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数字化赋能融资担保模式研究
——以浙江嘉兴为例

2022-04-13 07:13章云君潘煜双教授李玉双副教授徐耀中余琳娜
商业会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嘉兴市三农数据中心

章云君 潘煜双(教授) 李玉双(副教授) 徐耀中 余琳娜

(1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2嘉兴学院商学院 3嘉兴学院4嘉兴市小微企业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5年12月,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工作,并建立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些学者也对农业大数据做了研究。王文生、郭雷风(2015)分析了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海云瑞、张学俭(2017)分析了共享平台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康春鹏(2018)提出强化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顶层设计,统筹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政务信息数据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Shrivastava(2019)认为在信息资源整合挖掘和大数据服务层面没有做到统一管理和精准服务,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低,数据壁垒仍然存在。张保岩等(2020)分析了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的整体框架,以大数据和信息化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农业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应用方法需因地制宜。因此,本文以浙江嘉兴为例,重视建立数字化赋能融资担保模式,实现全市统一的涉农基础数据元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的大数据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服务于嘉兴农口各单位对大数据信息共享、数据挖掘和智能服务的需求,推动嘉兴市“三农”大数据产业共建融合和创新发展。

二、“三农”融资担保现状

近年来,嘉兴市政府积极推动“三农”融资担保工作,成效如下:

(一)担保覆盖面广,推广普惠金融

2021年8月26日嘉兴市金融办发布通知,嘉兴市共有22家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规范检查,换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新证,担保机构名单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嘉兴市地方融资担保机构

目前,嘉兴市有10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纳入嘉兴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根据嘉兴市担保协会统计,2020年末嘉兴市政策性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924 015万元,期末在保责任余额803 20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0.54%和93.73%;两项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7.23%和57.25%,同比分别提高了13.23和12.2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市的50%。其中,“三农”在保余额占比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随着嘉兴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转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这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担保规模大,担保费率低

嘉兴市某融资担保公司于2018年12月经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由嘉兴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现归口嘉兴市金融办管理,注册资本5亿元,是目前嘉兴市规模最大、信用等级最高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三农”等融资担保增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领域。2020年该公司成为全浙江省获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股权投资的机构之一。

2020年末,该公司已为全市1 780余户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5.2亿元,如表2所示,较2019年分别增长47.73%、57.14%,在保余额为成立时的7.79倍,实现资本金规模近5倍的放大,公司平均0.68%/年的担保费率,也远低于市场1.5%—3%的费率水平,且不附加收取额外费用,无须第三方抵押及担保,累计为客户节省保费超过3 000万元。截至2021年7月底,公司资产规模达43亿元。

(三)制定个性化“三农”担保产品

针对“三农”,该公司推出了类别丰富的担保产品,如农户贷:对象为户籍或经营地位于市本级所辖行政村的农户;单户担保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含);按担保金额的1%/年收取;担保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还有创业贷:I类贷款担保额度不超过30万元(含),免收担保费;II类贷款申请人为个人和个体工商户的不超过30万元(含),按担保金额的1%/年收取。

表2 2019—2020年公司担保情况

(四)积极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国发[2020]18号)确立了我国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实施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有利于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缓解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如2021年嘉善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嘉善某龟鳖专业合作社,以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为保障,成功为该龟鳖专业合作社发放全市首笔以甲鱼为“生物活体”的抵押贷款50万元,有效打破了涉农生物资产抵押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生物资产的金融化,实现“无贷户——首贷户”。

三、“三农”融资担保模式

目前,为“三农”等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融资担保模式主要包括间接保证和直接保证,本文以该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一)依赖间接保证,提速担保效率

该公司利用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小微、“三农”信息查询嵌入业务流程,数据采集与实地走访同步进行,减少企业所需提供的资料,在已经实行的“一次不跑”的基础上再次提速。(1)银行根据需要担保的客户的授信条件筛选出客户并提交给公司。(2)公司根据银行推荐的客户进行初审,如果材料齐全、符合要求则进入到公司主审环节,否则反馈给银行并说明理由。(3)公司主审通过后则进入终审环节,否则反馈给银行并说明理由。(4)公司终审环节审批、审议通过后则出具担保函给银行,若审批、审议不通过也反馈给银行并说明理由。间接保证业务流程如上页图1所示。

图1 间接保证业务流程图

(二)推进直接保证,助力“首贷”破冰

该公司推出“首贷保”产品,以打破小微、“三农”“首贷”困境为切入点,面向轻资产、无抵押、无企业信用记录的“零信贷”企业,帮助企业跨越“首贷”障碍。(1)借款人可以通过所在地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直接向公司申请贷款,公司直保业务部受理后,告知业务部、银行申请人基本情况。(2)业务部收集资料调查相关情况,同时客户意向银行也收集资料反馈给公司。(3)根据担保额不同,500万元以下的只需走公司内部审批流程,而500万元以上的需要信保审核委员会审批,公司综合相关资料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如果审批、审议通过的则出具保函给申请人或申请人认可的银行。直接保证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直接保证业务流程图

四、“三农”融资担保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调研及访谈,目前“三农”融资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强

