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圣母殿保护与研究考略★

2022-04-13 14:09张国花刘宝兰
山西建筑 2022年8期
关键词:晋祠彩塑圣母

张国花,刘宝兰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 km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最初是纪念唐开国诸侯叔虞的祠庙,因晋水源发于斯,故名叔虞祠曰晋祠。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1]记载,此祠北魏以前就有了,后经历代进行扩建和补建达到今日的规模。晋祠是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见图1)。

1 文物概况

晋祠祠内古木参天,建筑雄伟,风景秀丽,祠宇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晋祠祠区,从东南走向西北为一条中轴线,著名的圣母殿居于中轴线的西端,是全祠的主体建筑物。中轴线的北侧有三台阁、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关帝庙、文昌宫;中轴线南侧有水母楼、胜瀛楼、骀台庙、王琼祠和舍利生生塔,祠内聚集了宋、元、明、清时期建筑共100余座。此外,祠内共有塑像180余尊,其中66尊为新塑;壁画610余平方米。

圣母殿是晋祠内主殿,位居中轴线终端,是现在祠区最古老的建筑,殿内奉祀姬虞之母邑姜(见图2)。据彭海先生《晋祠圣母殿勘测收获——圣母殿创建年代析》推测得知,圣母殿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至九年(979年—984年)[2]。圣母殿建成后,在宋代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建筑受损比较严重,于崇宁元年(1102年)进行了一次大修,现殿内脊槫下有墨书题记对本次大修有记载。自此圣母殿平安渡过了400余年,直到明代又经历了两次地震后,又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进行了一次重修,根据文献记载和调查得知,此次重修规模不大,更换了南山廊下的部分构件和屋顶琉璃饰物,并翻修了瓦顶。因此,圣母殿总体来说仍为典型的宋代木结构建筑[3]。

圣母殿坐西向东,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顶,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四周围廊,外加一圈深二椽的副阶,这种“副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建筑中最早的实例(见图3)。大殿出檐适中,举折和缓,整个殿顶由多条柔和、飞动的曲线构成,造型优美,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前檐明间、次间设板门,梢间安破子棂窗。梁架为“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是我国宋代《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圣母殿斗栱配置十分疏朗,斗栱与柱高比例适当,全部斗栱都用单栱,殿正面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侧面则仅用补间铺作。檐下柱头五铺作,出假昂与假华头子,上檐柱头六铺作,耍头作下昂状,这种使用真昂与假昂两种斗栱且在上下檐互调位置的做法,也属于最早的一例。斗栱上置梁架,围廊上施乳栿。圣母殿前廊柱子上的盘龙是我国古代唯一保留下来的木雕盘龙,表现了北宋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意识,为我国古建国宝。南檐栱眼壁彩画,题材全为旋纹、卷草、海石榴、吉祥花卉等图案,其纹样、色彩和使用叠晕的绘制方法等,均属于典型宋代建筑彩画内容,是《营造法式》中“五彩遍装”图案,是十分珍贵的宋代高等级彩画的遗物。殿内彩塑以宋代侍女形象为依据,具写实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宋代审美统一的写实风格。晋祠圣母殿内、外共有45尊彩绘塑像,该塑像群是我国古代彩塑中里程碑式的卓越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圣母殿结构奇巧,尤显雄劲,是我国宋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与殿内宋代彩塑、彩画以及前廊柱子上的木雕盘龙共同构成了人类建筑文化遗产中一份弥足珍贵的精品。

2 晋祠圣母殿保护历程

圣母殿自创建后历经各代修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最重要的两次大修为崇宁元年和嘉靖四十年。解放战争中,晋祠圣母殿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目录》之中,在军民的保护下安然无恙。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文化瑰宝,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晋祠设办事处,责成专人进行保护保养,使晋祠圣母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永久传世,具体保护项目及工程总结如下。

2.1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期间——现状整修阶段

50年代初,山西文物管理委员会晋祠办事处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对圣母殿的保护情况日趋重视。这一阶段保护方式主要以现状整修为主,根据档案记载可得知具体工程为:1954年揭瓦修缮圣母殿围廊;1956年为了预防潮气腐蚀殿内塑像,加筑了殿内侍女像料石基座;1962年,对圣母殿瓦顶予以全面勾抹,捉节夹垄;1974年和1980年,两次补砌和铺墁圣母殿地面,进行现状保护,使其益寿延年。

