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光,张秋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5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糖代谢紊乱疾病,具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特征,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质量减轻,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糖尿病中占比较高的一种疾病类型;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与饮酒无关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综合征。流行病学认为,T2DM患者有着比健康群体更高的NAFLD患病率[1]。当前,临床治疗T2DM合并NAFLD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利拉鲁肽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病情,但其单独治疗对部分病情严重者的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2]。中医将T2DM合并NAFLD归于“胁痛”“肝癖”等范畴,其主要发病病机为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应以行气通脉、补养心神为主要治疗原则[3]。补心通脉汤主要由党参、黄芪、麦冬、当归、天花粉、川芎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通脉、补养心神的良好功效,临床多将其用于脂肪性肝病的治疗[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补心通脉汤对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NAFLD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2~74岁,平均(52.42±2.23)岁;T2DM病程1~4年,平均(2.52±0.43)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4~75岁,平均(52.48±2.20)岁;T2DM病程1~5年,平均(2.56±0.4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6]《中医诊断学》[7]中的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右胁自觉刺痛者;面色灰暗、大便溏软者;依从性良好,可清晰、准确配合治疗者等。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制定运动方案等指导。予以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Novo Nordisk A/S,注册证号J20160037,规格:3 mL∶18 mg)早餐前腹部皮下注射治疗,0.6 mg/次,1次/d,若1~2周后无不良反应,剂量调整为1.2 mg/次,1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心通脉汤治疗,组方如下:党参、黄芪、麦冬各20 g,当归、天花粉各15 g,茯神、菖蒲各8 g,川芎、生地、牛膝、白术、茵陈、枳壳、柴胡各6 g,水煎服,取汁300 mL,10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的评估,并依据《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8]中T2DM合并NAFLD的诊疗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效: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 ~ 7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 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胃脘胀满、胁肋隐痛、脉濡缓、身重困倦等中医证候进行评价,分值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9]。③血脂水平。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 500 r/min,时间15 min)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④血糖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式同③,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水平;并采集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餐后2 h静脉血2 mL,采用血糖仪检测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⑤肝功能。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式同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ALT、AST、GGT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以 [ 例 (%)]、(±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19/30);试验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56,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胃脘胀满、胁肋隐痛、脉濡缓、身重困倦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胃脘胀满 胁肋隐痛 脉濡缓 身重困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5.09±0.33 1.51±0.29* 5.05±0.34 1.07±0.19* 4.58±0.56 1.29±0.21* 4.35±0.66 1.03±0.17*试验组 30 5.04±0.36 0.64±0.13* 5.01±0.39 0.49±0.11* 4.52±0.58 0.52±0.13* 4.39±0.62 0.46±0.11*t值 0.561 14.994 0.423 14.470 0.408 17.076 0.242 15.4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TG、LDL-C及T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s , 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s , mmol/L)
注:与治疗前比,*P<0.05。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
组别 例数 TG LDL-C T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81±0.64 2.78±0.47* 3.92±0.53 1.86±0.24* 7.33±1.32 5.86±0.76*试验组 30 3.86±0.67 1.95±0.29* 3.95±0.56 0.93±0.17* 7.40±1.27 4.75±0.73*t值 0.296 8.232 0.213 17.320 0.209 5.7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2 h PG及全血FBG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HbA1c:糖化血红蛋白;2 h PG:餐后2 h血糖;FBG:空腹血糖。
组别 例数 HbA1c(%) 2 h PG(mmol/L) F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8.21±1.46 6.85±1.34* 15.28±2.36 9.55±1.64* 10.15±2.17 7.53±1.57*试验组 30 8.23±1.47 5.76±1.15* 15.23±2.39 8.65±1.52* 10.09±2.12 6.56±1.42*t值 0.053 3.381 0.082 2.205 0.108 2.5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肝功能水平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 U/L)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 U/L)
注:与治疗前比,*P<0.05。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谷氨酰转肽酶。
组别 例数 ALT AST GG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1.81±4.64 30.95±3.49* 38.92±3.53 28.86±2.24* 53.28±5.56 40.86±4.76*试验组 30 41.86±4.67 20.78±2.47* 38.95±3.56 22.93±2.17* 53.23±5.67 30.75±3.73*t值 0.042 13.028 0.033 10.414 0.034 9.1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NAFLD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为主要特征,而T2DM是由胰岛素分泌作用减退或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的代谢性疾病,T2DM和NAFLD关系密切,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T2DM患者中NAFL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同时NAFLD患者易患糖耐量异常,进而发展为T2DM[10]。目前,临床多采用利拉鲁肽治疗T2DM合并NAFLD,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水平,但仅靠其单一治疗在快速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的效果不理想[11]。因此,亟需探寻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提高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畅、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过逸少动、痰瘀互结,肾精亏虚,湿热内蕴等为T2DM合并NAFLD的主要病因病机,以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及肾气不足为本,湿、痰、瘀及热为标,病性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肝,因此,中医治疗T2DM合并NAFLD当以补养心神、疏肝健脾、行气通脉为主[12]。补心通脉汤中的生地、牛膝可补养心神、补肾水;当归、党参具有养心神、补气血;茯神、菖蒲可敛心神、开心窍;白术、黄芪可行气通脉、健脾益气;枳壳、柴胡、茵陈、川芎可清利湿热、疏肝通脉,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滋阴温阳之效,对脉细数无力、气血亏虚等症状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可调节患者机体代谢,改善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G、LDL-C、TC、HbA1c、2 h PG,以及全血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补心通脉汤治疗可明显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的中医证候,调节血脂与血糖指标水平,促进病情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T2DM属中医中的“消渴”范畴,该疾病的发生与肝郁日久、肝肾两虚有关;而在NAFLD的进展中,肝脉日益瘀阻,形成痰瘀互结之证,两者互相掺杂,进一步加重了病情,使得血清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均呈异常升高状态[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ALT、AST及GGT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补心通脉汤治疗可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控制疾病发展。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补心通脉汤中的黄芪含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抗衰老、增加免疫力、抗病毒及护肾等多方面药理活性[15];柴胡含柴胡皂苷与挥发油,可起到较好的抗肝损伤、抗脂肪肝、降低转氨酶、利胆及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有利于降低ALT、AST活性,降低肝指数,预防肝脏组织脂肪性病变,促进病情恢复[16]。
综上,补心通脉汤可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的中医证候,调节血脂与血糖指标水平,进而有助于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较短,不能对补心通脉汤的长期疗效做出判断,因此,临床可开展长期、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