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睿
(确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确山 463200)
腔隙性脑梗死(LI)作为临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类型之一,多发于脑部深穿支动脉[1]。LI 起病较急,且可伴有头痛及纯运动型偏瘫及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若病情未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则会导致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造成大脑出现大面积缺氧、坏死,造成不良预后[2]。目前,磁共振(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均作为LI 常用的检查方式,其均有利于观察患者病变部位,提高早期检出率,但两者之间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征对比报道鲜有[3-4]。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早期LI 患者CT 与MRI 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征,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 月至2020年1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LI 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30例;年龄 40~75 岁,平均年龄(54.37±8.42)岁;临床表现:头晕头痛37例,呕吐10例,面瘫12例,语言障碍17例,感觉障碍22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LI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无MRI 及CT 检查禁忌症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功能障碍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有脑出血史或恶性颅脑肿瘤病变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CT 检查:选择Philips Ingenuity CT 扫描仪进行检查,扫描前叮嘱患者取仰卧位,扫描部位由颅顶至枕骨大孔处,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380mA,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矩阵=512×512,窗位及窗宽分别为30/100Hu,进行轴位连续扫描。
1.3.2 MRI 检查:选择 Philips Achieva 1.5T 磁共振仪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后行常规轴位扫描,扫描范围自颅顶至枕骨大孔,参数设置如下:T1加权成像(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重复时间(TR)为 440ms,恢复时间(TE)为 9.6ms,矩阵为 256×192,激励次数(NSA)为两次,扫描时间为120s;T2 加权成像(T2WI):FES 序列,TR=2800ms,TE=106ms,矩阵 320×192,NSA 为 2 次,扫描时间为156s; 扩 散 加 权 成 像 (DWI):TR=7099ms,TE=103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5mm、1.5mm。
1.3.3 CT、MRI 诊断 LI 方法:将 CT 检查结果提示脑皮质或皮质下出现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区,以伞状或月晕状为主,边缘不清楚,脑沟裂变浅或消失,脑回肿胀且出现动脉致密征为阳性;MRI 检查结果以T1 加权序列呈低信号,T2 呈高信号,脑皮质或皮质下出现脑沟裂变浅或消失,脑回肿胀,病变边缘清晰,出现占位效应则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检验;将DSA 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 CT、MRI 及联合诊断 LI 的效能;采用一致性Kappa 检验,以K 值评价各技术单独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像学特征:CT 影像特征:脑皮质或皮质下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密度或扇形影,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白质及脑室周围以对称低密度影为主,呈伞状,边缘清晰度欠佳。MRI 影像特征:MRI 能够清晰反映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早期图像多以T1 信号减低,T2 信号增高,且T2 信号增高改变更为敏感为主。
2.2 DSA 诊断结果:82例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为LI33例(40.24%),病灶部位:顶叶2例,小脑3例,枕叶2例,脑干4例,丘脑 8例,基底节区14例;非 LI49例(59.76%)。
2.3 CT 检测结果分析:CT 诊断LI 与金标准一致性为0.503,一致性一般,详见表1。
表1 CT 检测结果分析
2.4 MRI 检测结果分析:MRI 诊断LI 与金标准一致性为0.849,一致性好,详见表2。
表2 MRI 检测结果分析
2.5 CT 与MRI 联合检测结果分析:联合检测时,规定其中任何一项检测方法为阳性时即判定联合诊断为阳性。CT 联合MRI 诊断LI 与金标准一致性为0.900,一致性好,详见表3。
表3 CT 与MRI 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2.6 CT 与 MRI 诊断 LI 效能对比:3 种诊断方法中,以CT+MRI 联合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MRI 次之,CT 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4。
表4 CT、MRI 及联合诊断LI 效能对比 (%)
LI 作为脑梗死类型之一,具有较高发生率,虽该病的病灶较小但易出现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因此,临床需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式提高对早期LI 患者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DSA 作为临床LI 有效诊断方式,其可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导致部分患者无法接受,临床应用受限[7]。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CT 与MRI 凭借无创、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诊断中。LI 在CT 与MRI 的诊断上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CT 主要以脑皮质或皮质下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密度或扇形影,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白质及脑室周围以对称低密度影为主,呈伞状,边缘清晰度欠佳为主要影像学特征表现;而MRI 则能够清晰反映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早期图像多以T1 信号减低,T2 信号增高,且T2 信号增高改变更为敏感为主[8]。故LI 在CT 与MRI 中有不同的影像学征象表现,可为临床鉴别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CT 诊断LI 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MRI 诊断 LI 与金标准一致性好;CT 联合MRI 诊断LI 与金标准一致性为0.900,一致性好。结果提示CT 与MRI 对LI 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MRI 应用DWI 序列利于发现脑梗死的病灶,且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利于LI 的检出。但MRI 的检查时间往往长于CT,且对运动伪影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虽CT 在检查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影像学检查结果,但对于形态与体积较小的病灶MRI 仍可获得精准清晰的图像质量,对于早期LI 患者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与CT 相比,MRI 应用于早期LI 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的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