2.2 20世纪90年代期间——落架大修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太原地下水位下降、地质变化以及自北宋以来的几次地震的影响,造成了圣母殿基础下沉,殿身倾斜,构件折损,瓦顶漏雨等问题,直接影响殿内塑像的安全[4]。针对此情况,请示国家文物局立项,决定对圣母殿进行一次全面的实地考察测量与分析研究。山西省文物局会同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柴泽俊和太原市晋祠文物园林管理处处长平连生主持,古建所高级工程师吴克华与任毅敏、王春波、牛郁波、姚怡学、张志敏、李在清、李刚、刘秉娟、韩文麟等组成工作组实地考察测量,于1989年7月,经过现场勘察编制完成了《晋祠圣母殿勘察报告》。为了弄清殿基变化的真实原因,使修缮方案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晋祠文物园林管理处会同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对圣母殿地基构造及其变形情况,进行了实地掘井勘探和物理力学分析,于1991年4月编制完成了《太原晋祠圣母殿地基勘察报告》。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10月编写完成了《太原晋祠圣母殿勘测研究报告》(包括修缮方案)。国家文物局1992年11月组织专家审核批准,付诸施工(见图4)。

1993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负责进行圣母殿落架大修。从1993年开始选购木材、搭设工棚库房、支搭保护塑像棚架,1994年检修加固全部木构件,1995年烧制砖瓦、铺钉椽望、瓦顶,归安脊兽,到1996年6月15日,圣母殿修缮工程全部告竣[5]。圣母殿落架大修和加固基础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地质、土木、时代、工艺等,还涉及到塑像、壁画、彩绘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此采取的技术方法和保护措施也较复杂,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工程进行了验收,修缮工程质量得到了一致好评。本次修缮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在修缮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遵循了“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的四原原则,做到了“修旧如旧”,从根本上对圣母殿采取了抢救、预防性保护措施(见图5,图6)。

2.3 21世纪至今——日常养护及监测阶段

圣母殿大修后,基础和结构都比较稳定,对圣母殿的破坏主要为雨水、温差、 风化等因素。基于此,对于圣母殿的保护措施主要以日常保养为主,即定期清理大殿屋面的杂草、尘土等,保持屋面雨水畅通,定期修补墙体的局部裂缝,并对有隐患的部分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存档。

通过圣母殿档案记录资料得知,近些年,对于圣母殿以及殿内附属文物的保护也做了一些工作,具体为:2010年 在大殿前廊制作木栅栏,防止游客与文物的频繁接触对大殿前廊柱子上的木雕盘龙造成损伤;2011年11月,为减少落灰、积尘对殿内彩塑造成的破坏,晋祠博物馆为殿内的每尊侍女像安装了木制神龛;2015年,晋祠博物馆聘请专业人员对殿内的每一尊塑像进行了信息采集并收集了残片进行分类保存,为下一步的保护修复奠定了基础;2016年,为了保护晋祠圣母殿彩塑,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晋祠圣母殿彩塑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彩塑进行了无损检测分析,对部分脱落至地面的泥塑地仗层及颜料层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检测,开展模拟修复,目前《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保护修复方案》正在完善中。

2015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文物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公布实施。保护规划对圣母殿的保护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明确了圣母殿的保护措施为日常保养,主要包括测绘、日常文字和摄影记录、清洁除尘、定期除草、病害监测和沉降观测等内容,强调了重点监测油饰彩画病害和木构件糟朽情况及速度,同时对圣母殿外墙题壁提出了“由专家评估恢复的可能性,再确定是否加以修复”的要求[6]。

目前,圣母殿主体建筑结构保存状况较好,殿内塑像是本阶段保护的重点,在反复勘察、实验以及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并予以实施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3 晋祠研究工作

3.1 晋祠相关研究现状

古往今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大众都不乏对晋祠这个“大文物”的研究。最早对晋祠的记载当属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它详细记载了晋祠的地理位置、起源、山川、河流等的状况,对后世研究晋祠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价值。清代太原刘大鹏先生编纂的《晋祠志》一书,主要从祠庙、亭榭、山水、古迹、乡校、人物、植物、文艺等多方面内容对晋祠做了详细的阐述,是一部系统介绍晋祠的完整性论著。梁思成与林徽因合著的《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7]对晋祠的主要建筑圣母殿、献殿以及鱼沼飞梁从建筑形制、结构、技艺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专业且系统的阐述,在古建筑调查领域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晋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对晋祠的研究成果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彭海的《晋祠文物透视》[3],该书对晋祠的文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全面分析研究,同时对晋祠的山水、宗教、历史、人物和艺术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了此文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除此之外,朱向东、杜森所写《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8]探讨了晋祠从最初的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渐渐地形成集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的园林建筑群,探讨各建筑之间关系,建筑间相互的联系、融合;山西大学崔灿的硕士论文《晋祠园林建筑历代演变研究》[9]主要分析研究了晋祠的建筑在历代中的布局方式和建筑特征,通过分析梳理了晋祠的发展脉络和历程,从而挖掘其所蕴含的包括历史、艺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太原理工大学程文娟的硕士论文《山西祠庙建筑研究——晋祠的布局及空间形态分析》[10]则是对晋祠的平面布局、群体布局和空间组织进行探讨和研究。

