键词:网络爱国主义 网络商业爱国主义 时尚品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外之间的交流无法避免也愈发频繁,在各国各民族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东方主义等因素所造成的民族冲突愈发明显。2012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增长速度让其在国际上的消费市场不容小觑。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却仍未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在各国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中,屡次出现了国外品牌在中国引发舆论事件的情况,在线上、线下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与愤怒。

一、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爆发原因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浪潮下,使得文化的冲突频繁且加剧,爱国主义情绪得以爆发。同时媒介技术尤其是社交平台的发展,爱国主义在社交化社会进化为网络爱国主义情绪,进一步使得情绪的病毒式扩散成为可能。笔者认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感、匿名机制下的情绪化性表达、社交平台下的节点化发散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外交流机会的增加,是造成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爆发的四个主要深层次因素。

1.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感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两大文化发展模式: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其中,个人主义所强调的自由权利与资本主义相伴生,而在中国,不管是从封建社会的群体主义, 还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都强调社会、国家、集体的利益, 而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主流价值观。基于这种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感,中国网民更多地以集体、群众、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出发,相较于个人主义,会更容易自发自觉地将华人、华人文化与自身划上等号,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由于集体主义中民族与个人密不可分的情感关系,中国网民会更容易将个人和民族国家紧密结合,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匿名机制下的情绪化性表达

互联网下的众多社交平台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空间,平等的身份下的交流通畅,构成了哈贝马斯口中的“公共空间”。[ 1 ]不管是微博,还是豆瓣、小红书等社会化媒体,用户的真实身份大都被隐藏在一個个ID之下,更多地以虚拟形象示众,其内心的自我约束感大大降低。正如桑坦斯所认为,网络空间的网民具有“无限过滤”和“用脚投票”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导致“群体极化”,造就极端人群。在这样的机制下,失去了现实身份约束下的用户往往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大胆,在表达上更趋于自我,更愿意披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网民甚至有可能会以群体为单位,做出盲目、冲动的集合行为。

3.社交平台下的节点化发散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创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随着web2.0转入下半场,即时通讯以及社交平台的出现,使得内容传播、复制的成本近乎为零,去中心化的传播结构使得“一次生产,N次传播”成为可能。网状的传播结构和海量的内容为情绪的流动提供了依托,在2017年引发大量讨论的“杜嘉班纳事件”中,其系列广告被微博大V转载,微博的点赞、转发简易的扩散机制使得网民的情绪的集合与扩散异常快速,同时,众多明星纷纷提出与杜嘉班纳解约,再度激起网民的讨论,并在当天微博的热搜中高居不下,在内容的扩散与用户在不同平台的游牧过程中,爱国主义情绪实现了在不同的社交平台流动,情绪的堆积到达顶峰。[ 2 ]

4.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外距离的“内爆”

第三次信息革命带来的网络与通信的通达,更是为快速的远距离信息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持;社交平台与5G技术的勃兴,全球各地的距离实现了真正的内爆,不管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领域,技术的日趋成熟将现代人投掷回部落时代,马歇尔·麦克卢汉上世纪所预言“地球村”成为了现实,远距离、零时延的面对面交流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交流空前频繁,形式上也更趋于复杂——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地位并未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进步而能在国际社会上争取到同等的提升,由于文化差异、刻板印象所引发的国家间冲突更是由于频繁的交流而不可避免地增多,这为中国网民的爱国主义情绪的触发提供了底层条件。

二、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的表现形式

情绪是在时间和地点共同塑造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个体积极寻求情感实现,而社会运动刚好给予了这种探索以实现的机会。而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的具体表现,体现网民在事物的认识与行为上——认识是否准确,行为理性与否,是考量网民的爱国主义情绪释放的表现形式之一。

1.认识:准确与偏差并存

在对等的、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中国网民的爱国主义情绪的合意在很多情况下是共同协商下的结果,是共同利益下的取舍,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商谈环境中,个体间的互补易于产生群体智慧。网民在集体主义和民族情感的作用之下,有利于激发起利他行为,为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的准确认识赋能。但是,从博客、论坛到微博,社交平台的日益草根性,也带来了发布主体的草根性,存在着发布主体媒介素养与文化科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群体的智慧在这样的环境中未必能够形成。在情感理论中,社会地位高的成员往往会对社会地位低的成员形成明显的影响。在微博可以体现为网民习惯性依赖于意见领袖——“微博大V”,面对网络中具有众多人脉的大V,许多网民选择无条件轻信,但草根化的意见领袖门槛导致了信息渠道的谣言与假新闻众生,后真相情绪蔓延,情绪的认识由此产生偏差。

2.行为:理性与非理性共生

谢金林曾经提到,“要从道德的愤怒发展为集体抗争行动,就必须使之意识形态化并建构起一个不公正的解释框架,集体抗争行动组织者才能在一个亚群内创造出行动的共意。”在“众多国外品牌抵制新疆棉”事件中,网民在微博刷了#新疆雪白的棉花#、#新疆棉,中国心#等话题,积极为解除与涉事品牌解除合约的王一博等明星点赞;线下自发地抵制优衣库、耐克等涉事品牌,并拍摄新疆无人驾驶播种机种棉的视频,为新疆棉花正名,这样的理性行为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对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等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群体聚合的力量也是一种无意识和非理性行为。同样是在“众多国外品牌抵制新疆棉”事件中,网民中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行为,如部分过激的网民辱骂穿涉事品牌服装的中国群众等行为,非理性的情绪所引发的偏激的行为扰乱了社会治安,影响了无辜群众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平稳产生不良影响。

三、网络民族主义下合理情绪表达的举措与路径

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流向是否趋于理性,不是某一方单一的责任,而是需要主流媒体、平台以及网民自身形成三合力。首先,主流媒体承担着舆论大环境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作用,在面对激起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事件时,媒体应发挥其主心骨的作用,弘扬主旋律、提振正能量,呼吁人民群众以合理的方式爱国,引领舆论场,积极承担舆论引导与纠偏的责任,认真履行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职责使命。

网络商业爱国主义情绪的滋生、堆积与扩散都离不开互联网媒体平台这一重要场域,这也就意味着平台背后的企业亦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018年提出,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在网络民族主义情绪滋生、传播、发酵的过程中,平台应及时制止传播流中不利于维护绿色网络环境的谣言、假新闻等。

最后,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理性与否与每位网民息息相关,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尤其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格外重要。截至2020年3月,10-19岁、20-2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3%、21.5%,青少年在中国网民占比中具有极高的比例;青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也是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表达者,但由于青少年所具有表达欲强、关心时事、追求时尚但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快推进网络民族主义的教育,建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在青少年至关重要的人生观念塑造阶段,对其进行合理的情绪引导与输出教育。

四、结语

以微博、豆瓣为主的社交平台为网民的爱国主义情绪的传播提供了可供大范围扩散的空间,近年来,各国外时尚品牌舆论事件频发,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网民的爱国精神、民族情感,促进了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将人民群众和民族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网民在社交平台抒发温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有利于加强网民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情感基础。但是与此同时,部分激进、偏激、非理性的网络爱国主义也会容易陷入贴标签、站队的二元对立之中,引发盲目、极端的群体性迷失状态,甚至会导致一些危害社会治安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集合行为。引导网民合理抒发爱国主义情绪,发挥爱国主义情绪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

(本文系大學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705027。)

【参?考?文?献】

[1]赵壮道.集体主义文化基因与中国的文化安全[J].人民论坛,2013(32):183-185.

[2]严许媖.手机人际传播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