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俊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留下的感慨,被后人改成了耳熟能详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
黄山原名黟山,因其峰岩青黑、远望苍黛而得名。后因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曰“黄山”。黄山的主要山体为花岗岩,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风化作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峰林结构。黄山以其险峻、隽秀的特点闻名于世,加上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慕名而至。李太白曾到此赋诗:“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这样吟道:“少年生长黄山边,足迹未到黄山前。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正因为有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原本险峻秀美的黄山越发令人神往。
在一个秋日的清晨,我和妻子踏上了探访黄山的征程。秋风飒爽,天高云淡。天空澄蓝澄蓝的,点缀其间丝缕般的白云,好似碧蓝大海上的片片白帆。我的心也早已随着这白帆飞到了那秀美的黄山之巅。
我们轮流换驾,经过四个小时左右的长途跋涉,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缓缓地驶进了景区的停车场。巍峨壮观的黄山已然矗立在我的眼前。那黛青色笼着云雾的山体仿佛妙曼女子披着的轻纱薄绢,轻盈而又飘逸。
旅途的劳顿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对黄山的神往与憧憬。由于只挤出两天的时间,我们出发前就已做好了攻略:先是迎客松,然后一线天,最后住光明顶看日出。
找了家土菜馆,点了几道黄山的特色美食,目光不由自主地透过餐馆窗户飞向远处笼着轻纱的山峦,所及之处仿佛皆是马良精心绘制的画卷。我的心也早已随着目光在这如画的风景中徜徉起来。一种融入其间的冲动驱使我顾不上休息便要投入它的怀中。
在店家的指引下,我们踏上了去往迎客松的征程。山路陡峭,层峦叠嶂。然而当我看到迎客松的那一刹那,山路的艰辛和它给我的震撼相比,早已微不足道了。它于玉屏楼侧,文殊洞上,倚青狮石而生;它独臂迎客,根却像须蔓般迎风飘扬;它苍翠挺拔,用顽强的生命力在石缝间生存了一千多年。它以惊人的毅力、刚强,挑战着一个又一个极限,从而隽秀飘逸,千古流芳。
过了迎客松,爬过莲花峰便到了一线天。一线天是两壁夹成的一条狭长石巷,人行其中,仰望天空,浩瀚的苍穹好似被挤成了一条窄线,让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顺着陡峭的石道拾级而上,游客们无不谨小慎微,心中更是惴惴不安,生怕前面游客后仰跌倒导致踩踏事故。看着那被脚印磨得光亮的石阶,我不禁感叹,古往今来,这里留下多少探访者的脚印。岁月不居,那些也曾于此感慨、畅怀的古人早已化为尘埃,随着浩瀚的历史远去。只有这石阶依旧,它们仿佛是一群隐居于此的长生老者,从日益增多的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中,体会到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了一线天,经鳌鱼峰、海心亭、天海,便到光明顶了。光明顶,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不惜笔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小说总归是小说,那只是金庸先生杜撰出来的美丽故事罢了。不过这也正说明了光明顶这一览胜之地,早已深植于华夏儿女的心中。这里因地势高而开阔,日光照射时间长,故名光明顶。站在这里,你会有种游目骋怀、一览众山小的舒畅,所以这里自然是黄山观日出的绝佳之所。
找了家宾馆,早早地入睡,等待黄山日出的到来。
闹钟响起,我与妻匆匆赶往高位,去领略大自然赏赐的壮美奇观。
除了早起看日出人们的窃窃私语,四周是那么寂静。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此时的东方已微露出蛋白,云彩都赶集似的聚集在天边,像是浸了血,显出淡淡的红色。白云在脚下汹涌翻腾,仿佛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又好似四蹄生风的破栏白马。渐渐地,太阳跳了一点儿出来,好似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又过了会儿,它又探出小半个红扑扑的脑袋。最后它好似被人推了一把,突然间全跳了出来。这时万道金光顷刻间洒金绘彩, 东方的景致顿时穿上了金色华丽外装。大地仿佛也瞬间苏醒了过来。成群的鸟儿此起彼伏,发出悠扬悦耳的叫声。山顶,不知名的草儿在清风的吹拂中摇曳着优美的舞姿。看日出的人们也从刚开始凝神静气,变成了一片欢腾。他们和我一样被这大自然的景观征服了,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是那种由衷的欢畅……
故乡留下了我儿时许多的回忆,最让我难忘的,莫过于过年时的舞狮子与耍龙灯了。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舞狮”,大多是在过年或喜庆时表演。舞狮子由舞狮者穿上狮裤、狮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一人舞头,一人舞尾,模拟着狮子的动作,做出各种形态,以图喜庆。千百年来,舞狮一直被老百姓认为能驱邪避害,带来吉祥好运。
故乡一带的舞狮活动,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领狮者拿着一个绣球,带着舞狮者走村串户。每到一户人家,领狮者会说出一连串的好话,大都是恭喜发财、好运连连之类的吉祥语。
领狮者的话音刚落,舞狮者就披上他们的“狮头”“狮背”开始表演了。说到舞狮表演,很多人会想到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里舞狮者表演腾翻、扑跌、登高、走梅花桩等高难度的动作场景。那种动作,乡村的舞狮者是很难做到的。
农村最常见的舞狮动作就是跳八仙桌。所谓八仙桌,就是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中国民间雅称八仙桌。
舞狮时,主户人家会把堂屋内除八仙桌以外的其他物件收拾得干干净净,好为舞狮者腾出施展身手的空间。两位舞狮者一会儿从八仙桌上面穿过,一会儿又从八仙桌角落处跃起,上下跳跃,甚是精彩。
屋外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有的孩童看不到,索性骑在大人的脖子上。叫好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由于舞狮在老百姓的眼里是辟邪的活动,所以,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会在这时向领狮者讨要几根舞狮的鬃毛,别在自家孩子的胸前,以求平安。
舞狮结束后,主户人家会给领狮者香烟和点心之类的东西,以表感谢。
与舞狮不同,耍龙灯是不可以在家户人家的堂屋里表演的。村上一般是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才舞一次龙灯。由于耍龙灯时需要场地开阔,所以基本上是在共场上举行。而舞龙的费用都是村民们自发筹集的,有钱的多捐点儿,实在没钱的就到共场上做做后勤。
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乡亲们对舞龙灯这个活动是相当敬重的。
听父亲说,舞龙的人在舞龙前必须进行祭拜仪式。不然轻则摆不动龙尾,重则喷火时会伤了自己。乡亲们更是沐浴更衣,怀着神圣的心情来瞻仰舞龙者的表演。
舞龙者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那龙头硕大而威严,龙须飘动,目光如炬,真有一种神龙的感觉。两条龙都有二十几米长,一会儿交错,一会儿翻腾,一会儿又喷火,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龙头摆动,锣鼓齐鸣。龙随鼓动,鼓助龙威。真可谓“龙头摆动地天摇,锣鼓喧天震九霄”。
现在,故乡的春节已很少看到舞狮子与耍龙灯的身影了。听父亲说,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舞狮子与耍龙灯的后人们,早已不痴迷于先人们这走村串户的手艺。
儿时舞狮子与耍龙灯的记忆,只能到梦里去找寻……