总结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对于晋祠研究最多的不外乎为两点:一是对于其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旨在发掘其建造年代、历史脉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晋祠的发展进程和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二是对祠内的文物建筑及石刻石碑等附属文物进行梳理与保护研究。目前对晋祠历史变迁的研究和宗教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唐叔虞和圣母祭祀地位的升降和更替、部分文物建筑的调查和研究等等。

3.2 圣母殿及其附属文物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圣母殿的研究主要以创建年代考证、建筑结构分析、实地勘察修缮分析为主,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于圣母殿的创建年代,学术界研究成果并不统一,祁英涛先生的《晋祠圣母殿研究》[11]认为圣母殿基本上仍为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2年)创建的建筑物;而彭海的《晋祠圣母殿勘测收获——圣母殿创建年代析》[2]7通过研究分析,判定圣母殿的始建年代早于天圣年间,应为宋太平兴国四年至九年(公元前979年—984年);牛慧彪的《叔虞祠与圣母殿——晋祠主体建筑年代探析》[12]则认为圣母殿的建筑年代晚于天圣年间,应为皇祐二年到嘉祐三年(公元 1050年—1058年);柴泽俊先生通过梳理研究文献认为,圣母殿始建应在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尽管有一定的线索和依据,根据目前的资料仍然很难完全确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科技手段应用于文物保护屡见不鲜,我们应结合最新科技手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去佐证和深入研究。

圣母殿作为宋代建筑中的精品,规模之大、形制等级之高,它的营造手法也是学界非常关注的。祁英涛先生的《晋祠圣母殿研究》、周淼、胡石的《晋祠圣母殿拱、枋构件用材规律与解木方式研究》[13]、李明芳的《国保建筑之晋祠圣母殿》[14]、彭海的《晋祠圣母殿勘测收获——圣母殿创建年代析》以及柴泽俊先生在《柴泽俊古建筑修缮文集》[15]中都对圣母殿的形制结构、营造手法、营造尺寸、法式特征等方面参照宋《营造法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圣母殿用材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挖掘宋代建筑的构造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建筑风格及圣母殿独有的营造特点。

圣母殿中的宋代彩塑是北宋时期雕塑之精品,其衣着、发饰、装饰物等精美雕刻,代表了宋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所蕴含的文物价值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关于它的研究也颇为丰富。张程雅的《由晋祠圣母殿宋塑释析宋代服饰的审美文化》[16]和郭浩的《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人物服饰文化研究》[17]主要是以塑像服饰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服饰的特点及颜色搭配等深入挖掘宋代的服饰文化背景;柯秉飞的《论晋祠圣母殿侍从群像的彩塑风格》[18]和丁灏、谢枫《宋代世俗雕塑的典范——晋祠宋塑侍女像》[19]和张海童的《宋代世俗题材——晋祠雕刻之美》主要对塑像特征和创作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塑造表现方式;马欣的硕士论文《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女性形象研究》[20]则是对圣母殿塑像形象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全面的分析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所展现出来的宋代宫廷的女性形象;王云的《晋祠宋代侍女彩塑艺术特征探索》[21]是通过塑造手法,从人物形态分析研究她的内心精神世界。根据上述列举可得知,关于圣母殿彩塑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多的,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很广,有研究塑像服饰文化的,有研究塑像形态特征和雕塑手法的,也有通过塑像探究宋代社会形态和人物心理的,但是此类研究大多偏向美术角度,目前关于从文物价值角度对于同时期彩塑进行比对和分析研究尚为欠缺,这就有待后人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去进行系统的专项研究,丰富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1993年圣母殿的落架大修是文物保护工作史上一项较为庞杂的技术课题,工程的完美竣工也为我们日后的文物保护工程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学界关于本次工程有很多研究成果,包含从前期勘察到后期施工全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柴泽俊、李在清、刘秉娟、任毅敏、柴玉梅编写的《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该书既包含了对圣母殿的历史沿革研究、地基勘察研究、倾斜变形分析研究、建筑构件残损研究、隐藏壁画探索等前期勘察和文献梳理研究,也包含了修缮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竣工报告,内容丰富,价值极高。此外,任毅敏的《晋祠圣母殿现状及其变形原因》[22]则是在现状勘察和地基勘察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圣母殿的变形原因;柴玉梅的《晋祠圣母殿修缮保护工程》[4]306-310总结了本次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修缮方法,供学界参考研究。

4 结语

文物产生于过去,立足于现在,晋祠圣母殿作为现存地面宋代建筑的佼佼者,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继续深入、全面开展相关研究,了解其价值所在,才能进一步保护和传递它的文化信息,让文脉得以传承,让大众有更多精神滋养。

猜你喜欢
晋祠彩塑圣母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泥彩塑:天地之美
晋祠周柏
印度 圣母节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