目前,在数据采集方面,很多担保机构更多依赖手工作业,不具备完善的数据报送系统,或与银行报备的端口及模块等,业务效率较低。对于一些“三农”客户,没有发生销售、自有资本金不多,也没有相关抵押资产,没有办法采集相应数据,未达到银行授信条件,不能解决融资需求问题,难以突破“首贷户”。一些涉农企业如甲鱼、生猪等“生物活体”养殖业需要贷款,如何打破涉农生物资产抵押难的问题,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还不够普及,很多重要数据如农产品交易数据、种植户的种植数据等,都需要通过纸质记录保存,对于一些失信客户没有好的监管办法,导致基层机构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都较低。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客户不会或不习惯使用互联网,很多客户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由于“三农”本身缺乏完善的财务、销售、管理等信息及数据管理系统,会加大信息不对称对“三农”融资的影响,故担保机构在调查过程中获取的风险评估资料有限,主要依赖银行所递交的资料,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给“三农”的积极性,减少了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

(三)基层担保机构缺少专业人才

基层融资担保机构“小、散、乱、多”问题突出,缺少专业人才,存在地方企业过少、国家财产保值增值问题,放大倍数小,资金闲置严重,更重要的是人员无开拓业务的动力,浪费了基层融资担保的资源。有些地市担保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业务增长速度很快,然而相应业务人员能力未能匹配上,严重缺乏担保方面的专业人才。

五、相关建议

根据“三农”融资担保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一)建立数字化赋能融资担保模式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应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金融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要求。因此,建议嘉兴市设立“三农”大数据中心,为广大“三农”客户提供标准化、高效率、低成本的信用担保服务;同时,在各区县建立基层区县层面的担保服务点,收集地方“三农”信息。

“三农”大数据中心如图3所示。首先,通过该平台做好担保前数据采集工作,如做好“三农”调研调查工作,并与银行、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网、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浙江企业信用网、行政处罚网、省再担保公司等做好外部数据对接,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及信用信息库,实现客户基础信息、经营信息、关联信息、纳税信息、银行授信信息等数据的集成,集合客户历史报送记录及客户关联体的报送记录,自动计算可用担保额度,提升业务申报及审查质效等。其次,根据采集到的信息上传、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评估及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跟踪、监管,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合理,通过该平台对接“三农”融资需求,快速地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最后,数据采集后,全面、动态了解借款人是否存在融资需求,能获得多少额度贷款,对贷款的使用进行跟踪分析等,更精准、高效地为“三农”提供融资担保需求,并控制贷款风险,有效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

图3 “三农”大数据中心

构建“三农”大数据中心应做好以下“1234”工作任务:

1.务实“1个中心”。通过搭建“三农”大数据中心,建立数字化共建共享平台,联合开展数字化技术测试与应用示范,加速数字化技术迭代和落地。加大公共数据资源的社会开放力度,推广数据资源建设和行业服务标准,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推动网络信息安全和数字化改革协调发展。

2.完善“2 个系统”。(1)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坚持把“三农”的数据收集作为关键治理要素,着力构建数据收集系统,高效释放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三农”治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三农”治理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开启数据驱动“三农”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2)完善数据应用系统。加快建立部门主导、市场参与、激励创新的数据应用系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调用多方资源和力量,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打造示范区,发挥政府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的示范作用及政策性导向作用。

3.建立“3项能力”。(1)实施监管能力。采用多层次、多节点结构的分布式“三农”管理方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加强计算环节,运用5G技术实现图像和数据的实时传输,做到对每件“三农”担保案件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提高实时监管能力,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2)超前预警能力。加强对“三农”管理中大数据的收集处理,通过增强对信用度较低客户的管理与研究,增强对失信客户的管理风险预警能力,减少不良担保的发生率。(3)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大数据失信智慧应急方案,针对不同的应急事项,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各类应急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4.打造“4 大中心”。(1)指挥中心。设立相关部门对“三农”大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动态化监控。对嘉兴“三农”管理问题进行任务分解,确定处置责任单位,并落实过程反馈、分析汇总工作。(2)服务中心。构建适应嘉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三农”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设立相应部门负责接受民众举报、投诉、求助,接受民众咨询,答疑解惑,实现网上发布、网上办理,实现线上便民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的有机衔接。(3)数据中心。统一规范平台数据体系,每个担保事件在数据中心平台上都要有记录,保证每个担保案件事实清楚、数据准备、程序到位、合理合法。(4)监管中心。制定“三农”管理标准体系和专项考核标准,对考核对象、考核区域坚持分级分类考核,依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监督队伍,实行第三方数据评估;实行巡查抽检、重点问题督办等方面的考核评估。

(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在构建“三农”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如继续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的运用,对于农产品交易数据、种植户的种植数据等应保存电子数据,并对接公司“三农”大数据中心。还应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客户进行金融知识的科普。同时,构建全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等,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三农”,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提升基层担保人员的业务能力

基层担保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提升担保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议:一是省再担保公司可派出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等,主动履行股东权利,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带动非专业人才,提升员工专业能力,高效地为担保机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及服务意识;四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担保机构相关培训,和其他担保机构交流,学习融资担保工作专业知识,学懂弄通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的运作机理、规定,以及作用发挥、风险控制等特性,为推动相关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嘉兴市三农数据中心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嘉兴市公共关系协会被评2O19年度“示范会员单位”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赞分盐镇裕牛村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嘉兴市南湖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嘉兴市海盐县美术教师作品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